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育

閱讀教育把閱讀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強調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其核心是培養閱讀能力和習慣,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全國有很大影響。“韻語教學研究與實驗”被列為國家“十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進行深入研究,發展為“閱讀教育研究與實驗”,又被國家列為“十一五”全國教育科研規劃課題。

簡介

所謂閱讀教育,就是通過閱讀提高兒童整體素質的一種教育。閱讀教育把閱讀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強調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重點研究了韻語教學,其核心是培養閱讀能力和習慣,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全國有很大影響。“韻語教學研究與實驗”被列為國家“十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進行深入研究,發展為“閱讀教育研究與實驗”,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如何才能提高,教師的觀念如何才能轉變,先進教育理念從哪裡來? 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組織教師讀書是最好的辦法。閱讀教育專著、名著是一線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閱讀也是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於是,我們提出了開展“閱讀教育”的理念。強調“閱讀、閱讀、再閱讀!”

閱讀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波羅果夫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從某種意義上說,書可以改變人生。

書籍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於教師的個人閱讀。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的愛好者。對一個教師而言,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他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么,“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讀書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唯讀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

教師的閱讀愛好決定一所學校的學風和校風

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其中最重要的習慣應該是讀書的習慣。學會讀書,愛好閱讀,是“學會學習”的最主要內容。不難想像,一個學生在離開學校後如果厭惡讀書的話,那實在是可悲的。而要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師。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學生感到教師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教師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學生的精神需要。當書籍成為教師的第一至愛的時候,喜愛讀書便會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讀書愛好,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校風。當前,聯考制度的改革正昭示著素質教育的美好前景,近年來的聯考作文題無不顯示出這一特點:跳出題海、跳進書海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把學校辦成書籍的王國,師生們的生活必將更加美好。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學習發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拚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那就要讓他們去大量閱讀!” 德育心理學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的自我教育往往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學生,認真總吉他們的發展規律,很容易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那些學習落後,討厭上學,那些不思進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端、行為不良的,儘管生活背景、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的愛好和習慣。反之,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無一不是書迷。
多年來,我們認真抓好教師的讀書和學生的閱讀這兩件大事,我們堅信,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是教師成長成才成名成家的必由之路,把學校辦成學習的團體,是辦學成功的必由之路!

書籍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食糧

提倡教師讀書並帶動學生閱讀,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意義,這就是為新世紀培育“讀書人口”,形成閱讀型社會。這是提高公民素質的國家教育總目標。沒有學習化的社會就沒有現代化的社會。學校畢業後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讀書能幫助人實現終身學習,只有當一個人在上學年代裡就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里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時候,他在畢業後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

閱讀是終身發展的靈魂

早期閱讀的價值

在高度信息化的知識型學習型社會,早期閱讀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通過閱讀,兒童的認識改變了,這是自我在本質上的提高;兒童的思想情感升華了,這是自我在價值上的飛躍;兒童的方法技術遷移了,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歷練。早期閱讀可以使兒童實現自我超越,能夠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養成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今後學習所必需的閱讀預備技巧,使兒童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得到充分發展。
一個人的成功與語言能力密切相關,發展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儘早閱讀。早在五十年代,美國就開始注重閱讀研究。並對6歲兒童的閱讀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具有閱讀能力的兒童求知慾旺盛,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會閱讀的兒童則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自信心。八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已開發國家就已把兒童智慧型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來了。而且特別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前期經驗的提供。可見兒童早期閱讀經驗與以後的學習、生活的成功密切相關。

閱讀與人類進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0年第16屆大會上把1972年定為“國際圖書年”,198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引起各國的高度注重。1995年在第25屆全球大會上又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在大力宣傳閱讀的作用,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朝著建設“閱讀社會”的方向邁進。隨後,世界各國都紛紛回響,都在強調造就閱讀社會,把提升國民的閱讀能力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都認識到通過閱讀提高公民素質是最有效的,閱讀量是衡量公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這已經是世界共識。紐西蘭早期閱讀基礎最好,這個國家的學生屢屢在國際比賽中獲勝;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訂為"兒童閱讀年";英國把1998年9月到1999年8月定為閱讀年;美國總統布希的母親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就是儘早與孩子一起閱讀。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新近的調查結果表明,美國孩子比世界其他國家的同齡孩子具有更強的閱讀能力。研究我國的少年大學生髮現,無一不是在學齡前就儘早地形成了良好的閱讀能力。毋庸置疑,閱讀是學習之母,是教育之本。現代教育所推崇的終身教育思想,其中心內容之一就是讓每個社會成員都養成終身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人口的數量和質量。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是終身發展的靈魂。

影響

高層次的閱讀能力是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創造力,它主要是指運用閱讀所得的知識技能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造就成功的閱讀者是閱讀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隨著閱讀活動的廣泛開展和深入研究,有關閱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人為本,終身學習,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全語言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得到充分體現。兒童最需要的不是系統全面的知識,而是學習興趣、良好習慣和不斷增長的學習感受力。兒童閱讀教育的重點不是讀、寫多少字詞,而是營造多元的閱讀環境,幫助兒童在人生的最初階段學會閱讀,掌握自主閱讀的基本技能,讓兒童在愉快而具有創意的學習中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成為成功的自主閱讀者。
對於國小生,閱讀就是一切。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鞏固字詞、促進寫作的有效方法,還是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所有學科的學習都首先需要讀懂才能理解,因為閱讀能力形成得早,其理解能力發展得快,自學能力強,學習效率高。調查證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成績高,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成績也差。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成績,抓閱讀是最有效的,閱讀是“提差”的有效方法。特別是閱讀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閱讀教育對兒童作用

1.閱讀是兒童學習的基礎
學生對各科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學生獲得知識主要靠閱讀,從無知到有知,從知少到知多。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閱讀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則發展得快,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強。只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時,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學生的學習成績取決於他的閱讀能力。從實踐看,凡是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不但學習成績高,學得輕鬆,而且能得到全面發展;凡是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但學習成績低,學習吃力,效率低,也很難得到全面發展。因為閱讀是兒童學習的基礎,所以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2.閱讀能有效地識記和理解字詞,促進寫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閱讀中鞏固所學的字詞比單個字詞機械地重複效率高得多。這是因為閱讀材料中通過上下文的聯繫,信息量大,可提供較多的記憶線索。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即在閱讀中識字,能把字的音、形、義統一起來,易於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之間的細微差別,便於學生理解和運用。這就是把識字同認識事物、發展語言和智力緊密地結合起來了。教學經驗表明,大量閱讀是加快識字進度、鞏固提高識字質量的重要途徑。同樣,學生學習字詞也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生只有在閱讀中學習字詞,才能弄懂字詞的意思並正確運用。從學習心理角度看,要理解一個詞語,必須構成它與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的聯想。聯想的事實愈多,理解的意義就愈充實,從而有利於抽象和概括。而閱讀正是提供了這種聯想和概括的條件。
寫作是發展語言能力的綜合訓練,特別能有效地發展邏輯思維、想像和創新能力。而閱讀材料是學習寫作的范型,是模仿的榜樣。模仿是國小生心理的年齡特徵,是學習過程中心理上的需要。閱讀不僅是寫作的基礎,也是訓練寫作的有效手段。
回顧歷史,很多“出口成章,應對如流”的才思敏捷人才,大都是在童年時期閱讀了大量的文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正是我國幾千年歷史經驗對大量閱讀與思維敏捷的精闢總結。
3.閱讀能有效地培養兒童的注意力,發展兒童的智力。
一個兒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學習好和心智發展快慢的最基本條件。美國鑑定英才生有27項指標,把注意力集中放在第二位,專注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大量閱讀是培養兒童注意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專項訓練”。一般的低年級兒童是很難持續幾十分鐘的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但他們在閱讀有趣的讀物時,則常常能持續一小時或更長的時間,並且能高度專注地集中。
學生的一切學習都必須用內部言語作物質基礎和工具,不論是聽課、回答問題,還是分析思考做作業,思維越高級,越需要高水平的內部言語。而大量地閱讀,尤其是默讀,能使兒童較多地獲得內部言語活動的機會和高質量的訓練,從而較快地發展內部言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積三十年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兒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閱讀的好處就越大。閱讀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要流暢地進行閱讀,有賴於許多心理條件。它通過辨認、記憶、聯想、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活動,能有效地刺激思維,促進兒童語言領悟和思維的敏捷性。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思維是智力的核心,發展兒童智力從發展語言人手,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4.閱讀有利於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國內外有關英才生的許多調查發現,英才生的共同特徵之一就是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所以,有的教育家認為:“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頑強的入迷。”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習興趣,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而大量閱讀所培養的閱讀興趣,則可遷移為學習興趣。世界上的一些偉人、名人及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學者等,無不是從童年大量閱讀引起的強烈的閱讀興趣,遷移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求知慾而走向成功的。
閱讀豐富了兒童的知識領域,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激勵了求知的欲望。特別是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每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讀物,並能持續以濃厚的興趣閱讀自己喜愛的讀物。這樣,就易於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並可遷移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理論研究認為:“只有書籍成為學齡初期兒童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會有學習的願望。”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利於興趣的保持,使之形成學習動力定型,使學習興趣穩定而持久。
5.閱讀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習慣。”“習慣不形成,教育等於零。”這也是目前所強調的養成教育的意義所在,而最首要習慣就是閱讀習慣。回顧歷史,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成功的教師,就是首先培養學生成為“書迷”,使每一個學生都儘早地養成閱讀習慣。勤學好問,永遠是學習的根本。蘇霍姆林斯基強調:“重要的教育任務在於漸漸地養成兒童從事緊張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的習慣。兒童應當學會在某一特定的時刻擺脫周圍的一切,以便集中精力去達到教師或他自己所提出的目標。要努力做到使兒童養成這種專心致志的習慣。”這種習慣形成得越早越容易成才。而閱讀是培養這種習慣的有效途徑。
6.閱讀能有效地培養兒童的個性
大凡品學兼優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個性。良好個性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潛在動力,學生個體在學習效率上的差異,更多的不是智力差異,而是個性差異所致。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是他成才的動力和方向,這種動力和方向激勵並指引著一個人成才的道路。
實踐證明,早期學會閱讀的兒童,一般都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和責任感。兒童建立自信心的總的經驗是幫助兒童學會閱讀。因為產生自信的基礎是能力,而閱讀正是一種經訓練而形成的能力。它與自信心成正比,它使兒童通過閱讀看到了自己的成績和能力,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可以說,閱讀影響和改變著兒童的生活,可以陶冶兒童的情操,可以培養良好的情緒,可以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境等等,至少使他們經常有事可做,同時又影響著他們的行動和學習。有關研究認為:“兒童閱讀的技能與自我評價的能力是緊密相連的,並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兒童在學校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們的早期閱讀技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可促進兒童個性發展的速度及個性的定型化。
7.閱讀能有效地培養自我教育能力
少年時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閱讀。閱讀是少年進行自我教育的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的自我教育往往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兒童讀一篇好文章就等於上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看一本好書,就是在同一個優秀教師談話。一些優秀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天地。學生閱讀這些作品能受到情感的薰染和美的陶冶。閱讀能提高兒童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控的能力。兒童可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偶像,確立自己的“參照系”。德育心理學認為:“真正決定人們思想品德的是他心目中的參照系統。”一個人羨慕誰,他就會向誰學習;嚮往什麼,就會向那個方向努力。兒童通過閱讀,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樹立遠大理想並可形成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也就是說,兒童通過閱讀增加了一條逐漸脫離成人監護,直接受教育的一條途徑。而且這種教育是內在的、長期不斷的最根本的自我教育。書籍儘早地進入兒童生活,成了朋友,並能伴隨成長乃至一生。青少年精神空虛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閱讀。閱讀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是因為人在讚賞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時候,就會聯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為人。
8.閱讀能有效地提高兒童整體素質
兒童的整體素質發展,關鍵是自我教育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早期形成,這都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有效地培養自我教育能力,使兒童能自我調控自己的行為;閱讀能有效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時,自然會積極主動地發展,只有主動發展,才能真正提高素質;閱讀能有效地培養理解能力,使兒童提高學習效率,只有提高學習效率,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從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入手,可以說是抓到了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綱”,進而“綱舉目張”,促進全面發展。
因此,我們要求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都要以閱讀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線,老師的作用就是激發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指導學生自己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內學習的內容,同時向學生介紹與這些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有針對性進行課外閱讀,有具體內容可讀,引導學生讀什麼,指導學生怎樣閱讀,使之愛讀、會讀、形成有效閱讀。在這個基礎上提倡廣泛地閱讀,深入地閱讀,大量地閱讀。每個班級都有圖書櫃,讓家長為學生設立圖書箱,教師定期統計學生的藏數量和閱讀量,經常組織專題班會、隊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演講會等活動,促使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
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我們十幾年來各個學科一律不留課外作業,並在校內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老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樣,學生就有充足的課外活動時間和空間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和發展特長。並帶動了家長閱讀,提高了社會文明素質。
當今世界,科學在迅猛發展,知識以幾何級數增長,知識的更新換代周期不斷縮短。一次學習、終身享用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人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人可以通過聽、讀來獲取知識信息,但更主要的手段是通過“讀”即“閱讀”獲取知識信息(包括電腦、電視閱讀等)。一個現代人必須具有良好的閱讀素質,才能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辨明方向,才能有效地利用知識倉庫——書籍,才能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保持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優勢。因此,一個人在兒童時期是否養成良好的閱讀素質越顯重要,閱讀素質被認為是現代人所必須。實踐證明,實施素質教育,只要咬定閱讀不放鬆,就會取得“抓綱帶目”的理想效果。

早期閱讀教育

概念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是為幼兒進入國小所做的最好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獨立學習能力的人才,而閱讀能力則是獨立學習必備的條件之一。一說起“早期閱讀”,人們往往容易把它與識字聯繫在一起——不識字怎么閱讀呀?其實早期閱讀的範圍是很寬泛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的劉炎教授認為:嬰幼兒憑色彩、圖像和成人的言語以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為主的低幼兒童讀物的所有活動都是早期閱讀。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起來了解故事情節,了解故事中的各種關係;會用口語講述畫面內容,或聽成人讀書中的故事等等,都是早期閱讀活動。通過多種閱讀活動,孩子會逐漸把字的形、音、義結合起來,領悟詞句結構和詞意神韻,使他們對文字駕輕就熟,為其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前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的現狀

1、幼兒圖書總量充足。調查表明,城市幼兒的圖書擁有量已十分充足。人均50本以上的占19.8%,人均20—40本的占75.3%,沒有圖書的幼兒不存在。對於購買諸如“圖書”之類的學習用品,家長總是非常願意“慷慨解囊”。
2、幼兒圖書內容片面化。學前期的早期閱讀並不等於識字教育。在理論上家長比較認同這個觀點,但在為孩子購買圖書時,家長首選的還是“智力類”(識字、學數)圖書。尤其是大班幼兒的家長,有62.1%把購置識字、學數類圖書放在首位。其次是“知識”類圖書。而孩子喜歡的則是“動畫類”圖書。因而在購書時家長和孩子往往發生矛盾。家長在為孩子購書時,目的性明確,把書視作開發孩子智力的一種工具,較少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書籍所具備的娛樂性等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對幼兒的“故事類”圖書鮮有選擇,僅占3.8%。可見,家長對“書籍”作為一種文學作品學習的有效手段重視不夠。
3、幼兒閱讀環境欠佳。調查發現,幼兒雖擁有一定數量的圖書,但往往是東放一本西擱一冊,沒有一個固定的圖書架和書袋的幼兒占被調查總數的50%以上,沒有閱讀角落的幼兒占60%以上。可見,幼兒的家庭閱讀的物質環境普遍欠佳。對於精神環境方面,家長的榜樣作用顯得尤其重要。家長在家裡每天堅持閱讀書報半小時以上的占35.4%,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閱讀”的占21.8%以上。家長與書少有交流,幼兒就難以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4、幼兒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令人擔憂。在調查和觀察中,幼兒的閱讀興趣令人擔憂。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喜歡閱讀”的僅占被調查總數的30.1%,而“一般”的要占59.8%。許多幼兒愛“聽”家長講故事,不喜歡自己“閱讀”故事,因而每天“纏著家長要求講故事”,能夠自己“一頁一頁認真仔細翻看”的僅占調查總數的3.5%。有些家長為了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用經常購買新書的方法來保持孩子對書的“熱度”。
很多家長反映,家裡的圖書要么扔得滿地都是,要么每一本書都被塗得亂七八糟,撕得七零八落,令家長“很失望”,認為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玩,不喜歡讀書。
5、家長指導乏術。早期閱讀具備個別化的教育特點,易受興趣、環境等影響。因此,家長是指導孩子閱讀的最好老師。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有70%的家長認為自己缺乏正確的指導方法,希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大部分家長只是在孩子“纏得沒辦法”時給孩子講個故事聊以應付。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愛不愛看書“無所謂”,認為等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有所改變。調查結果還表明,家長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較少,每天堅持者寥寥。當與孩子一起閱讀時,也只是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對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技能並不關注或不知道關注,因而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習慣時,家長覺得無可奈何。
6、超前識字教育者眾多。當我們問及孩子在家有無識字時,65.8%的家長回答“有”。尤其是大班幼兒,69.9%的家長甚至要求孩子“寫字”。雖然大部分家長覺得早期閱讀應該是“正規閱讀的預備階段”,但受社會風氣和“早識字”與“早成才”等因素和觀念的影響,提前進行識字教育的家長還是很多。

早期閱讀開始的時間

一般來說,5—6個月的嬰兒對待書就像對待其他東西一樣,會把書放在嘴裡咬,用手去拍,扔,撕。
9個月以後,嬰兒對書的興趣使他想去翻動書頁,但往往是一把抓起好幾頁;他會看書,但可能把書顛倒著看,嘴裡還會喃喃自語。
1歲以後的孩子會說不少話了,這種認知能力的發展為早期閱讀作了一定的準備。
14個月的孩子能開始看圖指物。大多數孩子學會看圖指物的年齡是1歲零4個半月。說出圖上東西的年齡是1歲零7個月。
所以,專家建議,早期閱讀的起始時間以9個月到1歲為宜。如果親職教育的方法得當,孩子早期閱讀能力就會較早出現。
3-8歲是兒童形成和掌握基本閱讀能力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口語表達發展特別快,同時開始認識符號,學習如何看書,願意嘗試用自己所學的語言符號解釋周圍的世界。家長和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對閱讀的興趣,形成和掌握基本的閱讀能力。

加強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的對策

一、創設環境,讓孩子想去閱讀。
1、選擇合適的圖書 孩子閱讀興趣的有無、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圖書的選擇有著較大的相關。所以,合適的圖書應該是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當前發展水平的、迎合孩子興趣的讀物。孩子上小班時,可以選擇一些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情節簡單、形象突出、畫面清晰、色彩鮮明的圖書。同時要裝訂牢固,紙質較厚韌,便於孩子翻閱。上中班時,可以選擇一些情節稍微曲折、內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惡分明、以動物故事為主的圖書。但畫面要生動活潑,背景不過於複雜。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他們注重整體畫面,不太注意細節。到了大班時,圖書的故事情節要相對長一些、複雜一些,但畫面仍應清晰鮮明。此外,還可為他們選擇一些知識類的故事書,以拓展知識面,利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的進一步發展。
2、設定舒適的閱讀角 置身於一個相對獨立、安靜而又舒適的空間進行閱讀,無疑是一種享受。所以,我們還得為孩子建構一個閱讀角,為孩子創設舒適愜意而又童趣化的閱讀環境,以吸引孩子進來閱讀。這個閱讀角可設定在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放置一張書桌,鋪上卡通圖案的軟地毯,以便於孩子放鬆自在地去閱讀。當然,牆壁上我們也要適當加以美化、修飾,圖書的擺放或開或合,整體上給孩子一種休閒和趣味的感覺。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一定會有閱讀欲望的。
3、營造親子共同閱讀的環境 現代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對教育的投資比較多,願意為孩子購置各種各樣的書籍,但卻很少花時間陪孩子讀書。研究表明,父母能否給孩子讀寫方面的支持會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產生很大的差異,能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因此,父母最好每天至少拿出30分鐘的時間陪孩子看書。同時家長應重視自身的文化修養,把學習、讀書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讀書,就要全神貫注地讀。孩子耳濡目染,會漸漸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二、趣味引領,讓孩子樂於閱讀。
環境的創設只是為孩子提供了閱讀的條件,真正讓他們喜歡閱讀,走進圖書,還需我們成人的引領。啟其蒙首先要引其趣,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興趣是孩子積極探索的最大內動力,能使孩子做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使孩子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讓他們的觀察力變得敏銳,記憶力得到強化,想像力豐富。幼兒有了閱讀的興趣,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注意力就會集中,情緒就會愉快,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就會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大多數孩子雖沒有閱讀的習慣,但聽故事的興趣幾乎都有。為此,我們的引領就可以從滿足孩子聽故事的欲望入手,從給孩子“讀”故事開始。家長給孩子“讀”故事時應聲情並茂,惟妙惟肖,藉助形象的語言,幫助孩子理解圖書中圖畫和文字的內容,引發其情感上的共鳴。
讀之前,家長可以設定一些懸念,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大膽想像。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複述故事或進行故事角色表演,讓孩子在表演中重溫閱讀內容,乃至進一步創造性地自由表現。總之,我們的閱讀應該給孩子帶來的是快樂和享受。
當然,讀書時我們也應有意識地示範一些必要的閱讀技能,如翻書時從左到右,閱讀從上到下,一頁一頁地閱讀,圖文結合著閱讀,連貫地陳述等,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習得閱讀的基本技巧。
三、循序漸進,讓孩子學會閱讀。
要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閱讀。在趣味引領的基礎上,孩子們有了一定的閱讀興趣,也積累了一些閱讀經驗,潛移默化中習得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技能。這時,我們要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自主獨立地去閱讀。
第一步:孩子自讀。
首先,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讀物。內容簡單些,情節生動有趣些,以便讓孩子能有興趣地看,並能看懂個大概,這有利於孩子閱讀信心的建立。其次,為吸引孩子主動去閱讀,閱讀前我們可以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帶著問題和懸念來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就如狐狸這一動物吧,在以前聽故事所積累的經驗中,孩子們給它的定位是狡猾且愛欺騙人的角色。所以,如果讓孩子閱讀《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家長可以提示:“狐狸可狡猾了,今天它和烏鴉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樣孩子會順著已有的經驗,對故事的發展進行推測,有利於孩子的閱讀和理解。
第二步:親子閱讀。
孩子的自讀,只不過是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有時孩子可能看懂了個大概,有時孩子的理解也可能是離題的、自己創編出來的。但不管怎樣,畢竟都是他們閱讀的成果。所以親子閱讀時,我們首先應聽取孩子的成果匯報,並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喜悅,樹立信心。然後,我們再把孩子閱讀中一些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和孩子一起閱讀,為孩子指點迷津。在閱讀中,孩子們往往注重觀察形象鮮明突出的事物或人物,不太善於觀察細節,如動作、表情、同一畫面中事物或人物之間的聯繫。所以,親子閱讀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注重引導,讓孩子意識到故事是有主線的,並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尤其要講述出角色間的對話,使故事變得更為生動。
第三步:引導質疑,創造延伸。
好多故事都隱含了一定的道理。閱讀結束後,我們要對作品中有悖於孩子知識經驗的人物及事件的發展提出問題,引發孩子思考、質疑,接受教育。就如《烏鴉和狐狸》的故事吧,閱讀完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狐狸一直騙人,烏鴉為什麼還相信它呢?”讓孩子得到來自烏鴉的教訓: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奉承。這種思考、討論的習慣,會促使孩子在以後的閱讀中自己去探索更多的“為什麼”,從而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
當然,有些故事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自由地發揮想像,改編或續編出更為精彩的結尾。再以《狐狸和烏鴉》的故事為例吧。烏鴉由於相信狐狸的謊言,而失去了美味的肉,可烏鴉發現自己上當後,會甘心嗎?它會想什麼辦法從狐狸那裡奪回肉呢?結果怎么樣?可以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幫助烏鴉奪回那塊美味的肉。無論改成或編成什麼樣的故事,我們都應給予鼓勵。因為這種閱讀後的假想能力,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快樂,更有利於他們各種能力的發展。
四、拓展空間,讓孩子勤於閱讀。
前面幾步可以說良種已播下,為獲得大豐收,我們還需不斷地施肥、管理。為此,當孩子們學會自主閱讀後,我們還應該拓展孩子的閱讀空間,讓孩子的閱讀興趣持續延伸,讓閱讀成為習慣。
1、更新讀書角 要想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關鍵之一我們還得適時適量地更換圖書,給孩子的讀書增添新的內容。在更換時,我們可以結合原有的圖書補充供給,以便孩子能夠遷移學習內容,培養預期閱讀能力。也可以主題的形式呈現,如以“可愛的動物”為主題,提供相應的圖書。還可以結合幼稚園的主題教學活動提供相應的圖書。這樣不但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會使孩子的學習更有條理。
2、踏足戶外 放眼社區環境,到處滲透著閱讀的信息。環境廣告、商店名稱、影視報刊、超市貨物牌價等等。我們可以在散步和郊遊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觀察、閱讀,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搜尋周圍環境中豐富的閱讀信息,建立口語和書面符號之間的對應關係,拓展閱讀的興趣和空間。
3、漫步書林 一個人只有在真正認識到做一件事的價值和意義時,才能更加迅速地萌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才能更有熱情和激情。因此,要想讓孩子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我們還得時常和孩子去圖書館、書店走一走。在書的海洋中,讓他們撫摸那散發著油墨芳香的書籍,翻閱那精美生動的畫面,感受那如痴如醉的閱讀氛圍,讓孩子體驗到閱讀的愉悅。時常沉浸於這種書香氛圍,不但有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還能更好地擴大孩子的知識面,陶冶身心。

教育相關辭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