植物學史
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和特洛伊·戴維斯(TroyDavis)於2000年7月在蘇門答臘西部的武吉丁宜北部海拔1700m的地區發現了賈桂琳豬籠草。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在他的專著《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的豬籠草(NepenthesofSumatraandpeninsularMalaysia)》中,正式對賈桂琳豬籠草進行了描述。
2000年7月13日收集到了兩份編號為“Clarke,Davis&Tamin1307”賈桂琳豬籠草的標本,並被確定為賈桂琳豬籠草的模式標本。第一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一株帶雌性花序和上位籠的攀援莖;另一部分是帶雄性花序和下位籠的植株。另一份同時採集的復模式標本由一株帶兩個上位籠的攀援莖組成。這兩份標本都存放於斯里安達拉斯大學的標本館(HerbariumofAndalasUniversity)中。此外,第三份編號為“NepenthesTeamNP384”的標本也存放於此。賈桂琳豬籠草得名於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的妻子傑奎琳·克拉克(JacquelineClarke)。
形態特徵
賈桂琳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的直徑通常小於5mm,長度可達5m,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達10cm。葉片幾乎無柄,革質。呈卵形至匙形,可長達20cm,寬至6cm。在中脈的兩側各有3條縱脈。羽狀脈明顯。籠蔓可長達30cm。地面籠和下位籠通常較小型,很少超過6cm高,4cm寬。呈漏斗形,偶爾缺失翼。唇寬且扁平,前部縮小,寬度不超過10mm。除唇的前部外,其他部位的唇肋不明顯。地面籠的籠蓋為卵形。在籠蓋的下表面的末端有大量細小的圓形蜜腺,直徑不超過0.5mm。偶爾會出現幾個直徑不超過1mm的大蜜腺。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不超過5mm。
上位籠較大型,可高達15cm,寬至10cm。捕蟲籠前部的翼退化縮小。唇更寬,可寬至3.5cm。籠蓋比籠口小,為窄卵形,可長達5cm,寬至2cm。籠蓋下表面的蜜腺直徑可達到1.5mm,且中心凹陷四周隆起。其蜜腺之巨大以至於在從籠蓋的上方清晰的辨認出其下表面蜜腺的位置。籠蔓尾可長達1cm。捕蟲籠的顏色從淺綠色至暗紫色都有,偶爾會出現一些淡斑點。最常見的個體為綠瓶紅唇。
賈桂琳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雄性植株的花梗可長達12cm,花軸可長達20cm。雌性植株的花梗可長達20cm,花軸可長達10cm。每個小花梗帶1~2朵花。萼片為卵形至披針形,可長達7mm,寬至4mm。平均每枝雄性花序具有100朵花,雌性花序具有60朵花。成熟的果莢可長達2.5cm。賈桂琳豬籠草的莖和葉片均無毛被。在捕蟲籠的外表面具有白色的星狀短毛被。發育中的捕蟲籠帶有茂密的紅棕色毛被,至成熟後脫落,籠蔓尾處除外。雌性的被毛通常比雄性茂密。
生態學
賈桂琳豬籠草是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巴里桑山區(BarisanMountains)特有的。更具體來說,它只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西蘇門答臘省。它通常是一種附生植物,但偶爾也生長於地面。它分布於海拔1700~2200m的地區。賈桂琳豬籠草的原生地通常是茂密的水苔森林,那裡常常雲霧繚繞且降雨頻繁。因此,空氣濕度相當的高,而氣候又很涼爽。因為雲霧和植被的遮擋,所以賈桂琳豬籠草接收到的光照並不強。在原生地中,賈桂琳豬籠草的幼苗數量相當稀少。這表明,其抵抗力穩定性相當低下。又因捕蟲籠奇特的外表,使其更容易受到過度採集的威脅。
賈桂琳豬籠草還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依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標準將其非正式的列為數據缺乏(DataDeficient)
等級。
食蟲性
像其他豬籠草一樣,賈桂琳豬籠草也會具有食蟲性。賈桂琳豬籠草捕蟲籠內消化液的黏度極高,並覆蓋於捕蟲籠的內表面上。這使得賈桂琳豬籠草的捕蟲籠既可以以籠狀的陷阱捕捉獵物,又可以以粘性極大的捕蟲籠內壁黏住過往的飛蟲。此外,與賈桂琳豬籠草之間存在著近緣關係的無刺豬籠草(N.inermis)也會產生黏度極高的消化液。
賈桂琳豬籠草的上位籠中常常充滿了消化液和雨水的混合液,占到了捕蟲籠容積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相反,下位籠應有更寬大的籠蓋而阻止了雨水進入捕蟲籠內稀釋消化液。大多數落入捕蟲籠的昆蟲都溺死於消化液中。
賈桂琳豬籠草捕蟲籠唇的顏色較其他豬籠草的捕蟲籠更深。據此推測,較深色的唇和較淺色的籠身形成的強烈對比可能對飛行的昆蟲更具有吸引力。賈桂琳豬籠草的捕蟲籠經常會捕捉到一些大型的昆蟲,如蟑螂、蜜蜂和飛蛾。較寬的唇的功能可能是提供給飛蟲一個落腳之處。
籠蓋的下表面具有非常巨大的蜜腺,並會產生豐富的蜜液。若昆蟲想要取食這裡的蜜液,則必須懸於籠口的正上方,使得其極易失足落入捕蟲籠內。賈桂琳豬籠草的下位籠常出現厚重的水苔上,使得其可以捕捉地面上的一些小型的動物,如蝸牛。
相關物種
賈桂琳豬籠草被認為與杏黃豬籠草(N.flava)、無刺豬籠草(N.inermis)、馬桶豬籠草(N.jamban)、塔藍山豬籠草(N.talangensis)和細豬籠草(N.tenuis)之間存在著近緣關係。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其捕蟲籠為漏斗狀,捕蟲籠的內表面無消化腺,花序帶苞片,葉片無葉柄,且其消化液的黏度都相當大。
賈桂琳豬籠草相對於這些與之有近緣關係的豬籠草來說長勢更強,且捕蟲籠體型更大。賈桂琳豬籠草的捕蟲籠的籠身類似於塔藍山豬籠草,籠蓋類似於細豬籠草。賈桂琳豬籠草與細豬籠草的區別在於其葉片為卵形至匙形,且基部為線性至披針形。
賈桂琳豬籠草籠蓋下表面的巨大蜜腺是蘇門答臘島的豬籠草類群中特有的,所以這成為了區別於其他豬籠草的最大特徵之一。馬桶豬籠草也具有相當大的蜜腺(直徑小於0.5mm),但它的小花梗更長,且只帶一朵花,同時它的籠蓋較窄。杏黃豬籠草與賈桂琳豬籠草的區別在於,賈桂琳豬籠草唇的基部為卵形或橢圓形。
賈桂琳豬籠草最大的特徵在於其寬闊的唇,在上位籠中可寬大3.5cm。唇非常的平滑,只在前部具有唇肋。與賈桂琳豬籠草之間存在近緣關係的豬籠草中區別最大的是無刺豬籠草,無刺豬籠草的上位籠完全缺乏唇的結構。類似的巨大寬唇只發現於婆羅洲的大飛碟豬籠草(N.platychila)上,但它們之間卻不存在近緣關係。
自然雜交種
在野外,賈桂琳豬籠草通常與泉氏豬籠草(N.izumiae)出現於同一個地區。泉氏豬籠草與賈桂琳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捕蟲籠為紅色,通常繼承較多賈桂琳豬籠草的特徵。賈桂琳豬籠草與疑惑豬籠草(N.dubia)的自然雜交種已被發現。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