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背鰭106—117;臀鰭83—90;腹鰭4;尾鰭9—12。側線鱗7—8+65—76;椎骨9+45。體長130—202mm:為體高3.6—4.4倍,為頭長4.2—4.9倍。頭長為吻長2.3—2.6倍,為眼徑9.8—14.2倍。體長舌狀,很側扁。頭長至多等於頭高。吻短於眼後頭長,吻鉤達眼前緣。眼位左側,眼間隔凹很窄有鱗。口歪,達眼後緣。僅右頜有小絨狀齒。兩側蒙櫛鱗,上中側線間鱗有12—13縱行。側線左3條無眼前枝;右無側線。奇鰭全相連;背鰭始於吻端背緣;偶鰭只有左腹鰭且有膜連臀鰭;尾鰭窄長。左側淡紅褐色,鱗列中央暗縱紋狀;鰭黃色向後漸褐色;右側白色。腎脈棘橫板狀。
生態習性
棲息深度:水深20至70米
近海小型底層魚。
棲息於近海大陸棚泥沙底質海域。
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如多毛類及甲殼類等為食。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朝鮮及日本新澙以南。
中國分布
分布於渤海到珠江口,北方常見。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