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倉田重夫在2008年1月的《食蟲植物研究會雜誌》上正式描述了盾葉豬籠草。編號為“Koshikawa44”的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存放於日本京都大學植物學系植物標本館(KYO)中。該標本植株採集於漢密吉伊坦山山脊,之後種植於Nanso植物園(NansoBotanicGardens)中。
形態特徵
盾葉豬籠草為藤本植物,植株通常高達1米,莖可長達3米。其不會長出攀援莖。盾葉豬籠草的葉片為長圓形,可長達50厘米,寬至9厘米。葉尖圓形,葉基驟縮為葉柄,其呈槽狀。成年植株的葉柄可長達7厘米。幼年植株可能無葉柄。葉片的下表面常為暗紅色,而上面為暗綠色。葉緣偶爾向上捲曲。籠蔓與葉片的銜接處呈盾形,連線點與葉片末端之間的距離可達27毫米。
盾葉豬籠草的下位籠在形態上有很大的差異,可為橢圓體形至瓮形或卵形。其體型較大,可高達28厘米,寬至16厘米。腹面具一對可寬達10毫米的籠翼。唇大致呈圓柱形,可寬達2厘米。唇肋可高達1.5毫米,間距約2毫米。唇齒可長達1毫米。籠蓋為卵形至橢圓形,可長達8厘米,寬至6厘米。籠蓋的下表面分布著巨型的蜜腺,其直徑可達3毫米。此外,其基部還具三角形的附屬物。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
尚未發現過盾葉豬籠草的上位籠,其可能非常少見或根本不存在。由與之存在著近緣關係的迪安豬籠草(N.deaniana)和驚奇豬籠草(N.mira)推測,盾葉豬籠草也可能僅在受到嚴重遮蔭或有足夠的植被以攀附的情況下才會長出攀援莖。
盾葉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可長達75厘米。雄性植株花序的直徑可達3.5厘米,雌性植株花序的直徑可達6.5厘米。總花梗可長達46厘米,直徑可達9毫米。花序軸可長達20厘米。花梗大多帶2朵花,具可長達7毫米的苞片。花梗基部未分叉處可長達3毫米,分支可長達14毫米。花被片呈卵形,可長達4毫米,末端急尖。果莢可約20毫米,種子長約4毫米。 盾葉豬籠草的莖部、籠蔓、葉柄和葉片的下表面都覆蓋著棕色的長毛被。捕蟲籠和葉片的上表面可能覆蓋著稀疏的毛被。
生態關係
具多個頂芽的盾葉豬籠草植株目前僅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的漢密吉伊坦山山頂處發現了盾葉豬籠草。還未在漢密吉伊坦山附近的山脈上尋找過豬籠草,所以其很可能也存在於棉蘭老島南部的其他地區。盾葉豬籠草分布於海拔865米至1635米的山頂地區。
盾葉豬籠草廣泛陸生於高地苔蘚森林、次生林、山脊頂部、懸崖和山坡等處。在一些較開闊處的植被通常都很矮小。雖然盾葉豬籠草可以在陰暗的條件下存活,但其更喜強光。與很多親緣關係較近的豬籠草類似,盾葉豬籠草也僅生長於超基性基質上。在漢密吉伊坦山,其與翼狀豬籠草(N.alata)、小瓮豬籠草(N.micramphora)和棉蘭老島豬籠草(N.mindanaoensis)及在部分海拔範圍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N.hamiguitanensis)同域分布。但仍未發現盾葉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斯圖爾特·麥克弗森在2009年的《舊大陸的豬籠草》一書中寫道,由於盾葉豬籠草廣泛存在於漢密吉伊坦山上,且只允許遊客在嚮導的陪同下攀登漢密吉伊坦山,所以盾葉豬籠草“尚未受到威脅”。如果東達沃省政府申請將漢密吉伊坦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獲得成功,那么盾葉豬籠草的野生種群在未來將會得到進一步的保護。
相關物種
產於漢密吉伊坦山的疑似盾葉豬籠草自然雜交種盾葉豬籠草表現出與主要生長於婆羅洲北部和巴拉望島高地地區的超基性土壤上的長毛豬籠草(N.villosa)之間存在著較密切的近緣關係。因此,其被認為與長毛豬籠草具同一個祖先。
盾葉豬籠草與巴拉望島特有的阿滕伯勒豬籠草(N.attenboroughii)、迪安豬籠草、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N.mantalingajanensis)和驚奇豬籠草之間存在著最為密切的近緣關係。可基於特殊顏色的葉片、營養組織上覆蓋的發達毛被和籠蔓與葉片的盾形銜接處將盾形豬籠草從這些豬籠草區分開來。其也與婆羅洲特有的馬來王豬籠草(N.rajah)之間存在著相似性,其也只生長於超基性土壤中,而馬來王豬籠草被認為與巴拉望島的其他豬籠草屬物種間存在著較密切的近緣關係。
自然雜交種
盾葉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尚未被確認,但漢密吉伊坦山存在部分可能為其與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N.hamiguitanensis)、小瓮豬籠草(N.micramphora)和棉蘭老島豬籠草(N.mindanaoensis)的雜交植株。一種曾被認為是小瓮豬籠草與盾葉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類群,現已被確認為可能雜交起源的獨立物種——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
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