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Gonatanthus pumilus
別名: 岩芋
科屬: 天南星科 、曲苞芋屬
產地分布
產於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北部。斯里蘭卡、印度和泰國
形態特徵
塊莖小,球形,外皮黃棕色。葉多數,基生,革質,卵形或長圓形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佛焰苞管部綠色,上部鏇捲成長尾狀。肉穗花序,雌花序淡綠色,短,約為佛焰苞下部管長的一半;不育雄花序黃色,細;能育雄花序短棒狀,鈍,青紫色,花粉黃色。花期5-7月。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常生長在海拔1000-2800米山地,附生於密林或灌叢中的石炭岩露頭上。
園林用途
曲苞芋葉片美麗,可盆栽觀賞。塊莖可藥用。
繁殖培育
用塊莖繁殖,容易成活。
原產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北部和東南亞。喜溫熱環境,陽光強烈時需適當遮蔭。冬季休眠時,保持土壤略濕潤,貯藏於20℃環境中。
株高約60cm,有細長分枝的匍匐地下莖,聚生小塊根。葉少數,卵形。佛焰苞黃至濃金黃色,長20—30cm,寬2.5—3cm。小花有香氣。早春發芽後盆栽。可分栽小塊根繁殖。曲苞芋葉片美麗,用作溫室盆栽。
【藥 名】:曲苞芋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天南星科植物曲苞芋的塊莖。
【功 效】:消腫止痛。
【主 治】:可用於治療癰瘡腫痛、風濕性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諸證。
【性味歸經】:麻,溫,有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敷患處。
【別 名】:香芋、團芋(雲南),灣洪(傣族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西藏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
【拉丁名】:原植物曲苞芋Go-natanthus pumilus CD Don ) Engl et Krause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