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SOLEOIDEI
中文亞目名鰨亞目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科名舌鰨科
拉丁亞科名Cynoglossinae
中文亞科名舌鰨亞科
拉丁屬名Cynoglossus
中文屬名舌鰨屬
拉丁種名lighti
中文名長吻紅舌鰨
命名人Norman,1925
原始文獻1925,Ann.Mag.Nat.Hist.(9)16:270
模式產地溫州,廈門
俗名萊氏舌鰨;萊氏三線鰨
生境暖溫帶及亞熱帶淺海底層魚
國內分布珠江口附近到東海及黃渤海,在黃渤海較習見
國外分布北達朝鮮及日本有明灣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同物異名AreliscuslightiWang,1958;AreliscusjoyneriChenetWeng,1965
形態特徵
長吻紅舌鰨(萊氏三線鰨)C.(Areliscus)lightiNorman;Light’stonguefish背鰭107—114;臀鰭83—89;腹鰭4;尾鰭8—10。側線鱗7—9+70—76;椎骨9+45。體長66.7—234mm:為體高3.8—4.5倍,為頭長4.1—4.9倍。頭長為吻長2.2—2.4倍,為眼徑9.9—15.2倍。體長舌形,很側扁。頭長大於頭高。眼位左側;眼間隔凹有鱗。吻長大於上眼距背鰭基。口角達眼後方。僅右側有絨狀頜齒。腎脈棘橫板狀。兩側蒙櫛鱗,上中側線間鱗達10—11縱行。左側線3條有眼前枝,右無側線。奇鰭全相連;背鰭始於吻端背緣;偶鰭只有左腹鰭且有膜連臀鰭。左側淺紅;鰭黃色;背、臀鰭條褐色或有褐點;向後漸與尾鰭呈紅褐色;右側白色。暖溫帶底層魚。長達234mm。分布於渤海到珠江口近海;國外達朝鮮及日本。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