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SOLEOIDEI
中文亞目名鰨亞目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科名舌鰨科
拉丁亞科名Cynoglossinae
中文亞科名舌鰨亞科
拉丁屬名Paraplagusia
中文屬名須鰨屬
拉丁種名guttata
中文名櫛鱗須鰨
命名人Macleay,1878
原始文獻1878,Proc.Linn.Soc.N.S.W.2:362
模式產地澳大利亞西北岸
俗名固塔纓唇牛舌魚
生境西太平洋暖水性底層海魚
國內分布兩廣到台灣,浙江及江蘇等海區
國外分布南達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等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同物異名SymphurusvittatusWeber,1908;ParaplagusiaguttataWeberetBeaufort,1929
簡介
櫛鱗須鰨(固塔纓唇牛舌魚)P.(Rhinoplagusia)guttataMacleay;Ctenoidscaleordroplikespotlipsfringytonguefish背鰭104—117;臀鰭83—93;腹鰭4;尾鰭8—10。側線鱗11+100—110;椎骨10+45。體長62—210mm:為體高3.6—4.5倍,為頭長3.9—4.4倍。頭長為吻長2—2.1倍,為眼徑9.8—13.3倍。體長舌狀,很側扁。吻鉤略伸過眼後緣。眼位頭左側,眼間隔窄凹有鱗。口歪小達眼後緣。僅右側有小絨狀頜齒。兩側蒙櫛鱗,左上中側線間鱗達17—19縱行;右側櫛刺較弱小。左側側線3條,右無。奇鰭全連;背鰭始於吻前端背緣;臀鰭似背鰭;尾鰭窄尖。偶鰭僅具左腹鰭。左側棕褐色有黑褐色小點,鰭暗黑而邊緣黃色;右側白色。85mm以下小魚有許多淡黃小圓斑。底層海魚,長達280mm。國內分布於蘇北到浙、台灣及北部灣;國外達昆士蘭等。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