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
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基本認識
生命教育人生命的全過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動所組成。一次次生命活動的質量決定人生命全過程的質量;重視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量就是重視生命全過程的質量。教育就是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進行關懷,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生命的過程,這種關懷是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教育自身發展價值在“生命活動”實踐中的統一,在此教育實踐中教師的價值得到實現,生命質量得以提升。
提出
生命教育是美國學者傑·唐納·化特士於1968年首次提出,此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從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實踐歷程來看,它首先是從人們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的這一殘酷現實開始的,是作為預防未成年人自殺的權宜之計被提出來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僅僅是生物的軀體,自然的生命僅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質載體,真正讓人和動物區別開的是人類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內涵時就要從多個層次入手,不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愛生命,還要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這是人的生命形態和特徵的本質要求。
人的生命可以分為這樣幾種形態。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為自然生理性的肉體生命而存在的,這一點是和自然界的廣大生物一樣必須具有的基本屬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有高於動物的意識活動,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來,還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大腦就不會停止思考,人類就要創造、就要超越,就要更好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最後是人的價值性生命。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諸如“為何活著”的問題,這就是人對於生命意義發自內心的追問,是人對價值生命的一種訴求。人的價值性生命為人的生存夯實了根基,加足了動力。
生命教育導師
2012年5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推出“生命教育導師”職業崗位培訓認證,標誌著“生命教育導師”作為一項新的職業由此誕生。該培訓課程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師資四個等級,授權由爸媽線上生命教育導師學院在全國進行運營和推廣,凡是通過系統學習和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均可獲得相應等級的“生命教育導師”CETTIC證書。該證書序列號為唯一編碼,全國通用,可作為學員從業的憑證。其有效性可通過“中國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服務網”查詢。
《生命教育導師》培訓課程把“愛即生命”(Loveislife)作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基本模式為“呵護(Care)、記錄(Record)、感恩(Thanksgiving)、分享(Share)”,簡稱“CRTS模式”。該模式的基點在於把每個人都作為主體,圍繞著“愛即生命”這一核心和天人物我四種關係而展開。即人人都要呵護、記錄、感恩、分享愛和生命,人人都要呵護、記錄、感恩、分享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
發展過程
1968年美國的一位學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書,探討必須關注人的生長發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近年來,日本、英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地區竭力推倡導生命教育,各種學術團體紛紛建立。 那么什麼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在在生命活動中進行教育,是通過生命活動進行教育,是為了生命而進行教育。從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認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導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種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讓青少年認識生命和珍惜生命成為這一活動的重中之重。 珍愛生命尊重自己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應該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懷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質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種全面關照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教會青少年珍愛生命,更要啟發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只是告訴青少年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青少年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惠澤人類的教育,還應該讓青少年明白讓生命的其它物種和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命教育不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
當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於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時,他所創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幾十年來,生命教育的實踐在全球已得到迅速發展。從美國學者在加州創建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自殺、污辱、殺人、破壞自然環境、浪費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現實,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標;再到台灣、香港的中國小系統地開設與此相關的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內雖然在這方面較為滯後,但可喜的是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問題,注意到“突遇一點挫折、打擊,青少年就選擇終結生命作為一種解決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還跟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關”,而且也逐漸認識“21世紀教育改革的呼喚越來越多地關注生命。關注生命將是人類在教育觀念上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國內外及港台地區生命教育的歷史及現狀
1. 美國 美國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現的,美國的死亡教育名為談死,實則通過死亡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以正確的態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形式。1968年,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首次明確提出生命教育思想,並且在美國加州創建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開始倡導和踐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國有1500所中國小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國小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為推廣生命教育,美國成立了各種專業協會,出版了許多專業及普及性的書籍和雜誌。如成立了“美國死亡教育學會”、“死亡教育與咨商學會”,出版了《生死學》、《死》等特別的雜誌,各種書籍、影片、視聽教材更是不計其數。美國生命教育的實施因地而異,如印第安納州通過網際網路及電子傳媒推動生命教育;Lifc Skill Ministry是另外一個專門訓練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機構,用來幫助青少年遠離犯罪、貧窮等。目前美國的生命教育大致分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戰的教育、情緒教育三部分。澳大利亞
2. 澳大利亞的生命教育是Ted Noffs先生於1979年在雪梨創立的,最初是供學校運用的反毒品教育資源。一開始即強調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理念,對於孩子具有危險的行為,學校該預先教導孩子,加強其社交技巧,例如問題解決能力、肯定而非挑釁的行為舉止,以及發展積極重的態度。根據上述的原則,生命教育中心和學校建立了健全的共生夥伴關係,設計適合國小各年齡課程的反毒教育,並透過流動教室的教學人員、多媒體的科技和互動作用的教學協助,傳達生命教育的意義。課程資源的設計是協助學校老師(特別是孩子早期就學階段),去確認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素及提高防護因素;在生命教育的資源部分,生命教育中心的教學人員會事先評估學校的需求和協助老師的教學準備,對於老師的訓練、家長的信息反饋都會開會討論,學生的教材和學校老師及家長都是互動作用的,教材也被包含於學校老師現有的健康和體育課程活動內,四個網站供中國小生及其老師家長持續互動溝通和資源下載。生命教育資源的重點在於吸菸和吸毒的預防,以及將酗酒和吸毒的傷害減至最低。
3. 日本 日本於1989年修改的新《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的自殺、欺侮、殺人、破壞環境、浪費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現實,也明確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標。近年日本流行的“餘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餘裕教育”的口號就是“熱愛生命,選擇堅強”,是針對現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殺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讓青少年通過“餘裕教育”認識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們能面對並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們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餘裕教育者認為,熱愛生命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並熱愛其他生命。為此,“餘裕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經常到牧場體驗生活。更有日本的專家建議,要把中國小體驗農村生活變為“必修課”。
4. 英國 英國的生命教育當初是由查爾斯王子鼓勵Ted Noffs先生將生命教育傳至英國,他認為:青少年吸毒所帶給社會的負面結果,更顯得生命教育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後來Ted Noffs還受邀至英國演說預防教育的議題,以及它在減低毒品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到了1986年初,英國第一個流動教室在Varity Club的贊助下產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國基金會,它是一種慈善信託機構,在Rock Group Dire Straits的贊助下,於1987年3月誕生了第二個流動教室。直至1995年時,20多個流動教室普及至英格蘭、威爾斯和貝爾法斯特等區。
5. 紐西蘭 紐西蘭的生命教育始於1988年,其目標是將生命教育精神傳送至每所國小和中途學校(intermdeiate schoo1)。紐西蘭的生命教育基金會(Life Eduaction Trust),雖然和其他國家的生命教育中心(LEC,Life Eduaction Center)名稱不同,但兩者所實施的生命教育,內涵其實是相同的,同源自於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學理念。生命教育基金會所服務的對象是5~12歲的學生,其課程是連結學校教授的健康和體育課程,並在學校課程架構範圍內,課程資料還會發給學生和老師,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課,以延續對人類身體的認識,其內容是介紹學生身體的奧妙,重點是“如何照顧身體”(Caring for the Body),例如保持乾淨、睡眠和吃早餐。課程方向主要是積極取向,所堅持的原則是建立學生自我尊重,也教導學生拒絕的技巧和認識健康生活的好處及結果。另外,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就學階段,能夠認識人類身體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質破壞後的失衡狀態;證明身體濫用後生理、心理和情緒上的影響;發展生活中拒絕朋友同學的技巧,以及發展在身體環境對個人健康和日常生活衝擊的正確理解。
6. 香港 2002年12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區和中國小為陣地開展生命教育,學校、傳媒和非政府機構都成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香港生命教育的發展似乎與民間教育與社會福利團體有密切關係。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會”十分關注生命教育的推動,相關工作人員也先後去台灣參觀及訪問,也在返港後舉辦相關生命教育研習活動。香港宗教教育中心發起了“親親孩子、親親書”的生命教育計畫,並舉辦了“走出生命迷惑——談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實施成效座談會”,引起社會很大的反響。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師培訓”,顯示教育行政單位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在培訓活動中,學者、中國小教師、校長、教育署工作人員等交換寶貴意見,大家對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給予肯定,但如何設計生命教育的課程及體驗活動,則是大家最關注的焦點。據了解,香港尚未進行有系統生命教育課程的評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對於生命教育的定義及內涵尚未達成共識,相關課程尚未實施。
7.台灣 台灣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間團體於1976年從日本引入,主要由社會民間團體主動參與並逐步推廣。個別學校實施倫理課程,從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為台灣的主流教育。1997年台灣“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台灣“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學校規劃《生命教育實施計畫》,設計生命教育課程、編寫教材、培訓師資等。生命教育自1998年開始針對全台中學生實施,並得到台灣各級中等學校和輔仁大學、彰化師大等一批大學專家學者的積極回響和參與,引發了台灣對生命教育探討的熱潮。進入21世紀以來為較完整成熟的階段。為推動生命教育的全面實施,台灣“教育部”於2000年2月宣布設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規定2001年為台灣的“生命教育年”,發布“生命教育先導計畫”。目前,生命教育已成為遍及台灣地區的新的教育門類。
8.國內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和尊重、關心、理解、信任每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開端。近年來,在各級黨和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的重視下,各種有關促進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長為主題的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並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上海、遼寧、江蘇、四川、山東、黑龍江、吉林等省市富有創造性地開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學實踐、教材編制、教學大綱試行等活動。如上海市制定並出台了《上海市中國小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對青少年進行生命起源、性別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訓練等方面的指導。遼寧和江蘇兩省教育系統也將把開展生命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培養青少年珍愛生命的意識。遼寧省還啟動了中國小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國小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湖南省也於2005年頒布了《湖南省中國小生命與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5年12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北京主辦了中國首屆青少年生育教育論壇。2006年12月,“第二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辦,北京大學還在論壇上發布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項報告。我國生命教育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社會各界積極配合的趨勢。 早在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針對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開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確要求,先後出台了8號檔案和16號檔案,作出了全面性戰略部署,其中號召要把生命教育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科學有效的實施生命教育活動,並將生命教育納入全民素質教育內容中。2004年,民間從事生命教育的公益群體“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小組成立,主要目的是關注青少年的和諧成長,幫助青少年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推動國家形成各個階段有機銜接、循序遞進和全面系統的教育內容體系。特別是針對有自殺傾向,失足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和社會支持服務。2006-2009年,連續幾年,促成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預防自殺、生命教育的相關議案或建議。 2010年4月21日上午9時,“北京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暨優質教育的內涵及創設條件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樓318舉行,與會專家就如何開展生命教育和優質教育發表了精彩演講。 當天到場成員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學院院長鄭興蓉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陳建翔教授等。
內涵
課程的十二個單元內容依次分別是:欣賞生命;做我真好;生於憂患;應變與生存;敬業樂業;宗教信仰與人生;良性的培養;人活在關係中;思考是智慧的開端;生死尊嚴;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全球倫理與宗教。四個生命教育目標分別為: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無常,珍惜自己,關懷別人;讓學生闡揚生命的光輝,樂於助人,良好人際關係;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感恩惜福,愛護大自然;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正確人生觀。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應該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懷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質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種全面關照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教會青少年珍愛生命,更要啟發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只是告訴青少年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青少年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惠澤人類的教育,還應該讓青少年明白讓生命的其它物種和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命教育不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
原則
科學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統一,既需要作科學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讀。所有與生命有關的科學內容,都應該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避免作純理性知識的傳授。所有與生命有關的人文內容,都應有科學和理性依據,不能作偽科學的傳播。認識與體驗相結合。生命教育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豐富人生經歷,獲得生命體驗,擁有健康人生。
發展、預防與干預相結合。生命教育既有關注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發展性目標,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傳播疾病、防止自殺和各類事故等的預防性目標,同時,對於已經發生的青少年學生危機問題進行科學的干預。預防是為了發展,發展是最好的預防,而合理、有效的干預也是發展的重要條件,三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資源相整合。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爐灶,要充分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學校在課程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落實生命教育的同時,要通過家長學校等多種途徑,積極指導家長在親職教育中培養子女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人和睦相處的技能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區的互動互補效應,為整體推進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
作用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力倡導者,倡導以人為本,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個人。近年以來,他又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新特點,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工立業的重要條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養和教育,必須把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更加重要的務。” 2005年6月18日,他在了解“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倡導以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別是自殺心理為核心的生命教育。生命的暢想許多人知道,日本和台灣都是青少年自殺率居高的國家和地區,日本針對這一社會現實,在1989年的新《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定位於敬畏人的生命與尊重人的精神這一理念的教育目標。台灣教育行政部門也設立了“生命教育委員會”。我國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和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成立說明關注青少年自殺問題,干預和防治青少年自殺成為一個學術性工程。筆者認為進行生命教育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一工程必經階段。 那么為什麼要進行生命教育呢?隨著部分青少年物質追求的迷失、社會道德的衰落、身心發展的齟齬、有限歲月的虛度,加之自殺行為得不償失頻繁發生,我國推行生命教育變得刻不容緩: 1、開展生命教育是整體提升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學生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在中國小大力開展生命教育,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激發他們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的志向;有利於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融鑄在青少年學生的精神中,培養他們勇敢、自信、堅強的品格;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在國際化開放性環境中的應對能力。生命的意義2、開展生命教育是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迫切要求。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台,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的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學生道德觀念模糊與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威脅青少年學生人身安全的各種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3、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複雜,使青少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長期以來,由於生理髮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指導,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於應對,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土壤4、開展生命教育是親職教育的重要職責。親職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現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使親職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親職教育還存在和青少年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方面,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忽視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孩子或者期望值過高,或者漠不關心,或者過分包攬,或者放任自流,加劇了部分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如厭學、離家出走、自殺等,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導家庭開展科學、正確的生命教育。 5、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現有課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針對性、指導性尚不明確;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導;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發展的理解和指導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對校內外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缺乏系統有機的整合。因此,必須加快學校教育的改革,從生理、心理和倫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善待生命,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長。生命教育的真諦生命教育的目標 愛的傳遞通過台灣地區曉明女中“生命教育”課的單元內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標,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課程的十二個單元內容依次分別是:欣賞生命;做我真好;生於憂患;應變與生存;敬業樂業;宗教信仰與人生;良性的培養;人活在關係中;思考是智慧的開端;生死尊嚴;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全球倫理與宗教。四個生命教育目標分別為: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無常,珍惜自己,關懷別人;讓學生闡揚生命的光輝,樂於助人,良好人際關係;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感恩惜福,愛護大自然;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正確人生觀。 從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實踐歷程來看,它首先是從人們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的這一殘酷現實開始的,是作為預防未成年人自殺的權宜之計被提出來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僅僅是生物的軀體,自然的生命僅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質載體,真正讓人和動物區別開的是人類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內涵時就要從多個層次入手,不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愛生命,還要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本質、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這是人的生命形態和特徵的本質要求。
呼喚學校生命教育
長期以來,中國由於生命教育的缺失,學生對“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樁樁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引導學生走出生命的誤區,教育他們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已成為現代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環。我國急需在校園中開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從國中二年級開始就開設了生命教育的課程,教育學生用客觀的態度看待死亡現象,從而珍惜自己的人生。從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等西方國家規定在中國小校開始實施“生命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地了解人的生與死,以理解的態度面對生命歷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從而使人活得更充實、更有價值。
在英國國小的課堂上,殯葬行業的從業人員或護士會告訴國小生人死時會發生什麼事情,並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替換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車禍身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體驗一下突然成為孤兒的感覺,將有助於學生體驗遭遇損失和生活方式突變時的複雜心情,學會在非常情況下對情緒的控制。
開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珍視生命、保護生命。有篇報導講述美國某國小發生火災,許多學生從火海中逃離出來,老師發現少了兩個學生,於是命令所有的學生到火場外去尋找他們。一位來自中國的同學沒有向老師報告,就奮不顧身地衝進火海而不幸遇難,而他要救的那兩個美國小朋友早就順利逃生。
這個在我們看來“真正”的英雄,美國學校竟沒有“表揚”,更談不上“追認”,反而校方因為沒有教好中國學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當局的處罰。美國人的這一做法,值得我們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學會保護生命。
開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關愛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愛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
開展生命教育同時應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創造一定的逆境,磨練學生的意志,引導學生認識痛苦和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戰勝苦難中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機。從而能夠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量。
教師對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了解和尊重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一個自己都無法體會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教師不可能教出對生命熱愛的學生。
因此,教師自己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才能感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在實施生命教育過程中,需要對相關學科的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使教師更好地適應生命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學校生命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內容上應從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意義三方面,通過認知、實踐、情意三個層次全方位開展。
在生命教育實施的途徑與方式上,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並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在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和不同課型中體現,做到顯性課程與隱蔽課程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親身實踐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在生命教育的實施上,做到政府指導、學校推進、社會支持、家庭配合。
教師若能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易使人增強信心,振奮鬥志,產生樂觀的情緒體驗。教師應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會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使教師這一職業最終成為真正意義上受人尊敬的職業,從而減少教師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職業的自豪感,最終提高教師的職業滿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