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
東川魔芋種拉丁名
AmorphophallusmaireiLevl.科中文名
天南星科科拉丁名
Araceae屬中文名
魔芋屬屬拉丁名
Amorphophallus國內分布
產雲南東北部。國外分布
寮國也有。
藥理作用
【藥材名】東川磨芋
【英文名】RivierGiantarumRhizome
【拉丁名】RhizomaAmorphophalliAmor-phophallusMaireLevi.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
【藥用部位】藥天南星科東川磨芋塊莖。
【性味歸經】甘、辛,溫。有毒。入心、肝二經。
【功效主治】解毒消腫、化痰散積。用於蛇傷、癰疽、瘡毒、瘰癧痰核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適量。
【資源分布】分布雲南東北部。
【化學成分】塊莖富含澱粉,可加工涼粉或豆腐供食用;亦含葡萄甘露聚糖。塊莖含魔芋甘露聚糖(konjacmannan)約50%、蛋白質30%、澱粉35%以及葡萄糖、甘露糖、果糖、蔗糖等。魔芋甘露聚糖經高峰澱粉酶(takadiastase)或魔芋粉中細菌的作用生成甘露蜜糖(levidulinose),為三糖類化合物,經酸水解生成二分子甘露糖和一分子葡萄糖;魔芋甘露聚糖的甘露糖和葡萄糖組成比例為3:2,並含腺嘌呤(adenine)、胡蘆巴鹼(trigonelline)、三甲胺、膽鹼(choline)等。
【參考出處】《中國植物志》
魔芋營養分析
活血化瘀
魔芋性味辛溫,有推動血行、防止瘀腫的作用。魔芋所含的黏液蛋白能減少體內膽固醇的積累,預防動脈硬化和防治 心腦血管疾病;抗癌消腫
魔芋對癌細胞代謝有干擾作用,藥敏試驗對賁門癌、結腸癌細胞敏感,可以化痰軟堅,散腫解毒,主治腫塊、痰核、瘰癧等症,能夠防治癌瘤;潤腸通便
減少對脂肪的吸收:魔芋中的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潤腸通便,防止便秘和減少腸對脂肪的吸收,有利於腸道病症的治療,並能減少體內膽固醇的積累,對防治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有重要意義;充飢減肥
魔芋是低熱食品,其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會吸水膨脹,可增大至原體積的30~100倍,因而食後有飽腹感,可用於治療糖尿病,也是理想的減肥食品。魔芋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的理想食品。
相關知識
魔芋是多年生草本。
原產於東印度及斯里蘭卡。熱帶及亞熱帶的亞洲國家普遍栽培。在中國已有2100年栽培歷史。中國以雲南和四川兩省及長江中游栽培較多。
中國有6個可供食用的栽培種,即花魔芋、白魔芋、滇魔芋、東川魔芋、疏毛魔芋及疣柄魔芋。其中花魔芋多分布在海拔800-2500米或更高的地區,
栽培較普遍,產量較高,但品質較差;白魔芋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以四川和湖南兩省栽培為主,產量較低,但品質好,商品性高。
魔芋的球莖含葡甘露糖高達40-65%,膨脹率高,粘著力強。魔芋塊莖富含澱粉,有毒,須經石灰水漂煮後才可食用或釀酒,常用以制魔芋豆腐。還有降血脂、血清膽固醇及消腫攻毒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添加劑和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