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前鰈屬鰈科,主要棲息於大陸棚區,深度在60-500公尺處,少數則棲息於珊瑚礁區之附近砂地上。卵生,以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形態特徵
身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極為平扁,兩眼都位在右側,有些則位於左側方。口小,下頜較突出,上下頜在有眼側呈平直,在盲側則為弧形。盲側的牙齒較為發達,呈尖銳或鉤狀,有一列或多列。前鰓蓋骨後緣游離,無皮膜或鱗片。有眼側的鱗片為強櫛鱗,盲側則覆蓋圓鱗或弱櫛鱗。側線單一,在胸鰭的上方呈U形彎曲,或者是近乎直線。各鰭皆無硬棘,背鰭與臀鰭的基底均長,背鰭一直延伸到眼的上方。腹鰭有3-13條軟條,有眼側的腹鰭通常較長且位置也較前。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三大洋之溫熱帶海域,有些則可生活於北極地區。主要棲息地為大陸棚區,深度在60-500公尺的海域,少數則棲息於珊瑚礁區之附近砂地上,有些種類則可游入港灣、溪流或半淡鹹水域。產漂浮性卵,孵化後小魚之外形和一般魚類相同,身體左右對稱,且先行漂浮性生活,成長後才至砂地上活動。利用背鰭和臀鰭緩緩的遊走,遇到敵人,則會擺動身體及尾部快速遊動或躲入砂中。以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