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名鰈亞目
拉丁科名Bothidae
中文科名鮃科
拉丁屬名Bothus
中文屬名鮃屬
拉丁種名pantherinus
中文名豹鮃
命名人(Ruppell,1828)
原始屬Rhombus
原始文獻1828,AtlasReiseN.Afr.Fische:121,pl.3,fig.1
模式產地模里西斯島
俗名豹紋鰈
生境熱帶暖水性珊瑚礁區底層海魚
國內分布海南島西沙群島及台灣省澎湖等處
國外分布西達南非,東非,巴基斯坦,南達昆士蘭,薩摩亞,東達夏威夷,北達日本奄美大群島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同物異名RhomboidichthyspantherinusGunther,1862;PlatophryspantherinusDay,1878;Bothus(Platophrys)panthorinusWeber&Beaufort,1929;BothuspantherinusNorman,1934;RhombuspantherimusRuppell,1828.
形態特徵
背鰭86—93;臀鰭66—70;左胸鰭10—12;腹鰭6;尾鰭17—19(12—13分枝)。側線鱗75—82;鰓耙4—5+6—7。椎骨10+27—28。體長58—187mm:為體高1.8—2倍,為頭長3.1—3.7倍。頭長為吻長3.5—5倍,為眼徑4.1—4.7倍。豹鮃體卵圓形,很側扁;尾柄略顯。豹鮃吻圓凸。眼位左側,眼間隔凹;雄魚較寬、眼具毛狀突及眼棘、吻棘。頜齒細尖有1—2行。左蒙櫛鱗而右圓鱗。無右側線。豹鮃的背、臀鰭正常僅雄魚前端鰭條稍突出;臀鰭似背鰭;胸鰭尖刀狀短於頭長而雄魚有4鰭條特長;右鰭短圓;左腹鰭始於眼下;尾鰭尖圓。豹鮃在左側黃褐有許多圓黑斑及小雜斑,側線有大黑斑;鰭黃色有斑或細紋;右白色。大魚達457.5mm。豹鮃在國內分布於澎湖及西沙群島;國外達夏威夷、薩摩亞及南非。鰈形目
鰈形目。即通常稱為比目魚或偏口魚的魚類。體形平扁,成魚的兩眼全移到頭的一側,平時平臥海底,有眼的一側朝上,體色較深;無眼的一側向下,體色一般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