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教育模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基本信息

概述

素質教育是在遵循人的自身發展、客觀規律和人與社會需求之間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展開的教育活動。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在開放教育條件下,我校主要發揮計算機網路優勢,通過改革完善專業教學計畫,落實學校德育大綱,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強化實踐實驗環節,深化考試制度改革,發揮學習小組作用,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等措施和途徑,加強對開放教育學生理想信念、職業道德素養、艱苦奮鬥精神、人文素養、團隊精神、理性意識、科學精神的教育,進一步培養開放教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套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促進個性、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背景

素質教育在國內已經是鬧的沸沸揚揚,但是面對中國的應試教育,一路坎坷,很不樂觀,2008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召開了湖北省素質教育研究組的籌備大會。陶宏開教授作為特邀顧問。陶宏開教授的素質教育有一番獨到的見解和建議。但是在會上,83歲高齡的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老先生的幾句話,道破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含義和在社會、歷史、人類方面的緊迫性。他說,人類現在正在毀滅自然,我們要儘快改變這種現象,急需提高全人類的素質;素質教育不只是針對小孩子,各位教職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比如說,順手帶走沒有喝完的水,這就是一種素質。按:從現場來看,確實職工作者的素質有待提高,至少沒有第二個人物帶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隨處可見。可悲可笑可氣!

定義

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

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陶宏開教授的見解:素質分為心理素質,專業素質,整體素質。現行的應試教育被教育者以聽為主,而素質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動性為主。言簡意賅!但是高度有限,只針對孩子,卻忽視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會人士。

實施策略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馬列主義的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思想下的社會主義社會,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胡錦濤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都是高素質的理想社會。沒有高素質,“和諧”從何談起?沒有高素質,“社會主義”將是虛幻的理想社會。

素質教育,應該從全社會的高度發起。CCTV-1的公益廣告,歷經幾十年,現在已經推起高潮。但是,素質教育不應該假借某某活動知名(如:學雷鋒日,奧運會博覽會……)發起,社會是每一個個體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間組成,每一個社會人,每一個生命活動都在體現你的素質。“橋上的人在看風景,橋下的人在看你。”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素質教育應該從新聞人物做起,充分發揮新聞人物的社會效應。毛主席的時代,是特殊時代,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為人民服務……那個時代,領導,榜樣,先進,模範,標兵,做老實人……當年令人激動萬分的一些詞語,現在已經慢慢淡出。可是現在只有政府官員,沒有了“領導”!“為人民服務”換成了“形象重於生命”。“是誰領導我們鬧革命,是誰領導我們翻了身?”——誰能領導我們搞教育革命,素質教育。——“我們的親人,毛主席!”“我們的親人,共產黨!”

4.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領導帶頭,民眾加油!為全人類,為社會主義建設,加油!

目標

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產生過較大影響。這一模式在今天已暴露出某些不足。

(1)“先確定目的然後確定手段”的做法,在課程設計中未必可行,不應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開。

(2)忽視了在一定情況下進行點滴改進的必要性,同時也忽視了課程內容的多樣性,以及教師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隨機處理的必要性。

(3)像理解力、鑑賞力等重要的教育結果,是難以測量和清楚地觀察到的。有鑒於此,有學者提出另外的觀點,認為學習活動是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與教材間以及學生與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在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充滿著偶發的、不可預知的因素,因此,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在教育活動開始前就對學習結果作出明確規定,而應在教育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目標,並不斷修正目標,使之隨時適應新的情況。簡言之:既不應有預先統一的目標,也不應有恆定不變的目標,應當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發展人的個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嚴格說來,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應有各自獨特的發展目標,那么,還要不要統一的教育目標?要不要具體的教育目標?回答都是肯定的。

靈魂

強調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為“靈魂”“核心”“關鍵”,是中共黨三代領導核心一以貫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為重大的現實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廣大青少年學生表現出政治上積極上進,學習上勤奮刻苦,生活上豐富多彩的主流精神風貌。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今天青少年成長的外部環境和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西方社會越來越把意識形態的滲透當做全球戰略的重要內容,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思想陣地,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社會生活發生著深刻變化,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醜惡現象會給青少年學生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另外,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影響也仍然存在,這些都必然影響青少年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再加上一些地方和學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滯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不明確,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標和要求不落實;體制、機制、隊伍和投入政策措施不到位;重智輕德、重課堂輕實踐等傾向十分嚴重;思想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和青少年發展的特點;一部分學校忽視思想教育工作,一部分教師不能為人師表,一部分地區的育人環境和輿論氛圍起著負面導向作用,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亂,有不少數青少年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本質

其實,對於什麼是素質教育的問題,回答應該是清楚的。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是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層次上對素質教育概念的一種規定,這一規定把素質教育與其他種種不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區分開來了。

例如,它明確地區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第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在此目標導向下,即使客觀上能使部分學生的某些素質獲得淺層次發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犧牲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

第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而“應試教育”則把目光盯在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棄多數學生於不顧,甚至不惜將正常兒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數統計。

第三,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強調教育者發揮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並組織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而“應試教育”則使教育者跟著考試指揮棒亦步亦趨,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說教、被動接受為基本特徵。

內涵

素質教育是普及性教育

普及是把發展教育的著眼點放在每一個社會公民素質的提高上,而不是象應試教育那樣著力於選拔和淘汰。

素質教育是基礎性教育

基礎是指我們的教育應把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從業和求知基礎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

素質教育是發展性教育

發展性指教育活動不單是應試教育下對知識的被動繼承,更要培養學生學會對知識的主動索取;不單要學生謹遵師授,更要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學會生存。

素質教育是綜合性教育

綜合性或曰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要求教育功能在學校活動中的全面輻射和全面落實。

機制

約束機制

實施素質教育既需要解決“令行”的問題,也需要解決“禁止”的問題,禁止是對背離、干擾、阻礙素質教育實施的行為的禁止。“令行”與“禁止”互相關聯,互為因果,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約束機制儘管著眼於“禁止”,其實是為了“令行”,是為了在社區內產生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社會輿論和共同的風尚習俗,造成使個體行為從眾化的心理壓力和動力,在行為上進行自我控制。可見,必要的約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保證,是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質教育的約束包括法規約束、組織約束和文化約束等形式。就法規約束和組織約束而言,也可以分為四個環節。

①決策環節,這是對約束的方向、內容、力度等作出決定的過程。例如國家教育部發出《關於在國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2000年1月3日),規定的若干個“不得”,同時規定:“對加重學生負擔的違紀事件,一經核實,必須嚴肅處理,對有關責任人要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分別制定了《約法三章》《十不準》等規範性檔案,包括對違反行為的懲罰規定。這些都是建立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的正確決策。

②實施環節,這是落實約束手段的過程。這一過程同時也是約束與反約束的矛盾、衝突過程,既需要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也需要執行者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執法必嚴的氣勢,以利於維護決策權威,保證其真正落實。據報導,為解決拖欠教師工資問題,山西省長治市建立了責任追究制度,凡是教師工資不能兌現的地方,首先追究“一把手”的責任,凡教師工資發放不了的,縣(區)書記、縣(區)長和機關於部的工資一律停發。僅僅40天后,全市5293名教師工資全部得到解決。

③監控環節。這是指決策機構對實施環節和約束對象進行監督、核察和調控的過程,也是對越軌行為施以懲罰的過程。

④反饋環節。有關的約束決策是否正確,約束是否收到預期效果,整個約束過程能否良性運轉,對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反饋環節獲得確切信息,以便對決策、實施、監控等環節作進一步調整。

保障機制

素質教育運行的保障機制,是指為素質教育運行提供必備的基條件。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具體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的,孤立的不需要任何條件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建立健全素質教的保障機制,就是提供保證素質教育正常運行所需的基本條件。

素質教育保障機制主要包括兩個環節。①明確保障的內容和要求。首先,要保證學校經費和設施達到規定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簡稱“三個增長”)。近年來總的形勢不容樂觀。至今不少學校,特別是老少邊山地區的學校辦學條件仍然停留在“黑板十粉筆”的階段,一些學校甚至連粉筆也要限量供應。學校應該具備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運動場地和器材等,幾乎是一無所有。不少學校教師工資常遭拖欠、剋扣,進修、培訓的經費更是無從談起。學生生活單調,視野狹窄,孤陋寡聞,哪裡談得上提高和全面發展?其次,要儘快有效地改造薄弱學校,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薄弱學校,主要是指辦學條件差、辦學水平差、教學質量差、社會聲譽差的學校。近些年來,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家長對子女的前途也越來越關心、重視。在愈刮愈烈的“擇校風”中,條件好的學校人滿為患,而薄弱學校則難以為繼,師生在精神上受到創傷,信心削弱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這些現象不利於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不利於維護公民教育和學習權利的平等,更不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

動力機制

社會需要是素質教育運行的動力源。提高人的素質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發展的需要;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是個人自我完善的主觀需要;既是個人的需要,又是社會、國家以及整個人類持續發展的需要。就一個地區而言,提高人的素質,能有效地促進社區居民素質的提高,滿足社區發展各種需求,符合包括學生及其家長在內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這是實施素質教育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可以說,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力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十分現實的,關鍵是素質教育的價值尚未被充分揭示,少數學校和家長誤認為實施素質教育會損害自己的利益而產生某種牴觸情緒,因而,建立素質教育的動力機制,首先就是要將阻力變為動力。

素質教育動力機制主要包括三個環節。①動力源開發環節,即激發人們對素質發展的內在需求,特別是引導人們將單純的片面的文憑需求變為著重對素質的追求。②動力轉化環節,將對優良素質的需要這一潛在形態的動力轉化為追求優良素質的現實動力,轉化為參與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⑧動力反饋環節,指整個動力機制輸出結果對動力機制運行產生影響的過程,通過反饋,動力主體可以獲得有關信息,從而對自身動力的方向、強度、持久性等做相應調整。

激勵機制

素質教育激勵機制是一種引導過程。它包括四個環節。

1.導向環節。

《決定》頒布之前,人們對素質、素質教育等基本概念缺乏統一的認識,因而一度各地各學校只是依據各自對素質教育的理解,自發地進行相對無序的實踐探索。《決定》的頒布,為素質教育的若干基本問題形成統一認識提供了政策性依據,為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應當把各地、各學校的思想認識和具體行動統一到《決定》上來。地方政府要把“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提高本地區居民素質、提高地區綜合實力、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使這一目標作為一面旗幟,充分發揮其凝聚、感召、整合、激勵等作用。借用柳斌同志的話說,就是“應該把素質教育的旗幟舉得高高的,把素質教育的輿論造得濃濃的,把素質教育的勁頭鼓得足足的,要理直氣壯地抓素質教育。”

2.檢測環節,亦即評價環節。

根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素質教育目標、準則、制度等,對實施素質教育的機構和人員進行檢測、評價。包括硬評價和軟評價兩種,前者指政府部門(包括教育督導機關)按照既定的有關條例,對下級政府和學校以及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官、教育基地、社區教育委員會等實施素質教育的機構和工作人員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進行全面或某一方面的系統檢查、評價,帶有權威性。後者指社會輿論對學校及教師工作的評價,包括媒體對學校和教師工作的報導、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有關評論等。

3.分配環節。

根據評價結果按一定程式將社會資源分配給有關單位和個人。社會資源分配包括物質性的,如增加工資、頒布獎金獎品等,也包括精神性的,如授予榮譽稱號、晉升職務職稱、頒發獎章獎狀等。

4.反饋環節。

反饋環節應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分配結果與評價結果是否一致,二是獲得較少社會資源的那部分單位和個人,如何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應當根據需要不斷地對激勵標難、手段和過程進行及時調節,使之更加合理公正,更加健全完善,更能使獲得激勵的那部分單位和個人成為其他單位和個人學習的榜樣,使政府對素質教育的提倡變得具體形象,容易為公眾廣泛接受,從而擴散到整個社會。

素質教育期刊

《素質教育論壇》雜誌是集學術性、實用性、權威性、前瞻性與專業性於一體的教育類學術期刊,系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教育理論期刊協會會員期刊、龍源國際期刊網入網期刊。由讀寫算雜誌社傾力推出。大16開本,國內統一刊號:CN42-1078/G4,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2-7661,郵發代號:38-448。雜誌內容豐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賞,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讀者遍布全國各教育研究機構、中國小校及高等院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