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特徵
本魚體極扁平,略呈卵圓形;兩眼同在右側,口小;鱗片細小不易脫落;特徵是背鰭前方的數條軟條均延長呈絲狀。體褐色,具不規則的黑斑;尾鰭圓形並散布白色斑點,背鰭軟條73-78枚;臀鰭軟條49-60枚,體長可達22厘米。背鰭75—81;臀鰭53—58;右胸鰭4;腹鰭5;尾鰭16。側線鱗10—12+63—70;鰓耙2—3+6—10。椎骨11+29—30。冠鰈體長114.6—171.9mm:為體高2.5—3倍,為頭長5—5.5倍。頭長為吻長4—5.6倍,為眼徑3.2—3.5倍。冠鰈體細長橢圓形,很側扁;尾柄很短。眼位右側,眼間隔窄嵴狀。口斜小。上頜達眼前緣,頜齒小鈍錐狀,兩側近似。右蒙櫛鱗,左蒙圓鱗或刺較少。側線近直線形,左無。鰭無分枝鰭條。冠鰈的背鰭始於吻左側,前10—13鰭條白長絲狀約等於體長;臀鰭似正常背鰭條;胸鰭條長短相似為窄帶形,無左鰭;右腹鰭基很長,鰭條突出似羽狀;左腹鰭條不很突出;尾鰭矛狀。右褐色有黑斑,偶鰭黑色;左白色。
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名鰈亞目
拉丁科名Samaridae
中文科名冠鰈科
拉丁屬名Samaris
中文屬名冠鰈屬
拉丁種名cristatus
中文名冠鰈
命名人Gray,1831
原始文獻1831,Zool.Miscell.(1):5
模式產地中國
俗名絲翅右鰈,冠漢鰈,白須公
生境熱帶淺海暖水性底層魚類
國內分布海南島、兩廣、福建南部及台灣等近海
國外分布西達南非,南達印度尼西亞,北達日本南部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生活習性
生活於20~114公尺海域,仔稚魚期兩眼左右對稱,成長後漸移至右側。平時大多停棲于海底,並將魚體埋藏於沙泥中,能隨環境略微改變體色,很少遊動。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分布情況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斯里蘭卡、印度、中國、日本、台灣、高棉、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紐幾內亞、澳洲、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四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