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莖葉及塊莖。
性味
味辛,性溫,大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解毒殺蟲,消腫止痛。
主治
乳癰,瘡癤腫毒,疥癬,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外敷面積不宜過大,以免中毒。孕婦忌用。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淨,多為鮮用。
形態特徵
岩芋,又名零餘芋。多年生草本。塊莖較大,扁球形,紫紅色,直徑達4-5cm,頸部密生長達10餘cm的鬚根和紅黃色至紫紅色芽條,芽條長30-40cm,粗約5mm,直立或上升。葉柄圓柱形,長40-50cm;葉片盾狀,薄革質,表面暗綠色,有時沿中肋和側脈蒼白色,闊心狀卵形,長30-40cm,寬20-25cm,先端漸尖。花序柄圓柱形,長10-15cm;佛焰苞管部處面淺綠色,內面蒼白色,狹長圓形,長4-4.5cm,寬約1cm,檐部下部1/4為黃色,上部紫紅色,梯形,反折,長8-9cm,具長3-5mm長的凸尖;肉穗花序長一般不超過佛焰苞管;雌花序長約2cm,粗6-7mm,綠色;不育雄花序長約1.7cm,粗約3mm;能育雄花序橢圓形或圓柱形,長1.5-2.2cm,粗4-7mm,黃色;花單性,無花被;能育雄花為合生的楔棒狀合蕊柱,包含雄蕊2-3;雌花心皮4,子房卵圓形。漿果內藏於佛焰管內。種子多數,卵形。花期4-9月。
生長環境
常附生於海拔750-1900m的河谷疏林或灌叢中的岩石上。分布於雲南。
相關論述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消腫殺蟲,麻醉止痛。治急性乳腺炎,跌打瘀腫,癰瘡癤腫、癬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