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貴州珊瑚
拉丁文名:Kueichouphyllum
生存年代:早石炭世晚期
生存地點:China and so on
特徵
大型單體珊瑚。隔壁多而長,在橫板帶內常加厚,少數在中心匯集。二級隔壁也長,為珊瑚個體半徑的1/3-1/2。對隔壁常較主部為多。主內溝狹,清晰。鱗板頻寬,鱗板半球形,多列,在橫切面上呈規則同心狀。橫板呈泡沫狀,向中心上升。
生存環境
石炭紀(Carboniferous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0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石炭紀陸生生物飛躍發展,海生無脊椎動物也有所更新。
與泥盆紀相比,蜓類是石炭紀海生無脊椎動物中最重要的類群,而腕足動物儘管在類群上減少
在石炭紀晚期,脊椎動物演化史出現一次飛躍,從此擺脫了對水的依賴,以適應更加廣闊的生態領域,以北美賓夕法尼亞早期地層中的林蜥為代表。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它們的出現與當時茂盛的森林密切相關,其中有些蜻蜓個體巨大,兩翅張開大者可達70cm。
石炭紀的海生無脊椎動物與泥盆紀比較起來,有了顯著的變化。淺海底棲動物中仍以珊瑚、腕足類為主。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動物中,出現了新興的筳類,菊石類仍然繁盛,三葉蟲到石炭紀已經大部分絕滅。
最早發現於泥盆紀的昆蟲類,在石炭紀得到進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疊紀的昆蟲就達1300種以上。陸生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兩棲動物占到了統治地位。
輪葉(Annularia),羊齒植物,有節類。存在於距今2.6億年的早二疊世。葉輪生,線形、倒被針形,每輪有葉數枚,長短大致相等或不同,不連合或在基部微連合,略呈放射狀排列。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珊瑚世界中的常見品種
珊瑚之名來自古波斯語sanga(石),為珊瑚蟲群體或骨骼化石。珊瑚蟲為腔腸動物,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石或簡稱珊瑚。產在熱帶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