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葉大,全緣或羽狀分裂,沿中肋兩側常有小孔,葉柄具鞘,上端有關節。花序柄粗壯,佛焰苞卵形,多少漸尖。肉穗花序無柄,全部具花。花兩性,或稀下部為雌花,極稀單性,無花被。雄蕊4(-6);花絲線形,寬,漸狹為細長的藥隔,花葯遠短於花絲,藥室線狀橢圓形,銳尖,高出藥隔,外向縱裂;子房頂部截平,多邊形,1室,胚珠2-4,著生於側膜胎座的基部,稀6-8個二列於側膜胎座上,倒生,珠孔朝向基底;珠柄短;花柱缺,柱頭線狀長圓形,縱向。漿果小,種子腎形,單1者稍圓,多數者有棱,種皮厚,殼狀,胚彎曲。產地分布
26種,分布於印度至馬來西亞。我國台灣、華南和西南有3種。本屬植物外形和分布區與崖角藤屬Rhaphidophora相似,但子房1室,胚珠2-4(8),種子腎形,是為原則上的分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