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長臂沙鰈(長鰭滿丹鰈) S.longimanusNorman;Longarmsandplaice
背鰭75;臀鰭54;胸鰭5;腹鰭5;尾鰭16(12分枝)。側線鱗58—60;下肢鰓耙9。長臂沙鰈體長71—83mm:為體高2.3—2.4倍,為頭長4.3—4.5倍。頭長為眼徑2.7—3.2倍。長臂沙鰈體長橢圓形,很側扁;尾柄很短。眼位右側,眼間隔窄。口斜小。上頜達眼前緣,小絨狀頜齒群窄帶狀,兩側相似。鰓耙尖短。兩側蒙櫛鱗。右側線直線形,左無側線。長臂沙鰈背鰭始於吻左側;臀鰭似背鰭;右胸鰭第一鰭條略突出為頭長2—2.2倍;無左鰭;腹鰭基長有膜連臀鰭;尾鰭圓形;其他鰭無分枝鰭條。長臂沙鰈右側褐色約有3縱行黑斑;胸鰭黑色,奇鰭有斑且外緣黑色;左白色。長臂沙鰈在國內分布於台灣西南海區;模式產地為斯里蘭卡西水深186.7—192.2m海底。體長130mm。
分布區域
國內分布台灣南部海區
國外分布印度洋北部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四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