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鹿

坡鹿

坡鹿(拉丁學名:),是印度澤鹿的同屬,外形與梅花鹿相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毛被黃棕、紅棕或棕褐色,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一列白色斑點。 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樹枝葉,為食草性動物。棲息在丘陵草坡地帶,分布於東南亞及中國的海南島,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有3種亞種。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坡鹿形態 坡鹿形態

坡鹿為中型鹿類。外形與梅花鹿相類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而且頸、軀體和四肢更為細長,顯得格外矯健。一般體長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體重70~130千克。  

體毛一般為赤褐色到黃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背中央由頸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條縱行的黑褐色脊帶紋,帶紋兩側點綴著白色花形斑點,每個斑點如銅錢般大小,間距為3厘米左右,此外在臀部也有少許白色斑點。雄獸的毛色比雌獸的深,特別是在發情交配季節,顯得更為濃艷。到了秋末冬初,全身便都換成長而濃密的冬毛,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一列白色斑點,白色的斑點也都褪去,幾乎完全消失,一直到翌年春天,這些斑點才又逐漸顯現。體側及四肢外側的體色較淡,腹部和四肢內側則為灰白色。顏面部及耳朵的背面為黃褐色,耳緣帶有黑色,耳內為白色。尾巴的背面為栗棕色,腹面為白色或淡褐色   。

雄鹿具角,第一眉叉自基部向前側平伸出,與主幹幾乎成彎弓形。成年鹿冬毛斑點不明顯體形狹長,頸部和四肢也較為細長,背鬣不明顯,主蹄狹窄而尖,側蹄小。雌獸的頭上沒有角,雄獸頭上角的形狀很特殊,有一個較大的眉杈,向前長出,然後稍微向上彎曲,而主幹則先向後,然後再彎曲向上,並向前伸展。主幹下面不分叉,看來好像沒有次叉、三叉,其實是分叉的位置較高,都長到了主幹的上端。主幹與眉杈接連起來,形成一個大角度的弧形,幾乎呈彎弓狀,上端生有3-6個長短不一、又尖又細的小尖,這種角型顯然與梅花鹿和其他鹿類不同。角的長度約為100厘米以上,粗12-13厘米,角尖相距78厘米以上,眉杈也很長,可達45厘米。  

棲息環境

棲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區,喜集聚於小河谷活動。  

生活習性

活動

坡 鹿性喜群棲,但長著長長的大角的雄獸卻大多單獨行動。通常可以看見成雙成對或3-5隻在一起組成群體,集散於小溪旁或溝谷內的草坡和濕潤的田地中,以及火燒跡地等,其中主要為雌獸和幼仔。在發情配偶期間,集群現象更為明顯,最多時約有12隻左右。覓食活動多在早晨和傍晚,尤其在大雨過後更是活動頻繁。它較為耐旱和耐熱,雖然喜歡在有水的草地附近覓食,但尚未發現有進行洗浴或泥浴的現象。據說過去坡鹿數量很多的時候,也常在白晝覓食,甚至接近或混入放牧的家畜群中,後來由於人們活動的影響,才被迫於早晨和夜晚活動。  

食性

坡鹿的主要食物是青草和嫩樹枝葉等,種類有竹節草、丁癸草、雞占、鵲腎等,也吃番茨葉、嫩稻苗、蔗苗等作物,尤其喜歡吃水邊或沼澤地里生長的水草。此外,它還經常舔食鹽鹼土,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鹽分等。  

覓食

坡鹿的視覺和聽覺都非常銳利,奔跑更是十分迅速,特別善於跳躍。在覓食的時候警覺性也很高,每吃兩三口便抬起頭來四處張望,諦聽原野上的動靜,匆匆吃食完畢後,即行遁藏。一旦發現敵害,立即疾馳狂奔而去,雖有數米高的喬木、灌叢或數米寬的河溝,皆能一躍而過,因此還有許多關於它會“飛”的傳說。因為在坡鹿的產地也大多分布著水鹿,所以還流傳著水鹿喜歡咬食坡鹿的茸角的說法,因而這兩種鹿從不混居。事實上,水鹿的棲息地主要是海拔較高的山麓地帶,而坡鹿的活動區域有所不同。  

生長繁殖

坡鹿 坡鹿

坡鹿是一夫多妻制。雌性可以從2歲開始持續繁殖,直到10歲。坡鹿的發情期為每年的冬季和初春,繁殖期為每年的2-5月,妊娠期為225 - 342天,每年一胎,每胎1-2隻小坡鹿。小坡鹿在出生4-6個月後斷奶,2歲性成熟。幼鹿主要由雌鹿哺育,雄鹿雖然在群體中生活,但很少參與。

因為坡鹿的發情期已進入雨季,樹木抽芽,野草茁壯,食物十分豐盛,使其身體逐漸肥壯。雄獸為了爭奪配偶而發生激烈的角斗,常常弄得遍體鱗傷,獲勝者便與雌獸交配,並且一直相伴到發情期結束,如此才能留下更為強壯的後代。

在5月下旬,爭偶、交配之以後,雄獸便陸續離群獨居,然後於6-7月份脫去毫無光澤的舊枝角,從角座開始長出由像天鵝絨一樣的柔軟皮膚包裹著的新茸。鹿茸在10月份前後最為豐碩,以後皮膚破裂並脫落,茸角逐漸角化,呈現深褐色的光澤,角表面的複雜溝渠是茸角時期血管的痕跡。到了翌年夏季舊角再脫落,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

雄性已知最大年齡為14歲,雌性為19歲。  

亞種分化

拉丁學名中文名
1.cervus eldiieldii坡鹿指名亞種
2.cervus eldii thamin坡鹿緬甸亞種
3.cervus eldii siamensis坡鹿泰國亞種

 

物種分布

坡鹿分布圖 坡鹿分布圖

中國:海南島西南部的東方、白沙。  

國外:高棉、印度、寮國、緬甸

可能滅絕:泰國、越南  

種群現狀

在中國,對於坡鹿,求之者越來越多,坡鹿因此越來越少。幾十年前,在海南島的東方、昌江、白沙、崖縣、樂東、儋縣、瓊中、屯昌等縣的低丘平原灌叢地帶,都有坡鹿分布。由於棲息環境的急劇破壞和人們的強度獵殺,坡鹿由成片分布逐漸縮小到兩個點:一是白沙的邦溪,另一是東方的大田,總數也就是五六十頭。

在印度,早在20世紀50年代,坡鹿曾一度認為已滅絕,但隨後發現了坡鹿種群。2003年,坡鹿數量普查表明,共有大約180隻野生坡鹿,同樣有180隻左右的坡鹿被圈養。

在高棉,坡鹿的數量較多,但即使是這樣,在1998-2008這段時間裡,該物種已下降了90%或更多,在2008年後的10-15年裡,物種數量將至少下降50%。

同樣的,寮國、緬甸的坡鹿數量也在逐年下降,而泰國、越南的坡鹿或已滅絕。  

物種保護

1976年,中國廣東省分別建立了大田、邦溪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分設兩個保護站負責保護坡鹿。高棉、寮國、緬甸也分別成立保護區,保護坡鹿;泰國因保護措施較晚,開始嘗試人工繁殖;印度則對坡鹿進行圈養,以期恢復坡鹿種群數量。  

保護級別

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圖冊來源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靈長目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 獼猴
鱗甲目穿山甲
食肉目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長鼻目亞洲象
奇蹄目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偶蹄目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  白唇鹿  |  馬鹿 |  豚鹿 | 水鹿 | 麋鹿 |  野牛 |  駝鹿 |  野氂牛 | 黃羊 | 普氏原羚 | 鵝喉羚 | 藏原羚 | 藏羚 | 高鼻羚羊扭角羚 |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兔形目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齧齒目河狸 | 松鼠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綱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瀕危動植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目前,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