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Elihu Benjamin Washburne,1816年9月23日 - 1887年10月23日),曾任美國國務卿。

基本信息

簡介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Elihu Benjamin Washburne,1816年9月23日 - 1887年10月23日),美國政治家,曾任美國國務卿。 外交家,美國共和黨成員,曾任美國眾議員,在國會中長期負責貿易和撥款的工作,以工作認真嚴謹而著稱。後任美國國務卿和美國駐法大使,他是巴黎公社時期駐留法國首都的唯一外國公使,為美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晚年所著的《駐法公使回憶錄》引起了學界和政界的重視。

生平

早年挫折

1816年9月23日,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出生於緬因州安德羅斯科根縣的利沃莫爾。父親名叫伊斯雷爾·沃什伯恩,以務農和小本經商為生,雖然並不富有,未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的機會,但他理家和教子有方,他的兒子中有四位後來成為美國的參議員,在當時被傳為一段佳話。其中本傳傳主的兩位哥哥先後當過緬因州和威斯康辛州的州長。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的基礎教育是在家鄉接受的,他沒有進過什麼名校,但聰明好學,成績總是在班中名列前茅。為了幫助父母養家餬口,少年沃什伯恩不得不停止學業外出打工,先後做過農活,幫人代過課,當過印刷工和報社的編輯助理。在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和一點錢財後,他決定畢生從事他所熱愛的法律事務。他不僅拜師深造,而且經常到法院的審判庭進行旁聽。經過刻苦的努力,沃什伯恩終於在1839年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在學校里,沃什伯恩如饑似渴地讀書、思考研究,並深受當時兼任哈佛大學法學教授的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約瑟夫·斯托里(1811年~1841年任職)的影響。學成後他便進入了律師界。
此後沃什伯恩來到伊利諾州的加利納。伊利諾州政壇的派系鬥爭十分複雜,所以初來此地時,沃什伯恩的法律業務開展得十分艱難。但沃什伯恩是個個性堅韌,知難而進的人,而且他的業務基礎紮實,頭腦敏銳,能言善辯,一年後,他終於在當地律師界站穩了腳跟。由於訴訟業務多,信譽好,他的財政狀況也日益好轉,不僅幫助父母清償了家庭的債務,他本人也於同年七月成家立業,新娘名叫艾德勒·格拉蒂奧特,兩人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在律師事務中取得成功後,沃什伯恩又把目光轉向了土地投資和政治舞台,參加了輝格黨,是墨西哥戰爭的反對者。但除了在土地投資中發了一筆財之外,此時期,沃什伯恩在政壇中的收穫並不大。
作為一個新手,沃什伯恩初入政壇便遭受了一連串挫折,特別是1848年首次競選聯邦眾議員失敗,給了他沉重的打擊。雖然非常沮喪,但他及時總結了教訓,使自己競選班子克服了忽視輿論宣傳等缺陷。四年後他捲土重來,終於當選美國眾議員。

國會議員

在國會,沃什伯恩以工作態度認真嚴謹而著稱,特別在公共土地開發方面,為杜絕土地開發混亂的局面花費了不少精力。一些院外活動集團多次向他發出恫嚇或利誘,都未能奏效。在眾議院中擔任過一些要職,長期負責貿易和撥款工作。事實證明,人們把這些權力交給他是正確的選擇,他能夠秉公辦事,採取種種措施杜絕濫用公費的現象,有力地抵制了院外活動集團的干擾,被譽為“國庫干擾者的攔路虎”。
早在內戰爆發之前,沃什伯恩就成了一名堅定的共和黨人,在1860年大選中為林肯當選總統出謀劃策,並堅決抵制任何擴張奴隸制、分裂聯邦的陰謀。1861年,當選總統林肯因躲避一場暗殺陰謀秘密來到華盛頓赴職時,沃什伯恩是極少數知情者之一。他堅決支持林肯總統採取的各項戰時政策。他還是後來成為聯邦軍隊統帥的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的強有力的支持者。內戰初期,聯邦軍隊在戰場上連連失利,統帥麥克萊倫將軍優柔寡斷,一再喪失戰機。通過考察,沃什伯恩發現格蘭特是個軍事奇才,他在戰場上
處事果斷,敢打敢拼,具有遠大的戰略眼光,於是向林肯總統推薦了他。歷史證明,這是一個極其關鍵的決定。後來,格蘭特擔負起了指揮聯邦軍隊的重任,在扭轉戰局,最終打敗南方叛亂集團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此,沃什伯恩功不可沒。根據沃什伯恩的建議,林肯總統後來又晉升格蘭特為上將。內戰結束後,沃什伯恩成了激進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在南部重建中實施共和黨激進派的各項政策,主張給南方的黑人以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抵制南方奴隸主的政治勢力。通過一系列重建法案及其他相關法案的過程中,他發揮了一定作用。

國務卿

在1868年的總統競選中,內戰中的英雄人物格蘭特將軍被推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順利地擊敗民主黨對手塞穆爾。由於沃什伯恩一直是格蘭特的政治支持者,並在競選中出了大力,因此格蘭特上任後即任命沃什伯恩為美國國務卿。但沃什伯恩剛上任就辭去了職務,赴任美國駐法國公使,是歷史上任期最短的國務卿之一。有人認為,任命沃什伯恩為國務卿是格蘭特整個組閣計畫的一個準備部分,是對沃什伯恩的最高獎賞。沃什伯恩出使法國期間,正是法國歷史上的多事之秋。先是爆發了普法戰爭,而後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巴黎公社革命。雖然沃什伯恩在此期間不可能為推進美法關係做更多的事情,但他所做的工作仍然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特別公社革命時期,當時所有的外國公使都撤走了,沃什伯恩擔負起了照管駐巴黎的各國使館及其人員的責任,並竭盡全力維護與國會聯絡渠道暢通。在他退休後寫的回憶錄中,較詳細地回顧了這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日子。

退職後

沃什伯恩於1877年回到他早年在法律界起步的地方——伊利諾州定居,一面撰寫回憶錄,著書立說,一面繼續活躍於政壇,有時也接手一些訴訟案子。沃什伯恩在晚年對歷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所寫的《駐法公使回憶錄》一書引起了學界和政界的重視,書中有不少記述普法戰爭和公社革命期間巴黎社會狀況的珍貴史料。在1880年大選中,部分共和黨人推舉他為總統候選人,但沒有成功。

年表

1816年9月23日出生於緬因州安德羅斯科根縣的利沃莫爾
1836年參加威斯利安法律研究班
1839年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
1841年獲得律師資格並開設律師事務所
1845年7月31日與艾德勒·格拉蒂奧特結婚
1853年~1869年任國會眾議員,先後任貿易委員會和撥款委員會主席
1869年3月任美國第25任國務卿
1869年~1877年任美國駐法國公使
1884年~1887年任美國芝加哥歷史協會主席
1887年10月22日在伊利諾州的芝加哥去世

盤點美國歷屆國務卿

1990-2013 詹姆斯·艾迪生·貝克|
勞倫斯·西德尼·伊格爾伯格
沃倫·克里斯托夫|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
科林·盧瑟·鮑威爾|
康多莉扎·賴斯
希拉蕊·柯林頓|約翰·克里
1940-1989 愛德華·斯退丁紐斯|詹姆斯·伯恩斯|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遜|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克里斯蒂安·赫脫 迪安·臘斯克|威廉·皮爾斯·羅傑斯|亨利·基辛格|塞魯斯·萬斯 埃德蒙·西克斯圖斯·馬斯基|亞歷山大·黑格|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1891-1939 約翰·沃森·福斯特|理察·奧爾尼|威廉·魯福斯·戴伊|約翰·海伊 伊萊休·魯特|羅伯特·培根|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羅伯特·蘭辛 班布里奇·科爾比|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弗蘭克·B·凱洛格|亨利·劉易斯·史汀生|科德爾·赫爾|約翰·謝爾曼
1840-1889 詹姆斯·布坎南|約翰·米德爾頓·克萊頓|丹尼爾·韋伯斯特|愛德華·埃弗里特 威廉·勒尼德·馬西|劉易斯·卡斯|傑里米亞·沙利文·布萊克|威廉·亨利·西華德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漢密爾頓·菲什|威廉·M·埃瓦茨|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托馬斯·弗朗西斯·貝阿德
1790-1839 托馬斯·傑斐遜|埃德蒙·詹寧斯·倫道夫|蒂莫西·皮克林|約翰·馬歇爾 詹姆斯·麥迪遜|羅伯特·史密斯|詹姆斯·門羅|約翰·昆西·亞當斯 亨利·克萊|馬丁·范布倫|愛德華·利文斯頓;路易斯·麥克萊恩 約翰·福賽斯|丹尼爾·韋伯斯特|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

美國國務院歷任國務卿

屆次 國務卿姓名 任職時間 時任總統 屆次 國務卿姓名 任職時間 時任總統
1 托瑪斯·傑弗遜 1790年3月22日1793年12月31日 喬治·華盛頓 39 艾利胡·盧特 1905年7月19日1909年1月27日 西奧多·羅斯福
2 埃德蒙德·蘭道夫 1794年1月2日1795年8月20日 喬治·華盛頓 40 羅伯特·貝肯 1909年1月27日1909年3月5日 西奧多·羅斯福
3 蒂莫西·皮克林 1795年12月10日1800年5月12日 喬治·華盛頓約翰·亞當斯 41 費蘭德·諾克斯 1909年3月6日1913年3月5日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4 約翰·馬歇爾 1800年6月6日1801年2月4日 約翰·亞當斯 42 威廉·珍尼斯·布里安 1913年3月5日1915年6月9日 伍德羅·威爾遜
5 詹姆斯·麥迪遜 1801年5月2日1809年3月3日 托瑪斯·傑弗遜 43 羅伯特·蘭辛 1915年6月24日1920年2月13日 伍德羅·威爾遜
6 羅伯特·史密斯 1809年3月6日1811年4月1日 詹姆斯·麥迪遜 44 班布里奇·科爾比 1920年3月23日1921年3月4日 伍德羅·威爾遜
7 詹姆斯·門羅 1811年4月2日1814年9月30日 詹姆斯·麥迪遜 45 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1921年3月5日1925年3月4日 沃倫·G·哈定
8 詹姆斯·門羅 1815年2月28日1817年3月3日 詹姆斯·麥迪遜 46 富蘭克·比爾林斯· 凱洛格 1925年3月5日1929年3月28日 卡爾文·柯立芝
9 約翰·昆西·亞當斯 1817年3月5日1825年3月3日 詹姆斯·門羅 47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1929年3月28日1933年3月4日 赫伯特·胡佛
10 亨利·克萊 1825年3月7日1829年3月3日 約翰·昆西·亞當斯 48 康德爾·赫爾 1933年3月4日1944年11月30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1 馬丁·范布倫 1829年3月28日1831年5月23日 安德魯·傑克遜 49 愛德華·斯退丁紐斯 1944年12月1日1945年6月27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哈利·S·杜魯門
12 愛德華·利文斯頓 1831年5月24日1833年5月29日 安德魯·傑克遜 50 詹姆斯·伯恩斯 1945年7月3日1947年1月21日 哈利·S·杜魯門
13 路易斯·麥克萊恩 1833年5月29日1834年6月30日 安德魯·傑克遜 51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1947年1月21日1949年1月20日 哈利·S·杜魯門
14 約翰·福塞斯 1834年7月1日1841年3月3日 安德魯·傑克遜 52 迪安·歌德拉姆·艾奇遜 1949年1月21日1953年1月20日 哈利·S·杜魯門
15 丹尼爾·韋伯斯特 1841年3月6日1843年5月8日 威廉·亨利·哈里森 53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1953年1月21日1959年4月22日 德懷特·艾森豪
16 阿貝爾·帕克爾·厄普舒爾 1843年7月24日1844年2月28日 約翰·泰勒 54 克里斯蒂安·赫脫 1959年4月22日1961年1月20日 德懷特·艾森豪
17 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 1844年4月1日1845年3月10日 約翰·泰勒 55 迪安·臘斯克 1961年1月21日1969年1月20日 約翰·甘迺迪林登·詹森
18 詹姆斯·布坎南 1845年3月10日1849年3月7日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56 威廉·皮爾斯·羅傑斯 1969年1月22日1973年9月3日 理察·尼克森
19 約翰·克萊頓 1849年3月8日1850年7月22日 扎卡里·泰勒 57 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 1973年9月22日1977年1月20日 理察·尼克森傑拉爾德·福特
20 丹尼爾·韋伯斯特 1850年7月23日1852年10月24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58 塞魯斯·萬斯 1977年1月23日1980年4月28日 傑拉爾德·福特
21 愛德華·埃弗里特 1852年11月6日1853年3月3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59 艾德蒙德·希克斯圖·馬斯基 1980年5月8日1981年1月18日 吉米·卡特
22 威廉·馬西 1853年3月7日1857年3月6日 福蘭克林·皮爾斯 60 亞歷山大·美奇斯·黑格 1981年1月22日1982年7月5日 羅納德·里根
23 劉易斯·加斯 1857年3月6日1860年12月14日 詹姆斯·布坎南 61 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1982年7月16日1989年1月20日 羅納德·里根
24 傑瑞密亞·沙利文·布萊克 1860年12月17日1861年3月5日 詹姆斯·布坎南 62 詹姆士·艾迪森·貝克 1989年1月25日1992年8月23日 喬治·H·W·布希
25 威廉·亨利·西華德 1861年3月5日1869年3月4日 亞伯拉罕·林肯 63 勞倫斯·西德尼·伊格爾伯格 1992年12月8日1993年1月19日 喬治·H·W·布希
26 艾利胡·班傑明·沃什伯恩 1869年3月5日1869年3月16日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67 沃倫·米內·克里斯托夫 1993年1月20日1997年1月17日 比爾·柯林頓
27 漢密爾頓·費什 1869年3月17日1877年3月12日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65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 1997年1月23日2001年1月19 比爾·柯林頓
28 威廉·馬克塞維亞·埃瓦特 1877年3月12日1881年3月7日 拉瑟福德·B·海斯 66 科林·盧瑟·鮑威爾 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 喬治·W·布希
29 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1881年3月7日1881年12月19日 詹姆斯·加菲爾德 67 康多莉扎·賴斯 2005年1月26日2009年1月20日 喬治·W·布希
30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富里林胡森 1881年12月19日1885年3月6日 切斯特·A·阿瑟 68 希拉蕊·柯林頓 2009年1月15日-2013年2月 歐巴馬
31 托馬斯·弗朗西斯·貝亞德 1885年3月7日1889年3月6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69 約翰·克里 2013年2月1日至今 歐巴馬
32 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1889年3月7日1892年6月4日 班傑明·哈里森
33 約翰·福斯特 1892年6月29日1893年2月23日 班傑明·哈里森
34 瓦爾特·奎尼汀·格禮山 1893年3月7日1895年5月28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35 理察·奧爾尼 1895年6月10日1897年3月5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36 約翰·謝爾曼 1897年3月6日1898年4月27日 威廉·麥金萊
37 威廉·魯福斯·戴伊 1898年4月28日1898年9月16日 威廉·麥金萊
38 約翰·海伊 1898年9月30日1905年7月1日 威廉·麥金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