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離姓

徐離姓

徐離姓出自嬴姓。周代時,伯益的後人有封國徐離國(在今安徽臨淮關一帶),春秋時徐離國被楚國所滅,國人遂以原國名命姓,稱徐離氏。以地名命姓。春秋時宋國公族後代伯宗在晉國做官,為三郤所害,他的兒子伯州逃到了楚國的徐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定居,他的後代子孫遂以居住地命姓,稱徐離氏。

遷徙分布

徐離姓百家姓

徐離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徐離姓起源於祖宗宋微子。複姓“徐離”和單姓“徐”原是一家人,複姓“徐離”居住在一個叫作徐離的地方,即今天的安徽省鳳陽一帶;而單姓徐源居潁川,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徐姓是宋微子的後代。桓公的曾孫伯宗在晉國當官,生了兒子州黎,在楚國當官,食采於徐離,就以徐離為氏,子孫有複姓徐離氏、單姓徐氏。楚國有徐儀,徐建,徐子期,與伯牙為友,項羽的部將有徐離昧,徐離昧子接,單姓徐氏,居於潁川長社。而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徐離姓是晉國伯宗的後代。伯宗是晉的賢士,因為卻氏所潛被殺,伯宗的兒子伯州黎逃奔楚國,邑居於徐離,就是濠州,子孫以邑名為氏。徐離複姓望族居會稽(今江蘇省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穎川(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

歷史名人

徐離姓徐離春
徐離春:戰國時人,她是歷史上有名的醜女。額頭前突,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頭頗大,發稀少,頸部的喉結比男子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她雖然樣子難看,但志向遠大,學識淵博。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歡吹捧。徐離春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當面一條條地陳述了齊宣王的劣跡。並指出若再不懸崖勒馬,就會城破國亡。齊宣王聽後大為感動,把徐離春看作是自己正身、齊家、治國的一面鏡子。後來,這位身邊美女如雲的國王,竟把徐離春封為王后。
徐離昧:漢朝人,是項羽的大將,素與韓信交好。項羽死後,投奔楚王韓信。高祖劉邦得到訊息,韓信謀反,同陳平商議,要韓信逮捕徐離昧。有人告訴韓信,如果把徐離昧斬首,去見高祖,自然無患。於是韓信召徐離昧商議,徐離昧說:“高祖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楚國,如果你捕我獻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說罷,拔劍自刎。韓信帶著徐離昧的頭去見高祖,高祖即令武士逮捕韓信。韓信說:“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徐離姓徐離權
徐離權:號和穀子,一號真陽子。唐朝人。生而奇異,長相俊美,有一把大鬍子,身長8尺余。傳說他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後成為八仙之一。民間成為漢徐離。
徐離瑾:字公瑜,宋代廬州合肥人。進士出身,初為簡州推官,通判益州。後官德化知縣。將嫁女兒時,買回個婢女卻是前任知縣的女兒,他便與女兒一樣嫁了出去。夜裡夢見一個穿綠衣的大夫來感謝他,並說:“我向上帝請求,讓您的子孫世世代代食俸祿。”仁宗時,官至龍圖閣待制,擢開封府推官,出提點兩浙刑獄。後徙淮南轉運副使,歷京西、河東、河北轉運使,改江、淮制置發運使。天聖八年三月(1030年),除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未逾月,得疾卒於任。

郡望堂號

郡望
會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26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
潁川郡: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縣),其後屢有遷移,轄境漸小。隋初廢。

宗祠對聯

〖徐離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名高撰述;
位列仙班。
——佚名撰徐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楚·徐離岫,撰有《會稽後賢傳》三卷。下聯典指唐·徐離權,生而奇異,遇華陽真人傳道仙去。

南海清白;
東魯匡襄
——佚名撰徐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吳·徐離牧,嘗為南海、武陵太守,以清白名世。下聯典指東漢·徐離意,嘗出仕魯相。

〖徐離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丹書發懷璧隱;
綠衣謝嫁女恩。
——佚名撰徐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山陰人徐離意,字子阿,青年時為郡督郵,太守認為他賢能,就讓他掌管縣理事務。修孔廟時,他讓張伯懷鏟除堂下雜草,得七枚玉璧,張伯懷僅告訴六枚。後來,他從堂下懸瓮的背面發現丹書:“後世人發現我的丹書,董徐舒發現我的竹器,徐離意應有七枚玉璧,張伯懷那裡有一枚。”徐離意再去問張伯懷,張伯懷這才說了實話。明帝時,官尚書、魯相。下聯典指北宋合肥人徐離瑾,字公瑜,進士出身,官德化知縣。將嫁女兒時,買回個婢女卻是前任知縣的女兒,他便與女兒一樣嫁了出去。夜裡夢見一個穿綠衣的大夫來感謝她,並說:“我向上帝請求,讓您的子孫世世代代食俸祿。”仁宗時,官至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

〖徐離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徐靈毓秀髮達遠;
離騷傳人名望高。
——佚名撰徐離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徐離複姓之“徐離”二字的嵌字聯。

得姓始祖

徐離姓商紂王
微子是商紂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稱微子,原為太子,理當繼帝位。周武王克商滅紂後,封微子於宋國,這樣微子就成為宋國的開國君主。宋第十九位君主桓公有曾孫名伯宗,在晉國任大夫,被稱為“晉之賢者”,但因直言敢諫,得罪執政的權貴郄氏,結果被殺。伯宗的兒子州犁逃奔到楚,後來貴為太宰,食采於鍾離,其後世子孫以居地“鍾離”為氏,是為鍾離複姓(同時分出一支單姓鍾氏),他們都尊微子為鍾離(鍾)姓的得姓始祖。

〖徐離仙祖戒淫歌〗
誰家少艾顏如玉,徐情故意迎人目。多少賢豪善檢束,到此關頭便失足。可憐失足欺幽獨,妄謂罪微猶可贖。豈知天將淫惡錄,載在簿中罰欲酷。折爾祖宗遺下福,削爾前生修下祿。損爾悠悠好壽數,斬爾綿綿廣嗣續。罰之不已令變畜,甚至永使墮水族。看此慘報我亦哭,嘆人何苦迷粉髑。今懇世人聽忠告,好色來前避欲速。他女原非爾花燭,他妻原非爾眷屬。他女勾爾入他屋,爾莫從他暗相逐。他妻誘爾同他宿,爾莫與他私相熟。爾若魂銷無把握,但想一誤入地獄。爾若慾火難降伏,但想一犯遭冥戮。想到此間身鷇觫,自覺心灰如槁木。心如槁木純無欲,神鬼聞之皆敬服。

歷史

〖徐氏系承微子,古與徐離同源〗

徐離姓項羽
徐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時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國,算起來是上古聖君商湯的子姓後裔。由於其始祖曾食采於一個叫作徐離的地方,所以子孫才會“以邑為氏”,開始以“徐離”或“徐”為姓。換言之,長久以來為大家所熟悉的複姓“徐離”和單姓“徐”,實際上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二者之間沒有絲毫分別。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說得最清楚:“徐姓,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黎,仕楚,食采徐離,因氏焉。子孫或單姓徐氏,楚有徐儀、徐徐、徐子期,與伯牙為友,項羽徐離昧,昧中子接,單姓徐氏,始居潁川長社。”

徐氏在先秦時期所發射的光芒,詳見於當時的史籍,譬如,春秋時代有伯牙為之“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為後世留下了“知音”、“高山流水”等佳話的徐子期;被晉國範文子稱讚為“仁、信、忠、敏”的徐儀;乃至戰國時代齊宣王那位其醜無比,卻又賢德無雙,宣王曾因她的建議而毅然“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使得齊國大安的王后“無鹽君”徐離春等等,都是備受後世稱頌的人物。
徐繇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了,他在書法上的造詣,被張懷ㄨ所著的《書斷》稱為“隸行入神,八分入妙”。他的名氣隨著傳統文化而永垂不朽。

〖點金濟眾成仙的漢徐離〗

漢徐離姓徐離名權,燕台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為八仙之一。其父為列侯。相傳他是天界的仙人,因有過錯而被貶到凡間。 《宣和書譜》卷十九中說:“神仙徐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於先生執弟子禮。”後遂稱其為“漢徐離”。徐離權逭雙髽髻以傳道,手搖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風。

徐離姓呂洞賓
徐離誕生時,有異光數丈,看起來象烈火一般,他家的侍衛驚奇不已。徐離長得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赤,口方頰大,唇臉如丹,一出生就象三歲大的孩子,白天黑夜不出聲、不哭、也不吃東西。成年後,他成了一名輔助漢室的大將軍

邊陲告急,說是吐蕃率眾三十餘萬,號稱五十萬,侵犯邊疆,搶劫掠奪,無惡不作,其勢如山崩潮湧。邊疆守臣抵敵不住,望風而逃。邊疆告急的訊息上報朝廷,引起震動。於是天子召群臣商議此事,決定由大將徐離權統兵五十餘萬,號稱八十萬,即日起行出兵。與吐蕃之戰,徐離權先首戰告捷,後鐵拐李為使他徹悟設計讓他兵敗,落荒而逃。逃至一山谷時,不幸迷路。正當他仰天長嘆進入絕地時,忽然山中轉出一個胡僧,其人碧眼豐顏,有忻忻自得之深趣,懷落落不羈之氣象。徐離見其不凡,拱手問他,能否帶他走出迷途。胡僧點點頭卻不言語,只為他帶路。當走出數里之外時,見一村莊,胡僧對徐離說:“這兒是東華先生成道的地方,將軍可以在這兒歇息。”說罷,告別而去。

徐離見此處清幽寂靜,與塵世凡間迥然有別。異草奇花,桂馥蘭芬,嬌黃嫩綠,色奪綺羅,一派流泉,兩行松柏,宛如仙境。就在徐離猶豫之時,忽聞莊內有人聲,在吟詩。吟詩完畢,那人說:“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緣故。”只見一老人披著白色的鹿裘,扶著青色的藜杖,問徐離道:“來者可是漢大將軍徐離?為什麼不來宿于山僧之所?”徐離聞言大驚,知其人為異人。老者將他請入莊中,為他斟上麻姑仙酒,為他端上胡麻飯。對他說:“功名富貴,總是浮雲,戰鬥攻圍用的都是兇器。你見過萬古以來,江山永固,富貴百世的嗎?貧道看破世情,閒居自在,遠脫樊籠,雖不能入道超凡,但也不為塵世所羈啊。將軍何必苦戀功名,處心積慮?”徐離感其言意味深長,頓時失去虎豹之雄心,於是向老人拜師。老人將長生秘訣、金丹火訣、青龍劍法,悉數授於徐離。第二天告辭時,老人為其指明歸途,徐離回頭再看莊房時,莊房已不見蹤影。徐離感嘆地說:“真是異人啊!”於是他尋到歸路,往家而去。
徐離回家後,一心想修道,剛好其兄徐離簡一向仰慕修道。於是二人一拍即合,他們辭別家人,去華山三峰尋道。二人來到華山三峰,結草為廬,勤於修煉,幾年之內,卻沒什麼長進。一天二人出遊,見一貧苦人在填路,問其緣故。回答說:“今年收成不好,老弱的都來填溝補壑,年壯的都逃到外地去了。”徐離權嘆息良久。回到山中,徐離權對徐離簡說:“飢謹遍地,民不潦生,實在是可憐。”徐離簡答道:“濟人利物,仁者之心。你會金丹之道,不用來救度這些災民,這些道術又有何用呢?”徐離權說:“我可以試一試。”於是取來銅錫之類的金屬,放了一些靈藥,再用火來焚燒,銅錫皆成金子。於是徐離權把這些金子廣布貧民百姓,有千百萬家因此而保全性命。

後來,徐離權遇上仙人王玄甫。又遇華陽真人,傳以太極刀法,火符內丹。一天,徐離權一人獨游雲山,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歇息。忽然石壁猛響一聲,門戶大開。徐離權直入其中,見一玉匣,打開一看,是神仙秘訣。徐離權將秘訣放入懷中。當他一走出山洞,其石複合如初。在紫金四皓峰住了數日後,他又回到三峰,他按照神仙秘訣所說,更勤於修行。一天,忽見五色祥雲布滿屋子,仙樂陣陣,有仙鶴呼叫他說:“玉帝有命,我來迎你回天宮,恢復你的舊職。”他對徐離簡說:“兄你暫時留在這兒,不久我們會相會的。”於是他把神仙秘訣授給徐離簡,乘上祥雲仙去。不久,徐離權騎著仙鶴來到三峰,告訴徐離簡:“兄長你塵緣已滿,不用再留在此山了。”徐離簡與徐離權同日升天,一起去度呂洞賓去了。

相關詞條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