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天南星(本草拾遺、各地)
虎掌南星(本草綱目)
麻蛇飯(雲南嵩明)
刀口藥、鬧狗藥(雲南通海)
半夏(雲南麗江)
法夏(雲南昆明)
麻芋桿、一把傘(雲南曲靖)
山包穀、蛇子麥、蛇芋(雲南)
“都士不禮”(彝族語)
蛇包穀(貴州、四川)
白南星(湖北利川、四川興文、敘永)
麻芋子(四川小金)
狗爪半夏(四川馬爾康)
血南星(四川)
野魔芋(廣西融水、雲南西疇)
山蕃芋(廣東從化)
山魔芋(江西)
獨角蓮(湖北興山、巴東、恩施、長陽、江西銅古、陝西平列)
鐵骨傘(湖北鶴豐)
粉南星、蛇舌草(湖北恩施)
蛇芋頭(湖南)
打蛇棒(福建)
虎掌(甘肅卓尼)
黃狗卵(浙江)。
形態特徵
一把傘南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扁球形,直徑可達6厘米。葉1(-2)枚,柄長40-80厘米,葉片呈放射狀分裂,多達20枚,形如一把傘,裂片披針形至橢圓形,長8-24厘米,寬6-35毫米,長漸尖,具線形長尾。花序柄比葉柄短,5-7月開花,花序的佛焰苞綠色,有白色條紋,或為淡紫色,肉穗花序的附屬器棒狀,圓柱形,頂端鈍。果序圓柱形,長8-15厘米,果序柄下彎,漿果成熟紅色。
動植物形態
須花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莖高60-100cm,與葉柄密被平展的硬毛,毛長達2-3mm。莖下部葉具長柄,基部有狹鞘;葉片五角形,長4.5-6cm,寬7.5-11cm,3深裂,中深裂片菱形,再3淺裂,淺裂片有缺刻狀小裂片和牙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兩面疏被糙伏毛。莖上部葉稀疏,漸變小。總狀花序狹長,通常具多數花;基部苞片線狀,其他苞片線狀披針形,密被糙毛;花梗被毛,長1.2-3.5cm;萼片藍紫色,寬橢圓形,外面疏被硬毛,距鑽形;花瓣藍色;退化雄蕊藍色,瓣片長方形,2淺裂,腹面有白色或黃色髯毛;雄蕊無毛;子房密被柔毛。蓇葖果;種子倒卵球形,密生鱗狀橫翅。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本品多乾縮,綠色或褐綠色,略見光澤。莖長4-7cm,具橫生根莖。莖下部葉鱗片狀,紫紅色,緊密貼莖;頂葉大,簇生如蓮座狀,長倒卵形或長舌形,長1-1.5cm,寬2-4mm,邊緣上部有細齒。蒴柄紅黃色;孢蒴下垂。氣微,味稍苦辛。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錫金; 印度北部; 印度東北部;
國內分布: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陝西省, 寧夏自治區, 甘肅省, 青海省, 江蘇省, 安徽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灣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生長環境
喜冷涼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怕強光,應適度蔭蔽或與高稈作物或林木間作。以選濕潤、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上或砂質壤土栽培,粘土及窪地不宜種植。山區可在山間溝谷、溪流兩岸或疏林下的陰濕地種植。忌連作。
草坡潮濕地, 灌草叢中, 灌叢草甸, 灌叢下, 灌叢中, 荒地, 林中, 路邊, 山谷常綠闊葉林中, 山谷河邊, 山谷濕地 , 山坡, 山坡林中, 山坡林中灌叢, 山坡林中陰地, 山坡石縫, 石縫, 石坡, 疏林中, 陰濕林中, 雲南松林中, 針闊混交林中。
分布情況
除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新疆外,我國各省區都有分布,海拔32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草坡、荒地均有生長。自印度北部和東北部、尼泊爾、錫金至緬甸、泰國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塊莖入藥,長期以來,與天南星 A. heterophyllum通用,詳見天南星。栽培多用塊莖繁殖,適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春季將小球莖淺埋於藥圃,使芽眼向上,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生長期間中耕,鋤松表土,追肥2-3次,秋末冬初可以採收。
塊莖:苦、辛,溫。有毒。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疾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外用於癰腫,蛇蟲咬傷。
重要的解毒中藥
一把傘南星的塊莖含澱粉28%,可制酒精,作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入藥能解毒消腫、祛風定驚、化痰散結塊莖藥用,能解毒消腫、祛風定驚、化痰散結。但是,生一把傘天南星使用不當易致中毒,症狀有口腔黏膜糜爛,甚至壞死脫落,唇舌咽喉麻木腫脹,運動失靈,味覺消失,大量流涎;聲音嘶啞,言語不清,發熱,頭昏,心慌,四肢麻木,嚴重者可出現昏迷,驚厥;窒息,呼吸停止。
能變性的植物
昆明植物所的胡光萬博士在2008年完成了他對一把傘南星的繁殖生物學研究的課題。研究後發現一把傘南星是一種能變性的植物,它是一種季節性的雌性異株植物,同一植株的性別在不同生長季節中可以發生變化。它除了不能直接由無性植株變為雌株以外,其它在無性植株、雄株和雌株之間的各種變化方式都可發生。它們的性別分化和轉換符合“個體大小優勢”模型。在不同環境中的植株,性別在無性與有性、雄性與雌性之間分化時,與性別表現相關的各形態學指標的閥值不同。假莖基徑在各形態學指標中受環境影響最小,是用來預測植株性別的最佳指標。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
用種子或塊莖繁殖。種子繁殖:選擇當年新收種子於8月上旬播種,按行距12-15cm開淺溝,把種子插入溝內,復土約1.5cm,溫度在20℃左右,約10d出苗。翌年4、5月苗高5-10cm,按株距15cm定植。亦可用濕沙貯藏,翌年春季播種育苗。因種子繁殖生長期長,產量不高,故一般多不採用。塊莖繁殖:於10-11月收穫時,選無病蟲害、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莖,貯放於地窖內。翌年4月在畦面開淺溝,溝距20-25cm,株距15cm下種,芽頭向上,復土4-5cm,澆水,每1hm2需大的種莖600-750kg,小的種莖30-40kg,裁後15d左右出苗。
生長期間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7月苗高15-20cm,追施人糞尿1次。初次追肥後,直深中耕,第2次追肥在8月,施硫酸銨和過磷酸鈣混合肥料,施肥後要澆足水。花期除留種株外,其餘花序全部摘除。
病蟲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要注意選留健壯無病殊作種,並防治蚜蟲為害。蟲害有短須蟎,成、若蟲於葉背吸食汁液,使葉變黃,脫落。用20%雙甲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蟎特3000倍噴霧。
鑑別
(1)取本品粉末2g,以溫水20ml浸泡4h後,濾過。濾液濃縮點樣,按紙層析法,以甲醇展開,噴以0.2%茚三酮醇溶液,80℃烘乾10min,現藍紫色斑點。(檢查胺基酸)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以乙醇10ml浸泡24h離心後吸取上清液,揮去乙醇,加0.5ml鹽酸水解,用乙醚提取,取乙醚液濃縮點樣,以3,4-二羥基苯甲醛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矽膠G薄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9.2:o.6:O.2)展開,2%間苯三酚乙醇液一濃硫酸(1:1)顯色。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天南星屬植物
天南星屬,隸屬於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有根莖,分布於熱帶和溫帶亞洲,北美亦有數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