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科
豬籠草科(Nepenthaceae),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只有豬籠草屬Nepenthes 1屬(但亦有將豬籠草屬中的Anurosperma組另立為一屬者。其不同之處在於雌花的花被連合,種皮上無附屬物),約70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地,我國有1種,產南部,參閱該屬。\n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單獨分出一個豬籠草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分類法認為應該將本科納入石竹目。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豬籠草科
- 外文名:Nepenthaceae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目:石竹目(Caryophyllales)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 亞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分類法取消豬籠草目,豬籠草科分到石竹目中。
- 科:豬籠草科(Nepenthaceae)
- 屬:有2屬:豬籠草屬、塞席爾豬籠草屬。
- 種:68種,塞席爾豬籠草屬,僅1種,產於塞席爾群島。
簡介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科中文名:豬籠草科
科拼音名:zhulongcaoke
科拉丁名:Nepenthaceae
恩格勒系統[1964]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中國植物志:34(1):11
豬籠草科為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中的一科。食蟲植物。葉特化,形成捕蟲器。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狀,葉互生,由葉柄、葉狀部(此部有綠葉的正常生理功能)、絲狀部、瓶狀部組成(也有不具葉柄的)。絲狀部或可鏇卷如卷鬚,用於攀援,瓶即捕蟲器,前面有兩條相隔不遠的縱翅或縱肋,瓶頂有一蓋,此蓋除幼期外,不覆蓋瓶口,蓋後有一距,為絲狀部的末梢。花單性,雌雄異株,整齊,小形,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片3~4,常分離,具蜜腺,雄花有4~24雄蕊,花絲結成柱狀單體,雌花有1雌蕊,由3~4心皮結合而成,子房上位,3~4室,胚珠多數。果為蒴果,室背裂開。種子甚多,線形,胚直伸,位於肉質胚乳中。有2屬68種。豬籠草屬的瓶狀捕蟲器下部貯水,中含蛋白酶(酶由瓶的下部內壁腺體所分泌)上部彩色,口緣附近有蜜腺,小蟲吸蜜,滑入瓶內即被淹死,被消化成植物的養料。 A.恩格勒和H.梅爾希奧均將本科與茅膏菜科、瓶子草科組成瓶子草目(Sarraceniales)。F.L.E.迪爾斯主要因茅膏菜科具側膜胎座,將本科歸屬於側目胎座目,R.von韋特施泰因也同意此觀點。但豬籠草科與茅膏菜科的花粉粒均結成四合體,兩科極相近,因此克朗奎斯特(1981)仍將此3科列入瓶子草目,並認為其和側膜胎座目分別從山茶目(Theales)而來。地理分布
豬籠草屬分布於印度北部、澳大利亞,以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印度尼西亞為多。此外有塞席爾豬籠草屬,僅1種,產於塞席爾群島。價值
該科有許多種或雜交種可作為觀賞植物,在溫室栽培。中國有豬籠草1種,產廣東西南部及海南島的丘陵灌叢中或酸性沼澤邊緣。全草入藥,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效,搗爛外敷可治瘡癰潰瘍紅腫,蟲咬傷等。 豬籠草
豬籠草,為豬籠草屬植物的統稱,是豬籠草科的唯一屬。也是多種能夠捕食昆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為地生植物,是攀援狀的亞灌木。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能夠通過捕捉和消化昆蟲等小動物來獲取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正確養殖豬籠草的方法
第一:豬籠草喜歡濕度較大和光線明亮的環境,如果您的環境過於乾燥或過於通風可能豬籠草會不容易結籠。第二:豬籠草要每天澆水,不要讓介質太乾,不建議您用“腰水”的方式,因為腰水介質容易腐爛而變得不透氣。第三:不要讓豬籠草的籠子幹掉,如果籠子裡的消化液幹了你可以灌一些水進去,水位到籠子的三分之一就好了,籠子裡有水時籠子較不容易枯掉。第四:如果天氣很熱,最好晚上給它噴水降溫,日夜溫差大一些似乎對豬籠草的生長挺有利。第五:不要經常地給你的豬籠草換環境,即使你現在的環境不是非常理想,只要耐心得地等它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後還是會結籠不斷的。第六:你可以隔兩三星期給豬籠草噴一次葉肥,但不要將固態肥放進盆子裡。
石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