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名鰈亞目
拉丁科名Citharidae
中文科名棘鮃科
拉丁亞科名Brachypleurinae
中文亞科名短鰈亞科
拉丁屬名Brachypleura
中文屬名短鰈屬
拉丁種名novaezeelandiae
中文名短鰈
命名人Gunther,1862
原始文獻1862,Cat.Fish.Br.Mus.4:419
模式產地紐西蘭
俗名紐西蘭短鰈
生境暖水性淺海小型底層魚
國內分布海南島,廣西及廣東近海
國外分布西到馬爾地夫群島,南到紐西蘭,東到菲律賓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形態特徵
體橢圓形,側扁。兩眼均位於頭部右側,有眼側被櫛鱗,無眼側被圓鱗或弱櫛鱗,側線鱗35枚以下,吻、眼間隔、兩頜和眼球上裸露無鱗。口大,上頜骨約為頭長的1/2。頜齒2行,前部的略尖長,背鰭和臀鰭不被鱗,鰭條水多不分支。雄魚背鰭前部數鰭條呈絲狀延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到馬爾地夫群島、南到紐西蘭、東到菲律賓以及海南島、廣西及廣東近海等
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