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學名
| 中文名稱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Equus bahram | Pocock, 1947) |
2. | Equus bedfordi | Matschie, 1911 |
3. | Equus blanfordi | Pocock, 1947) |
4. | Equus castaneus | Lydekker, 1904 |
5. | Equus dzigguetai | Wood, 1879) |
6. | Equus ferus | Erxleben, 1777 [nomen oblitum] |
7. | Equus finschi | Matschie, 1911 |
8. | Equus hamar | C.H. Smith, 1841 |
9. | Equus hemionos | Boddaert, 1785 |
10. | Equus hemippus. | I.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55 |
11. | Equus indicus | George, 1869 |
12. | Equus indicus | Sclater, 1862) [nomen nudum] |
13. | Equus khur | Lesson, 1827 |
14. | Equus kulan | Groves & Mazák, 1967) |
15. | Equus luteus | Matschie, 1911 |
16. | Equus onager | Boddaert, 1785 |
17. | Equus onager | Pallas, 1777 [unavailable] |
18. | Equus syriacus | Milne-Edwards, 1869 |
19. | Equus typicus | Sclater, 1891 |
基本資料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定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生態環境】:低海拔的草原、荒漠、半荒漠
【致危因素】:棲息地破壞,過度捕獵
【是否藥用動物】:是
【是否經濟動物】:否
【生境】:棲息于海拔3800-5100間的高原草原、高寒荒漠和山地荒漠帶。
【食性】:取食多種草本植物。
【習性】:群居,取食多種草本植物。
【繁殖】:2歲性成熟,隔年繁殖一次。6-8月發情交配。翌年6-8月產一仔。
別名亞洲野驢、餓驢子、野驢,屬於馬科,學名為Equushemionus。大型有蹄類。外形似騾,體長可達260厘米,肩高約120厘米,尾長80厘米左右,體重約250千克。吻部稍細長,耳長而尖。尾細長,尖端毛較長,棕黃色。四肢剛勁有力,蹄比馬小但略大於家驢。頸背具短鬃,頸的背側、肩部、背部為淺黃棕色,背中央有一條棕褐色的背線延伸到尾的基部,頸下、胸部、體側、腹部黃白色,與背側毛色無明顯的分界線。屬典型荒漠動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開闊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帶。營遊蕩生活,耐乾渴,冬季主要吃積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類為食。叫聲像家驢,但短促而嘶啞。8~9月份發情交配,雄驢間爭雌激烈,勝者擁有交配權。懷孕期約11個月,每胎1仔。
分布於亞洲腹地的野驢,並非是現今家驢的祖先,家驢源於非洲野驢。野驢善於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們,但由於“好奇心”所致,它們常常追隨獵人,前後張望,大膽者會跑到帳篷附近窺探,給偷獵者可乘之機。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
生活習性
屬典型荒漠動物,多棲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亞寒帶。營遊蕩生活,耐乾渴,冬季主要吃積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類為食。叫聲像家驢,但短促而嘶啞。8~9月份發情交配,雄驢間爭雌激烈,勝者擁有交配權。懷孕期約11個月,每胎1仔。蒙古野驢具有極強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熱,又能耐飢耐渴,並且具有敏銳的視覺、聽覺和嗅覺。
分布於亞洲腹地的野驢,並非是現今家驢的祖先,家驢源於非洲野驢。野驢善於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們,但由於“好奇心”所致,它們常常追隨獵人,前後張望,大膽者會跑到帳篷附近窺探,給偷獵者可乘之機。
生活於高寒荒漠地帶,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則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好集群生活,擅長奔跑,警惕性高。喜歡吃茅草、苔草和蒿類。在乾旱的環境中會找到合適的地方用蹄刨坑挖出水來飲用,還可以供藏羚等有蹄類動物飲水。
蒙古野驢有集群活動的習性,雌驢、雄驢和幼驢終年一起過遊蕩生活。每群5~8頭或20~30頭。在夏季,水草條件好和人為干擾少的地方,蒙古野驢群體會很大。生活在新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的依夏克帕提湖邊的蒙古野驢群,大群的個體數常常在100多頭到200多頭之間。而在柴達木盆地北緣的哈爾騰盆地一帶,通常是3~5頭結小群活動,單獨活動的野驢個體也比較常見。
蒙古野驢極耐乾旱,可以數日不飲水。它們的聽覺、嗅覺、視覺均很靈敏、能察覺距離自己數百米外的情況。若發現有人接近或敵害襲擊,先是靜靜地抬頭觀望,凝視片刻,然後揚蹄疾跑。跑出一段距離後,覺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觀望,然後再跑。總是跑跑、停停、看看後再跑。西藏野驢還有個極特殊的習性,喜歡與汽車賽跑。我在考察中就親眼目睹了蒙古野驢的這種習性。當我們的汽車駛入有西藏野驢活動的地方,遠處的野驢就會好奇地注視著逐漸接近它們的汽車。當汽車與它們比較近時,野驢隨即朝前猛跑,並竭力與汽車保持平行。我們的駕駛員也有意和野驢一比高低,將汽車開到時速60公里和野驢比賽。野驢與汽車賽跑,最後總要跑到汽車的前邊,並且要從汽車前經過,才肯罷休。野驢越過汽車後,往往要繼續奔跑一會兒,然後停下觀望。有時野驢因這種古怪的行為而付出生命代價,一些偷獵者就是開著汽車追殺野驢的。我們的汽車曾經和4隻野驢並駕齊驅地在海拔4000米的荒漠上跑了十幾公里,野驢的速度絲毫沒有減緩。雖然蒙古野驢耐力極好,可以一口氣跑40~50公里不休息,但用汽車長時間追逐野生動物可能會對它們造成不良後果。碰上這類“比賽”,最後都是我們主動減速,讓野驢跑到汽車前邊去。
蒙古野驢有隨季節短距離遷移的習性。平時活動很有規律,清晨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在草場上採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處過夜。每天要遊蕩好幾十公里的路程。在野驢經常活動的地方,未受到驚擾的蒙古野驢移動時喜歡排成一路縱隊,魚貫而行。在草場、水源附近,經常沿著固定路線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驢徑”。驢徑寬約20厘米,縱橫交錯地伸向各處。
聰明的蒙古野驢在乾旱缺水的時候,會在河灣處選擇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們用蹄在沙灘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當地牧民稱為“驢井”。這些水坑除了它們自己飲用外,還為藏羚、藏原羚、鵝喉羚等動物提供了水源。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蒙古和土庫曼斯坦。
區域性滅絕: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拉克、約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俄羅斯聯邦、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和土耳其。
偶入:以色列、哈薩克斯坦、沙烏地阿拉伯、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
1. | 蒙古野驢印度亞種 | E. h. khur |
2. | 蒙古野驢土庫曼亞種 | E. h. kulan |
3. | 蒙古野驢西亞亞種 | E. h. onager |
4. | 蒙古野驢敘利亞亞種 | E. h. hemippus |
5. | 蒙古野驢以色列亞種 | E. h. onager |
種群現狀
由於保護措施得當,野驢的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僅在羌塘就有近6萬頭。根據劉務林等人的估計,1989年時蒙古野驢的數量約在5.6萬頭左右,1998年的總數接近8萬頭。另外,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統計,在阿里改則縣察布鄉北部和尼瑪縣西北部的局部地區有數量龐大的野驢群,有些群體的數量達到500頭以上。蒙古野驢體形比蒙古野馬略小。形似騾子,毛色淺黃。主要分布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荒漠或半荒漠地區。1981年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成立之時,僅存450頭左右,經過20年的保護,截止到2013年數量約有4000頭左右。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家周嘉鏑介紹,由於地質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人類的直接捕殺和改變野驢的生存環境,蒙古野驢的分布區已縮小,僅限於西北地區、蒙邊境沿線,截止到2013年中國的數量不超過2000頭。但此次考察的巴顏淖爾盟北部發現蒙古野驢641頭,計算估計該活動區內有1.14萬頭左右,這個數字表明目世界上蒙古野驢的總數遠遠超過6500頭。
專家推測蒙古野驢湧入我國的原因可能是:
(1)該地區是蒙古野驢的原始分布區,野驢湧入我國是一種自然回歸
(2)蒙古國方面環境條件適合,野驢種群增長,超過環境容納量
(3)蒙古國降雨偏少,草場發育不好,水資源缺乏,而我國巴盟地區降雨偏多。
蒙古野驢是珍貴的有蹄類動物,要保護好這個種群,首先要保護好蒙古野驢的生存環境,建立蒙古野驢自然保護區。大致可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將烏拉特後旗的梭梭林保護區擴大400平方公里,形成一個蒙古野驢的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第二步,與蒙古國合作建立跨國保護區。蒙古野驢可能有長距離遷徙的特性,建立跨國保護區將會更好地保護這一物種,並能爭取國際保護基金。
基本介紹
自然保護區是不同自然地帶具有代表性功能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綜合體,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區域性的自然系統;是我國特有的或瀕危物種,或重要遺傳資源及其生物種群的分布區的集中區;是維護生態平衡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而需要加以保護的地區。建設好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重要組成分。
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典型的荒漠化地區範圍。是貫徹和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具體行動;是加強防治荒漠化,保護生態環境,同時落實中央西部地區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加強荒漠地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最佳措施。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有效的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天然林資源,對改善環境,防止荒漠化,減少沙塵暴的發生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地理概況
位置和面積
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自然保護區位於烏拉特後、中旗北部的寶音圖蘇木、前達門蘇木和巴音杭蓋蘇木境內,在陰山北部,距烏拉特後旗100餘公里,距烏拉特中旗100餘公里。地理位置東經106°15′~108°;北緯41°50′~42°27′,北界以中蒙邊界線為界,東西由兩條季節性衝擊河流控制。東西橫跨140餘公里,南北縱深22公里,總面積131800公頃。其中:核心區4.28萬公頃,緩衝區3.8萬公頃,實驗區5.1萬公頃。
自然地理條件
地形地貌:保護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陰山東西向構造帶,狼山鏇扭構造系。在地貌上表現為剝蝕低山丘陵和一些斷陷盆地形成的相間分布的平沙地內蝕地貌,地形趨向為南高北低,海拔840~960米。
水文:保護區屬於乾旱內陸荒漠區,全年降水量少,總體形不成明顯水系,只有一些由陣 雨徑流形成的沖積溝匯集於低盆地。地下水位淺,埋深2~4米,人畜均可飲用。
氣候:該區具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年日溫差較大,風大沙多。年均氣溫6.5℃,一月平均氣溫-14℃,七月份平均氣溫34.3℃,年降水量90mm左右,多集中於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三,年蒸發量2800mm,是年降水量的30倍。全年大風日數60~70天,最多年達120天。沙暴日數24.4天,平均風速5.4米/秒,最大風速可達24米/秒。
土壤:保護區地帶性土壤為沙礫質灰棕荒漠土,非地帶性土壤有風沙土、鹽化草甸土。土壤質地較細,剖面中有黏土間層,但厚度較小。梭梭主要分布在季節性山洪衝擊溝兩側的風沙土地帶。
植被:保護區內的植被屬於荒漠植被類型,以多年生灌木為主,共有20科、60屬、90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肉蓯蓉、梭梭、綿刺、蒙古扁桃、沙冬青等。梭梭呈片狀分布於沉積疏鬆沙地,形成純林或與泡泡刺等混生,邊緣地帶與沙冬青和霸王混生,一般呈叢狀生長,每叢3~5株,多達10餘株,叢高1~3米不等,冠幅大小不與樹齡成正比,範圍為0.8~4米之間,是荒漠地區特有的樹種之一,在區繫上屬於戈壁葉蘭種,根系發達,可深入到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層,具有抗旱、耐寒、抗熱、耐鹽鹼的特點。由此構成的荒漠群落素有“荒漠森林”之稱。
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區梭梭林內和戈壁草地上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有蒙古野驢、鵝喉羚、北山羊、大鴇等,還有狼、狐狸、沙雞、百靈、兔、鼠、鷹等在這裡棲息繁衍。
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中蒙邊界線一帶,以“自流井”為中心,橫跨前達門蘇木以及烏拉特中旗巴音杭蓋蘇木境內,區內有牧民83戶,人口326人,是1983年人口的4.6倍;大畜6000峰,羊18100隻,人均純收入1289元。隨著梭梭的逐年退化,駱駝的總峰數也隨之下降。保護區從地貌上屬於烏拉特高平原區,地形起伏不大,交通比較便利。
梭林資源
保護區梭梭主要分布在斷陷盆地內的衝擊溝兩側以及低洼地四周的疏鬆平緩沙地上,呈不規則的片狀分布。有原始天然梭梭林資源3萬公頃,占保護區總土地面積131800公頃的22.76%。生長著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肉蓯蓉、梭梭、綿刺、蒙古扁桃等,棲息著珍貴野生動物蒙古野驢、鵝喉羚。
保護級別編輯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紅皮書》:E 瀕危等級:瀕危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
靈長目 | 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
鱗甲目 | 穿山甲 |
食肉目 | 豺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
長鼻目 | 亞洲象 |
奇蹄目 | 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
偶蹄目 | 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
兔形目 | 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
齧齒目 | 河狸 | 松鼠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綱
瀕危動植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目前,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