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寬葉豬籠草是蘇門答臘西部的印度尼西亞亞齊特區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600~1200m的地區。在拉丁語中“adnata”表示寬廣,形容該品種的葉片寬大。植物學史
寬葉豬籠草由威廉·梅哲(WillemMeijer)於1957年8月24日首次發現。編號為Meijer6941的模式標本收集於天普河(riverTjampo)附近、帕亞孔布市(Payakumbuh)東部、塔蘭和蘇門答臘西部海拔1000m左右的地區。現存放於荷蘭萊頓的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NationalHerbariumoftheNetherlands)。寬葉豬籠草由羅斯朱迪·塔明(RusjdiTamin)和堀田充(MitsuruHotta)於1986年在蘇門答臘西部收集到標本後,首次表達了關於寬葉豬籠草的描述。但他們沒有提供拉丁描述,所以並不是正式的。在8年之後由簡·斯洛爾(JanSchlauer)補充了。
形態特徵
寬葉豬籠草的體型很矮小。莖呈圓柱形,可攀援也可以沿著地面生長。它的莖很少超過2m長,3mm寬。節間距可達10cm。葉子革質無柄。呈披針形至橢圓形,
![.](/img/9/171/nBnauM3XzcTMwkTOxYzN3cjNwMTMwIDOyIDOwADMwAzMxAzL2c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可長達10cm,寬至2cm。葉片的基部很寬大,尖端為鈍角。在中脈的兩側各有2~3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可長達5cm。地面籠和下位籠的下三分之一為卵形,上部為圓柱形。它們都很小,最大只有10cm高,2.5cm寬。在每個捕蟲籠的前方都有一對不寬於3mm的翼。在捕蟲籠內表面下三分之一覆滿了腺體。籠口為圓形,傾斜。唇為圓柱形,寬達2mm,唇齒不明顯。蓋子為心形。在蓋子的上表面偶爾會有些多細胞的長毛。在蓋子基部的後側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不長於2mm。上位籠的下半部為卵形,上半部為漏斗形。翼通常縮小為兩個凸起。在其他方面,上位籠與下位籠很相似。寬葉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花梗可長達8cm。雄性植株的花軸可長達10cm,而雌性植株很少超過7cm。小花梗無苞片,長達10mm。萼片為披針形至卵形,長4mm。果莢長40mm。在葉片的邊緣有棕色的短毛。在莖和葉片表面有稀疏的白色毛被,長度不長於2mm。花序上覆蓋著紅棕色的短毛被。寬葉豬籠草的捕蟲籠的外表面通常有暗紫色的斑點,而內表面通常為白色至淺綠色。唇一般為暗紫色。莖和葉片全為綠色。目前未發現寬葉豬籠草的變種。
生態學
寬葉豬籠草是西蘇門答臘天普河(riverTjampo)地區的山區特有的。在天普河地區大部分山脈都不高於1000m。而寬葉豬籠草的分布海拔範圍為600~1200m。
![自然原生地中的寬葉豬籠草,其生長於苔蘚中](/img/3/acc/nBnauM3X3cjM5UTNzczN3cjNwMTMwIDOyIDOwADMwAzMxAzL3c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寬葉豬籠草生長於長滿苔蘚且植被茂密的砂質崖壁上。它生長的環境通常空氣濕度大且有明亮的散射光寬葉豬籠草與細豬籠草(N.tenuis)的原生地重疊,同時與白環豬籠草(N.albomarginata)、蘋果豬籠草(N.ampullaria)、真穗豬籠草(N.eustachya)、小豬籠草(N.gracilis)、長葉豬籠草(N.longifolia)和兩眼豬籠草(N.reinwardtiana)的分布地也很接近。但目前仍未發現寬葉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在森美蘭州(Sembilan),寬葉豬籠草還與另一種食蟲植物——圓葉狸藻(Utriculariastriatula)生長於同一地區。寬葉豬籠草有兩個分布地,但之間被幾公里的山脈隔開。寬葉豬籠草的分布應該很廣泛,但因為天普河地區的山勢險峻,人跡罕至,所以很難查清其具體的分布範圍。其中的一處分布地很容易到達,也非常小型,常常受到人類的破壞。因此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認為寬葉豬籠草的生存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但因為對於寬葉豬籠草完整的分布狀況並了解並不充分,所以在《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名錄(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將其列為數據缺乏(DataDeficient)。在不久的將來,寬葉豬籠草的原生地可能還會受到農業放火燒山等更嚴重的威脅。
物種
![寬葉豬籠草](/img/a/b4f/nBnauM3X3ATN4MDMzUTM1IjNwUTMzMTN0czM0QTNwAzMxAzL1E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對來自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豬籠草進行了70個形態特徵的對比。以下是得到的進化樹的一部分。
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