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耳[中藥]

白木耳[中藥]
白木耳[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木耳,中藥材名。本品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4~9月間採收。以5月與8月為盛產期。采時宜在早、晚或陰雨天,用竹刀將銀耳刮入竹籠中;淘淨,揀去雜質,曬乾或烘乾。宜冷藏或貯藏於陰涼乾燥處。功能主治為: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虛熱口渴。①《本草再新》:潤肺滋陰。②《本草問答》:治口乾肺痿,痰郁咳逆。③《飲片新參》:清補肺陰,滋液,治勞咳。④《增訂偽藥條辨》:治肺熱肺燥,乾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帶血。

基本信息

來源

本品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4~9月間採收。以5月與8月為盛產期。采時宜在早、晚或陰雨天,用竹刀將銀耳刮入竹籠中;淘淨,揀去雜質,曬乾或烘乾。宜冷藏或貯藏於陰涼乾燥處。

性味歸經

甘淡,平。

①《飲片新參》:甘淡,涼。

②《現代實用中藥》: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虛熱口渴。

①《本草再新》:潤肺滋陰。

②《本草問答》:治口乾肺痿,痰郁咳逆。

③《飲片新參》:清補肺陰,滋液,治勞咳。

④《增訂偽藥條辨》:治肺熱肺燥,乾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帶血。

形態特徵

子實體白色,間或帶黃色,半透明,呈雞冠狀,有平滑柔軟的膠質皺襞,成扁薄而卷薄如葉狀的瓣片,燦然若花;用手指觸碰,即放出白色或黃色的粘液。擔子亞球形,亦呈白色,12~13x10微米,透明;擔子孢子亞球形,6~7.5x5~6微米。

分布區域

分布四川、貴州、雲南、江蘇、浙江、廣西、福建、湖北、陝西等地。主產四川、貴州。此外,福建、江蘇、浙江、湖北、陝西等地亦產。

生長環境

寄生於朽腐的樹木上。

藥材性狀

乾燥的銀耳,呈不規則的塊片狀,由眾多細小屈曲的條片組成,外表黃白色或黃褐色,微有光澤。質硬而脆,有特殊氣味。以乾燥、黃白色、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相關配伍:

潤肺,止咳,滋補:白木耳二錢,竹參二錢,淫羊藿一錢。先將白木耳及竹參用冷水發脹,次取出,加水一小碗及冰糖、豬油適量調和,最後取淫羊藿稍加碎截,置碗中共蒸,服時去淫羊藿渣,參、耳連湯內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注意事項

《飲片新參》:風寒咳嗽者忌用。

化學成份

含蛋白質約10%,碳水化物約65%,無機鹽約4%,維生紊B等。另有報導,含水分15.2%、蛋白質6.7%、脂肪0.6%、碳水化物71.2%、粗纖維2.4%,無機鹽4%。另一報導,含水分18.76%、蛋白質7.02%、脂肪1.28%、碳水化物64.92%、粗纖維2.75%、灰分5.44%。灰分中含硫、磷、鐵、鎂、鈣、鉀及鈉等。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