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羊

盤羊

盤羊又叫大頭羊、大角羊、大頭彎羊、亞洲巨野羊等,是體形最大的野生羊類,在我國古代則叫做蟠羊,“盤”與“蟠”兩個字讀音相同,意思也相近,即彎曲盤鏇之意,都是指盤羊雄獸頭上的那一對粗壯的彎角,因為這正是這種它最為突出的形態特徵,與阿拉斯加大駝鹿的角和北美洲落基山區的大馬鹿的角同稱為世界傳統狩獵動物珍品中的三絕。

基本信息

簡介

盤羊(學名Ovis ammon),又叫大頭羊、大角羊,是一種生活在中亞高原上的野生羊,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綿羊9。根據分布地區的不同,可分為9個亞種。

外形特徵

盤羊盤羊

盤羊又名“阿爾嘎力”(蒙古語)、大頭羊、大角羊、大頭彎羊、亞洲巨野羊等,是體形最大的野生羊類,在我國古代則叫做蟠羊,“盤”與“蟠”兩個字讀音相同,意思也相近,即彎曲盤鏇之意,都是指盤羊雄獸頭上的那一對粗壯的彎角,因為這正是這種它最為突出的形態特徵,與阿拉斯加大駝鹿的角和北美洲落基山區的大馬鹿的角同稱為世界傳統狩獵動物珍品中的三絕。
身體:
盤羊軀體粗壯,體長150~180厘米,肩高50~70厘米,體重l10千克左右。雄羊體長可達1.89米,雌羊體長可達1.59米,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別陡直,適於攀爬於岩石間。有眶下腺及蹄腺。乳頭1對,位於鼠鼷部。

毛: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
盤羊體色一般為褐灰色或污灰色,臉面、肩胛,前背呈淺灰棕色,耳內白色部淺黃色,胸、腹部,四肢內側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於其他各處,尾背色調與體背相同,通常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個別盤羊全身毛色為一致的灰白色。

盤羊盤羊

角: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
雄性角特別大,呈螺鏇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棱,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鏇狀角形,角基一般特別粗大而稍呈渾圓狀,至角尖段則又呈刀片狀,角長可達1.45米上下,巨大的角和頭及身體顯得不相稱。
雌羊角形簡單,角體也明顯較雄羊短細,角長不超過0.5米,角形呈鐮刀狀。但比起其它一些羊類,雌盤羊角還是明顯粗大。

亞種分布

盤羊新疆盤羊種群結構與資源

盤羊分布於亞洲中部廣闊地區,包括中國、前蘇聯和蒙古。
分類學家對盤羊的亞種分類各有所見,十分混亂,有待進一步整理和澄清。這裡暫且按照 Shackleton (1997),國內的黃羊亞種和分布大致如下:
1)阿爾泰山亞種(O. a. ammon)分布於新疆北部和蒙古交界的青河附近的阿爾泰山的低山和坡地地區;
2)戈壁亞種(O. a. darwini)分布於從新疆準葛爾盆地東部的克拉麥里山,將軍廟的東北,經與蒙古交界的北塔山、甘肅的哈布底克山、蘇海圖山、北山,到內蒙古的大青山;
3)西藏亞種(O. a. hodgsoni [含O. a. dalai-lamae] )分布最廣的一個亞種,主要分布於西藏,但雅魯藏布江以南,延展到西藏西南部山區較罕見。
4)華北亞種(O. a. jubata)分布於從內蒙古的亞布蘭山、賀蘭山到陝西的橫山;
5)天山亞種(O. a. karelini [含O. a. adametzi; O. a. littledalei;O. a. sairensis])分布於新疆北部和中北部,從西部喀什鄰近的天山到東部博斯騰湖的鄰近地帶,包括伊犁盆地和烏爾都斯盆地的周圍山地。
6)帕米爾亞種(O. a. polii)分布於沿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中國西部邊境的帕米爾高原,從新疆的考克塔爾西部,到崑崙山最西邊,紅旗拉甫走廊的東南,南邊和東邊與阿富汗接壤。

生活環境

盤羊是典型的山地動物,喜在半開曠的高山裸岩帶及起伏的山間丘陵生活,分布海拔在3500米至5500米左右,可可西里的盤羊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區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等環境中,夏季常活動於雪線的下緣,冬季棲息環境積雪深厚時,它們則從高處遷至低山谷地生活,有季節性的垂直遷徙習性。

生活習性

盤羊盤羊

盤羊棲息於沙漠和山地交界的沖積平原和山地低谷中。海拔範圍為2000-5000m,因地區而異。它們喜歡開闊、乾燥的沙漠和大草原。嗅覺靈敏,不易接近。冬季大雪時,常下至平原或山谷中積雪較淺的地方。群居性,一般3-5或數十隻為一群。主要在晨昏活動,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覓食。以禾本科、蔥屬以及雜草為食。盤羊善於爬山,比較耐寒。盤羊的主要天敵是雪豹

採食或休息時常有一頭成年羊在高處守望,能及時發現很遠地方的異常,當危險來臨,即向群體發出信號。它們能在懸崖峭壁上奔跑跳躍,來去自如,而且極耐渴,能幾天不喝水, 冬天無水就吃雪。

盤羊的視覺、聽覺和嗅覺敏銳,性情機警,稍有動靜,便迅速逃遁。常以小群活動,每群數量不多,數隻至十多隻的較常見,似乎不集成大群活動。冬季雌雄合群在一起活動,配種時期每隻雄盤羊和數隻雌盤羊一起生活,配種季節結束後又分開活動。盤羊食性較廣,分布區的各種植物均食用,有一種說法是:老齡雄性盤羊由於巨大的角妨礙,往往無法採食,被活活餓死。在交配期間,雄性盤羊爭偶激烈,巨角相撞響聲巨大,人們在山坡上可以聽到山的另一側雄盤羊爭偶時巨角撞擊的聲音,所以雄盤羊角上一般都能看到許多撞擊的痕跡。

生長繁殖

盤羊的生命表盤羊的生命表
在秋末和初冬發情交配,妊娠期150-160天,次年5月至6月產仔,每胎產仔1—3隻。幼仔適應環境的本領很強,出生後毛一乾便能直立起來吃奶,幾小時後即可隨雌獸活動,1月齡左右開始吃草,哺乳期大約持續半年以上,1—2歲性成熟。壽命約為10—15年。

種群現狀

據 Mitchell(1989)年估計,中國的盤羊數量超過10萬隻,全世界大約為16 萬隻。以下數據除特別註明者外,主要均來源於谷景和等提供的關於中國盤羊的種群估計,經 Shackleton(1997)整理歸總的結果:

1)阿爾泰山亞種

據1983年估計分布區密度為0.06隻/km2,按此密度計算種群數量大約只有幾百隻;

2)戈壁亞種

種群數量估計為2100-2800隻,新疆1500-2000隻,甘肅的北山約200-300隻,內蒙古的額齊納旗300-400隻,大青山頭有24隻;

3)華北亞種

目前在內蒙古的阿拉善左旗約有600-700隻,1976年在陝西最後一次發現該亞種,現在已經消失;

4)天山亞種

對阿克蘇、和靖分布區的調查,平均種群密度為0.2-0.4隻/km2,博格達山為 0.08-0.12,東天山到北山為0.32-0.41。全部分布區估計總數為8000-11000隻;

5)帕米爾亞種

在塔什庫爾乾保護區的該亞種數目不超過150隻 (Schaller, et al. 1987),紅旗拉甫東部有100-200隻(Wegge, 1988),帕米爾的其他地區的該亞種的數目未調查過,但是估計該亞種群的數量不超過2000-3000隻,也許少到1000隻;

6)西藏亞種

它是盤羊中分布最廣的亞種。粗略估計該亞種的種群數量為29000-36000隻,不同地區的密度相差很大。在新疆的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及阿爾金山
盤羊
馬可波羅盤羊
保護區的種群密度為0.014隻/km2,且末的密度為0.46隻/km2。估計新疆的該亞種數量為6000-8000隻。但1992年的一次3萬平方公里調查的種群估計為16000-23000。

西藏西部,從阿里地區到雙湖地區,種群密度低,估計數量為6000-7000隻,占西藏所有盤羊數量的3/4。甘肅分布區的該亞種密度為0.5隻/km2,甘肅的數量大約為3000隻。青海的該亞種集中在西北部、西南部和南部,數量超過2000隻。四川西部的該亞種種群情況不明,估計數量大約為1000隻。該亞種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種群密度很低,甚至沒有。然而,這一估計數字很可能是大大超過了實際所有的數字 (Shackleton, 1997)。

此外,Harris (1998) 在1997年就盤羊作專門調查稱:在甘肅最西部阿克塞地區的考察中見到至少129頭,估計該地區總數為150頭,其中成年的至少67頭,認為該種群是健康的,並認為每年開展國際狩獵2-3頭將不致危害種群的繁殖。又稱阿爾金山地區2天考察,見至少116頭,除6頭亞成體外,其餘均為母子群。在野牛溝的考察稱:同1991年他與Loggers 的考察國際盤羊為245頭相比,1997年考察估計野牛溝盤羊數為140 頭,減少了也43%。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國際瀕危物種公約將盤羊不同亞種分別列為附錄 I 或 II ,但是,由於目前國際或國內對本種亞種分類的見解很不一致,有科學家認為應在科學的基礎上,考慮將某些數量稀少和高度瀕危的亞種或某些地區種群從國家 II 級保護動物升為國家I 級,也可考慮提高地方保護的級別,如西藏亞種某些種群、阿爾泰山亞種、華北亞種、帕米爾亞種等。

調查研究

在2010年5月25日國家環境保護部所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舉行的一次新書首發式上,一本名為《消逝中的荒野——中國西部野生動物保護》的書被首次譯成中文版公開發行。書中有一張外國獵手托著被獵殺的盤羊頭的照片,圖中被獵殺的盤羊是甘肅某狩獵場犄角最大的公盤羊。圖片說明寫著:“在中國的國際狩獵場,盤羊是價值最高的戰利品。”國際瀕危物種公約將盤羊不同亞種分別列為附錄I或II;在中國,盤羊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靈長目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鱗甲目穿山甲
食肉目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長鼻目亞洲象
奇蹄目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偶蹄目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兔形目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齧齒目河狸 | 松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