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屬於 菌原體目菌原體科。為植原體(Phytoplasma),形態有近球形、血球形、圓筒形、念珠狀、絲狀等多種,常處於二均分裂狀態。其人小為0.4~2μm,最長的念珠狀可達16μm以上。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是椰子樹黃化病的病原菌。

基本信息

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MLO);屬軟球菌綱(Moillieniesb)。病原專性寄生在樹體的維管束系統的篩管內,大小為100—2000nm,無細胞壁,細胞僅由3層單位膜包圍。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是椰子樹黃化病的病原菌,黃化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該病害不僅為害椰子,也為害20多種棕櫚科植物。主要發生在加勒比海地區,是中國重點檢疫對象。其中中國海南發生較普遍。

基本資料

(圖)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學名: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phytoplasma

異名:Lethal yellowing disease of coconut palm.

分類地位:軟球菌綱(Mollicutes)菌原體目(Mycoplasmatales)菌原體科(Mycoplasmataceles)植原體屬(Phytoplasma)

境外分布:美洲的大開曼群島、牙買加、多米尼加、巴哈馬群島、墨西哥、美國、蘇利南、西印度群島;非洲的多哥、喀麥隆、海地、加納、奈及利亞、貝寧、坦尚尼亞;亞洲的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

傳播途徑:病苗的調運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傳播介體昆蟲為蠟蟬(Myrdus crudus)。

檢驗方法:病株症狀的觀察。介體傳毒接種於長春花,觀察Phytoplasma感染的特有症狀。做病組織超薄切片進行電鏡觀察或螢光染色,用紫外螢光顯微鏡觀測病原植原體的形態和大小。

寄主範圍

(圖)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該病原侵染棕櫚科15個重要類群中的7個。主要寄主是椰子樹、油棕和其他一些觀賞棕櫚。包括油棕(Aihanes lindeniana)、Allagoptera arenaria、山棕(Arenga engleri)、Arikuryroba schizo hvlla、扇櫚(Borassus flabellifer)、短穗魚尾葵(Carvota mitis)、散尾葵(Chrvsalidocarpus cabadae)、呂宋糖棕(Corypha elatla)、白網子棕(Dictvosperma album)、佛氏海蒲棕(Hyophorbe verschaffeltu)、Guassia attenuata、天棕屬的各個種(Latania spp)、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刺葵(Phovenix canariensis)、Mascarena verschaffetii、Neodvpsis decarvi、棗椰子(P. dactvlifera)、Nannorrhops richiana、拱垂棗(P. reclinata)、野棗椰(P. svlvestres)、Pritchardia thurstonii、P. pacifica、P. affinis、Ravenea hildebrandtii、Trachvcarpus fortunei、Veitchia merrilli、V. monlgomervana。

危害情況

(圖)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症狀 該病害發病初期從葉頂端開始褪綠黃化,後期心部腐爛,在產果樹上,各種大小椰子果實在未成熟時脫落,整個花序頂部變黑壞死,此時在樹冠中部也會出現黃化葉,並且隨著症狀的發展而在樹冠頂端擴展。樹冠塌落後僅剩下桿狀樹幹。感病樹根由原來的紅色變成黑褐色;側根據米的皮層和中柱向老的組織逐漸壞死腐爛,最終導致整個根系破壞。

發病特點 該病害具有很強的傳播性,速度很快,在佛羅里達州的Dnde,在短短3年內致使75%的椰樹死於此病。主要有2種擴展方式。一種是以1—2株或多株病樹為中心向四周擴展,新感染病株又成為下一個擴展中心;另一種是以跳躍方式擴展,後再以前一種方式進行。病害擴展和流行隨年份變化而有較大波動。而35km以上的長距離傳播是由人為攜帶的病蟲材料引起的。可通過蠟蟬或病傳播,發生輕重程度取決於蟲口密度。在未結果的椰樹上,從介體昆蟲傳毒發病,其潛育期為3—6個月,在結果樹上的潛育期至少為7—12個月。

典型症狀

(圖)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葉子變黃,未成熟的椰果脫落,花序變黑和矛葉壞死。根據椰子樹感病後的症狀可把病害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開始階段,症狀限制在旗葉、變黑的花序和落果;第二階段,葉片相當迅速的萎蔫和死亡。椰子樹一般侵染後3~6個月,即114~191天開始表現症狀,侵染季節是有利於介體活動和有利於MLO增殖的時期。

幼樹症狀

主要表現為黃葉以及矛葉和心部的壞死。

結果樹症狀

(1)成熟前椰果脫落;

(2)開放或未開放的佛焰苞花序壞死;

(3)旗葉先變成黃褐色,然後由下往上褪綠變黃;

(4)矛葉和心部腐爛;

(5)樹冠倒塌;

(6)根系腐爛。結果的病樹未成熟椰果先後脫落,1~4個月內整樹椰果可脫落完,有時落果僅限於樹的一側。在一株病樹上,葉子的黃化從下層的卷葉開始,迅速向上發展到所有葉片。矛葉染病後表現有不規則的褐色,水漬狀條斑,逐漸發展成芽腐,開花的花序軸從頂端開始壞死變黑,佛焰苞未成熟就提前開放,開完就凋萎、落花,未成熟果脫落。

根系症狀

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葉部顯現黃化症狀的同時,根系出現壞死,首先是根系維管束組織和鄰近分生組織。壞死症狀在幼嫩的、有活力的根繫上發生典型而迅速,根部第1次出現壞死或腐爛後3個星期,幾乎沒有根尖能保持無病症。根系表現壞死後不久便腐爛解體,最後整個根系受害死亡,從而導致植株的死亡。即使有一些根尖能在根系被侵染的幾周內保持完整,也都已在病害早期停止了伸長,根尖漸漸表現出老根的特徵,如根尖發硬,外圍皮變褐色等。

病原

MLO是CLYD的病原,通過電子顯微鏡可以從病樹維管束中觀察到近球形、紅血球形、圓筒形、念球狀、絲狀等多種形態的MLO,它們常處於二均分裂狀態,其大小為0.42~2?m,最長的為念球狀可達16?m以上。該病原物多集中在根系、矛葉、幼嫩花序的小花軸和旗葉中。在新成熟的韌皮部篩管組織中常見,但薄壁組織中未見。它們在植物和昆蟲體內繁殖,產生低分子量的毒素。該病原對四環素土黴素敏感,迄今分離和培養尚未成功。

病原形態與生物學

該病病原為植原體(Phytoplasma),形態有近球形、血球形、圓筒形、念珠狀、絲狀等多種,常處於二均分裂狀態。其人小為0.4~2 μm,最長的念珠狀可達16μm以上。這病原物多集中在根系、矛葉、幼嫩花序的小花軸和旗葉中。在新近成熟的韌皮部塞篩管中常見。在植物昆蟲體內繁殖,產生低分子量的毒素。該病原對四環素土黴素敏感。

檢驗方法

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

該病原物的人工培養尚未成功,也沒有血清學研究的報導,主要採取的方法有:

(1)病株病狀的觀察描述和用介體傳播接種長春花,觀察MLO感染的特有症狀。

(2)做病組織超薄切片進行電鏡觀察,觀測MLO的形態和大小。應注意的是,開始階段中能在旗葉、變黑的花序和幼葉羽葉的壞死褐斑下面觀察到。病害後期MLO在根系維管束韌皮部中增殖濃度最高。

(3)用cDNA探針檢測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前兩種方法有許多局限性,如症狀觀察描述,目前只能用於成熟的結果樹把握較大,但對未結果的幼樹,由於缺乏果實和花的症狀很難判斷,而且不同品種的棕櫚樹其症狀表現也有很大差異。

電鏡觀察受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

(1)大多數成熟的棕櫚組織中沒有MLO;

(2)在多數棕櫚品種中MLO含量很少;

(3)只能檢測很少一部分樣品。

有關檢疫規定

椰子致死黃化類菌原體是我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的一類危險性病毒,應加強檢疫,嚴格限制從疫區引進苗木。因特殊需要引進的苗木,要求出口國出具植物檢疫證書,進口後應在指定的隔離檢疫圃內試種檢查,對傳毒昆蟲亦應施檢疫。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草

時刻牢記外來入侵生物的危險性,知曉它們的習性,為減低危險做準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