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橡膠南美葉疫病菌
學名 Microcyclus ulei (P.Henn.) Von Arx.
異名 Dothidella ulei P.Henning Melanopsammopsis ulei (P.Henn.) Stahel.
英文名 South American leaf blight (SALF) of rubber tree
寄主
除三葉橡膠屬植物外,尚未見有報導其他寄主植物。感染南美葉疫病的三葉橡膠屬植物有巴西橡膠(Heveabrasiliensis)、邊沁橡膠(H.benthamiana)、蓋亞那橡膠(H.guianensis)、色寶橡膠(H.spruceana)和扭葉橡膠(H.coniusa).
分布
本病目前仍局限在拉丁美洲自北緯18度(墨西哥的埃默爾巴馬)到南緯24度(巴西的聖保羅州)之間的廣大地區,包括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海地、特立尼達、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巴西、波利維亞。除三葉橡膠屬植物外,尚未見有報導其他寄主植物。感染南美葉疫病的三葉橡膠屬植物有巴西橡膠(Hevea brasiliensis)、邊沁橡膠(H.benthamiana)、蓋亞那橡膠 (H.guianensis)、色寶橡膠(H.spruceana)和扭葉橡膠(H.coniusa).
鑑定特徵
本菌產生三種形態的孢子,即分生孢子、性孢子和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梗簇生,單胞,基部半圓形,長40~70μm,寬4~7μm,褐色;分生孢子頂生,橢圓形或長圓形,幼嫩時淺色,漸變灰色,多數雙胞,常扭曲,大小23~65×5~10 μm,而單胞型分生孢子15~34×5~9μm。性孢子器黑色,炭質,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20~160 μm,性孢子啞鈴狀,大小12~20×2~5μm。子座球形,表生,炭質,常群生,直徑0.3~3.0mm。子囊果炭質,球形,直徑 200~400μm。子囊棒狀56~80×12~16μm,內含8枚雙列側生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淺色,長橢圓形,雙胞(2個細胞不相等),在分隔處稍收縮,大小12~20 ×2~5μm。
分生孢子在水中於12~34℃下都能發芽,萌芽最適溫度24~28℃,在26~28℃下3小時發芽率87%,在pH7~8下發芽率最高。來自乾燥病痕的分生孢子共1個或2個細胞常萎縮,一旦與水接觸即變膨脹、並在1.5小時內發芽。光照或黑暗下發芽同樣良好。分生孢子耐0℃低溫,在70℃乾熱30分鐘尚有部分孢子發芽。紫外光(2537 ?)下照射5~15分鐘不能完全殺滅分生孢子,照射過的分生孢子經保濕培養24小時還有5~30%的發芽率,用照射過的孢子接種嫩葉仍有發病。分生孢子濃度影響發芽,每毫升含23×104孢子,4~5小時後發芽率90%,而每毫升含45×10(4)孢子則很少發芽,出現自抑制現象。成熟的子囊孢子在18~28 ℃下發芽。分生孢子在離體病葉上存活1個月以上時間,粘附在布料、紙、玻璃等物品上的分生孢子至少能存活7天,在乾燥土壤中存活12天以上。在落在地面的老熟病葉上,1個月後仍能釋放出子囊孢子。本菌有明顯的生理分化現象,目前已知在中南美洲至少有9個生理小種,它們對不同遺傳背景的橡膠品系的侵染有極不同的表現,而且對某些內吸性殺菌劑也有不同的敏感性。
傳播途徑
目前尚不了解本菌有交替寄主植物。遠距離傳播主要靠病苗、三葉橡膠屬的其他染病器官和粘附有病菌孢子的包裝、填充材料,來自病區的人體及其攜帶的物品、動物和工具如粘附有病菌孢子也有傳病的可能。近距離傳播則主要靠乾的、空氣散布的分生孢子。
檢驗方法
因科研需要,經特許審批引進的種苗,應在國家指定的封閉型隔離溫室中試植檢查。
有關檢疫規定,橡膠南美葉疫病是中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一類危險性病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禁止進境物名錄》中規定嚴禁從熱帶美洲直接進口三葉橡膠屬的各種栽培材料,禁止從熱帶美洲直接進口非橡膠屬植物的種植材料。如科研單位有特別需要,必須申請特許,並在中間檢疫站經過檢疫處理。特別嚴禁引進帶土的植物。要求來自拉美熱帶地區的人員或旅客取道北美或歐洲停留1天,以便清洗身體、衣物,鞋上不得帶有病區的土壤。對來自美洲熱帶地區的旅客行李、貨物、郵件等在入境口岸,特別是進入我國植膠區以前,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方法依不同物品對象可分別採用紫外光照射、甲醛熏蒸、濕熱或殺菌劑單項或多項處理。紫外光能殺死大多數病菌孢子;每升含40mg洗滌劑或1~10mg有效成分的百菌清藥液能殺死孢子;按1立方米空間100ml甲醛的用量,熏蒸30分鐘能殺死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55℃濕熱處理30分鐘有同等效果。
監測方法
1 監測準備
收集當地三葉橡膠屬植物的種植情況,橡膠南美葉疫病菌發生歷史和現狀等有關資料;制定簡便易行的橡膠南美葉疫病菌監測計畫。
2 監測區域
2.1未發生區
重點監測疫情發生高風險區域,如:從疫情發生區調入橡膠植物的橡膠芽、膠苗、膠籽的地區,境外三葉橡膠屬植物引種種植區,三葉橡膠植物種苗繁育基地等高風險區域。主要監測是否傳入橡膠南美葉疫病菌。
2.2發生區
重點監測橡膠南美葉疫病菌發生有代表性地塊和發生邊緣區。監測橡膠南美葉疫病的發生動態和擴散趨勢。
3 監測作物
重點監測三葉橡膠屬植物。
4 監測工具
剪刀、取樣袋、手套、鞋套、小鑷子、螢光記錄筆、標籤紙、記錄表、消毒液等。
5 監測時期
在橡膠樹生育期進行調查,調查時間一般為3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
6 監測方法
6.1未發生區
6.1.1訪問調查:向橡膠樹種植戶、農技人員等相關人員詢問是否有橡膠樹大量落葉,葉片捲曲、畸形和變黑色等症狀,以及橡膠樹非正常死亡,了解疫情可能發生地點、時間、危害情況。對詢問過程發現的橡膠南美葉疫病可疑性地區,進行深入重點調查。
6.1.2踏查:在三葉橡膠屬作物生長期進行踏查2-3次,代表面積占種植面積的50%以上。踏查發現可疑病害症狀立即進行標記,踏查結果記入橡膠南美葉疫病田間調查記錄表。
6.1.3定點調查:在訪問調查和踏查基礎上,發現可疑疫情進行定點調查。採用5點取樣法,每點隨機調查10株,統計發病株率。結果記入橡膠南美葉疫病疫情監測記錄表。
6.2發生區
6.2.1發生區範圍監測:採取訪問調查和踏查方法(具體方法見6.1.1和6.1.2),發現可疑疫情進行定點調查。
6.2.2發生區發生動態監測:採取定點調查法(具體方法6.1.3)。每縣選5個調查點,每1個月調查1次,整個生育期調查3次。填表。
7 疫情診斷
7.1現場診斷:主要檢查新葉葉片、葉柄、綠莖、花和幼果,新葉葉背面是否有欖褐色或青灰色斑點和絨毛狀物,葉片捲曲、畸形、變黑色,大量落葉。老葉生橄欖綠色的病斑,病斑中部常脫落穿孔,病斑周邊密生黑色小粒點。
7.2室內鑑定:經現場檢驗檢測,不能確定為橡膠南美葉疫病的,取樣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鑑定。
8 監測記錄
詳細記錄、匯總監測區內各調查點結果。監測結果記入附表。並將原始記錄表連同照片、影像等其它資料妥善保存於縣級植物檢疫機構。
9 監測報告
縣級植物檢疫機構對監測結果進行整理匯總形成監測報告,並按要求逐級報送上級植物檢疫機構。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草
時刻牢記外來入侵生物的危險性,知曉它們的習性,為減低危險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