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名鰈亞目
拉丁科名Bothidae
中文科名鮃科
拉丁屬名Laeops
中文屬名左鮃屬
拉丁種名lanceolata
中文名矛狀左鮃
命名人Franz,1910
原始文獻1910,Abh.Bayer.Akad.Wiss.,suppl.4,bd.I:62,pl.8,fig.60
模式產地日本
俗名網紋左鮃
生境暖溫帶底層海魚
國內分布廣東西部到台灣,浙江等海區
國外分布北達日本南部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同物異名IaeopsvariegataFranz,1910
形態特徵
背鰭110—111;臀鰭89—94;左胸鰭14—15;(右)12—13;腹鰭6;尾鰭17(13分枝)。側線鱗114—120;鰓耙4—5+6—8,小突起狀。體長89.8—139.7mm:為體高2.7—3.1倍,為頭長5—6.5倍。頭長為吻長5.6—9倍,為眼徑2.3—2.8倍。矛狀左鮃體長矛狀,很側扁;尾柄很短。眼位左側。眼間窄嵴狀。口斜小。上頜較眼短。頜齒僅右側有一行。有肌間骨及腎脈弓。兩側蒙圓鱗。矛狀左鮃側線弧部長較眼略長,右無側線。背鰭始於吻右側,前2鰭條略分離。臀鰭似背鰭而無分離鰭條。左胸鰭尖刀狀,右鰭短圓。左腹鰭基長。尾鰭長矛狀。左側黃灰色而沿背腹緣有黑斑,尾鰭後部黑色。右側淡黃。小魚左側有黑網狀紋。矛狀左鮃是暖溫帶底層小海魚。國內分布於舟山群島到台灣及粵西;國外達日本南部。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