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紐約州長
1808年8月3日,菲什出生於紐約州的紐約市。菲什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於1823年進入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四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此時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成功的律師,於是開始潛心研究法律。1830年他進入了律師界,很快就嶄露頭角。
隨著在法律界的地位升高,菲什開始步入政壇,於1832年加入了輝格黨,並成為該黨的地方領袖。兩年後,他被輝格黨人推選為州議員候選人,未獲成功,但為他的政治生涯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1836年歲末,菲什與美麗賢淑的朱莉亞·基恩小姐喜結良緣。朱莉亞家族是當地名門望族,家境殷實,在政界交往甚廣,這一政治資源後來使菲什受益匪淺。朱莉亞是個嫻雅而有見識的大家閨秀,她不僅善於理家,而且舉止端莊,待人熱情,她是菲什的賢內助和政治助手,在菲什的政治人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843年3月4日,菲什進入了聯邦眾議院,成為代表紐約州的聯邦眾議員。這是他第一次來到華盛頓,深感根基淺薄,人地兩生,因此,兩年的眾議員生活是在默默無聞中度過的,但他的閱歷和知識都有了巨大的增長,並建立起了廣泛的社會聯繫。
1844年,菲什離開了眾議院,他沒有在華盛頓謀職,決心返回家鄉,利用自己兩年中獲取的經驗在紐約州一展身手。回到紐約後不久,他就參加了副州長的競選,但直至1847年才在競選中獲勝。在副州長的位置上只任職兩個月,菲什就成功地當選為紐約州州長。菲什在州長任內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事業,如擴建運河網,促進州際貿易,建立免費學校和擴大生源,等等。
此時,圍繞奴隸制的鬥爭已經日趨尖銳,菲什對此持謹慎的態度,反對奴隸制的擴張。1851年,菲什作為聯邦參議員到華盛頓任職。此期間南北矛盾激化,輝格黨逐漸解體,反奴隸制的統一戰線共和黨成立。作為一個老牌輝格黨員,菲什的政治立場逐漸向共和黨一方轉變,並最終加入了該黨。但他謹言慎行,主張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聯邦,在許多重要場合都迴避了奴隸制問題。參議員任職屆滿後,菲什攜家人出國旅行。在1860年大選中,菲什成了亞伯拉罕·林肯的堅定支持者。林肯當選總統後,南部各州陸續退出聯邦,內戰臨近。菲什堅決支持政府採取措施制止分裂活動。薩姆特要塞危機爆發後,他支持政府向要塞運送補給,以表明政府維護聯邦的強硬態度。戰爭期間,菲什的活動主要限於紐約州,但作為林肯政府的堅定支持者,其影響已經超出了州的範圍。
國務卿
1869年3月,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出任美國第18任總統。菲什是格蘭特長期的政治支持者和至交,但此時他已年近六旬,不想在內閣中任職。因此,菲什對於任命他為國務卿的訊息未置可否。格蘭特任職後,對於任用菲什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多次派人正式登門拜訪,他才同意出山就任。菲什用自己的經驗和才幹給國務院的工作注入了活力,為格蘭特政府解決了不少外交難題。此時期,美國已與多米尼加就兼併該國一事達成初步協定,菲什對此事未拿定主意,但仍尊重總統的意見,同意進行正式談判。談判最終就美國兼併多米尼加一事形成了兩個條約,隨即美方代表便在多米尼加的薩馬納灣升起了美國國旗。但條約在國會多次被否決,因為大部分議員希望國家把主要精力和財力用於重建工作。
格蘭特政府推行積極的南部重建政策,著力於土地和稅務改革、發展工商業和教育、實行民主的政治改革,等等。菲什支持總統的重建政策,以醫治戰爭創傷。當重建中出現了嚴重的經濟醜聞時,菲什對此進行了嚴厲的譴責,並要求政府採取堅決措施予以制止,以免損害南部民主政權的形象。
菲什在國務卿任內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解決內戰所遺留下來的有關“阿拉巴馬”索賠問題。戰爭期間,英國為南部建造的戰艦使美國海軍遭受了巨大損失,其中“阿拉巴馬”號造成的損害最大,美國戰後向英國的索賠主要是圍繞“阿拉巴馬號索賠案”展開的。美方認為:英國在戰爭中沒有很好地履行中立國的責任,它的介入使戰爭延續了兩年之久,由此而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必須通過領土賠償的方式來解決。由於持這一立場的人在國會中的勢力很大,所以美英之間長期達不成協定。事情一直拖到1870年年底,菲什才向英方提出了他本人制定的索賠方案。此後雙方開始談判。美英雙方於1871年5月8日簽署條約,規定建立一個仲裁法庭,來決定“阿拉巴馬”號給聯邦造成的損失和賠償問題。但在仲裁時雙方又出現爭執,英方不願意承受那些連帶的責任和與之相應的賠款,而美方則增加了要求賠償的數額。為了打破僵局,菲什提出了折中方案,確定英國向美國賠償一千五百五十萬美元,從而較圓滿地了結了這一歷史懸案。該條約擱置了一些敏感的疑難問題,一些實質性問題的解決基本上採納了菲什的方案。該賠償案的解決使美英雙方都感到比較滿意,從而恢復了兩國的正常關係,也推動了國際仲裁制度的發展。
國務卿菲什對古巴問題給予高度關注。出於經濟和戰略地位的考慮,美國一直對古巴懷有領土野心,企圖尋找機會合併這個美麗富庶的島國。1868年,古巴爆發了反對西班牙帝國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十年戰爭,大部分美國人同情受奴役的古巴人,希望承認古巴革命者為交戰一方。格蘭特總統最初是站在美國民眾一邊的,並試圖採取外交行動。但以菲什為代表的擴張主義者卻不同意這樣做。在菲什的努力下,格蘭特轉變了策略,並與菲什設法在國會挫敗了主張承認雙方處於交戰狀態的人們通過一項決議的企圖。
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雙方的衝突隨時可能導致危機的出現。1873年11月發生的“弗吉尼厄斯”號事件使美西雙方的關係再度緊張起來。西班牙殖民當局認為美國客船“弗吉尼厄斯”號在古巴煽動叛亂,於是將其扣押,並處死了船長以及部分船員等。該事件震動了美國朝野,抗議和宣戰的呼聲響徹了全國。但菲什不希望發生戰爭,他向西班牙政府發出了最後通牒,施以強大外交壓力。後來,西班牙歸還了扣押的船隻,並向死難者家屬進行了賠償,雙方的糾紛才暫告結束。古巴人民仍處在災難之中。
1873年,一場空前的經濟蕭條席捲了美國,導致出現了普遍的破產和失業現象。菲什為格蘭特總統出謀劃策,幫助國家走出經濟恐慌的陰影。他是總統新幣制政策的積極支持者。
作為國務卿,菲什忠實地執行了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工作極為勤奮。在處理與亞洲各國的關係方面,菲什繼承了美國的傳統政策。在中國,菲什力圖使美國的勢力滲入各列強國的勢力範圍,試圖進一步擴大美國的在華利益。
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期間,根據菲什的指示,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堅守在美國駐巴黎使館,是當時留駐法國首都的唯一外國公使,他擔負起了保護所有留在巴黎的外國人的責任,並維持了通信渠道的暢通。
菲什還試圖在國內建設方面有所作為,其中包括試圖促成貫通北美大陸的運河的修建工程。但由於未能協調好相關的地方利益,特別是未能與尼加拉瓜就某些重要問題達成協定,因此無果而終。
1875年,美國與夏威夷簽訂了貿易互惠條約,從而進一步鞏固、提高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地位,把夏威夷與美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一戰略性的舉措必將對世界戰略格局產生重要影響。1877年3月12日,菲什卸職,重回律師業務。1893年9月7日去世。
人物名言
"如果我們的祖國值得在戰爭年代為其犧牲,那么同理在和平年代也要為其好好活著。"
家族介紹
漢密爾頓·菲什一世 曾先後擔任過美國眾議員、紐約州州長和美國參議員
漢密爾頓·菲什二世 美國國會議員
漢密爾頓·菲什三世 曾先後擔任美國國務卿和紐約州州長
漢密爾頓·菲什四世 美國國會議員
前任: 約翰·揚 | 紐約州州長 1849年-1851年 | 繼任: 華盛頓·亨特 |
前任: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 | 美國國務卿 1869年-1877年 | 繼任: 威廉·M·埃瓦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