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漢代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今蘇州市姑蘇區),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東南),餘杭,錢塘(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按後漢書郡國志,吳郡有安縣而無錢唐,但安縣所在不明。比照漢書地理志,可能就是錢塘,此處從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冊。

縣名 | 守尉治所 | 縣治位置 | 備註 |
吳郡郡治 |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 本為吳國。 | |
海鹽縣 | 浙江省 嘉興市 海鹽縣 一帶 | ||
烏程縣 |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內 | ||
餘杭縣 | 浙江省 杭州市 市區內 | ||
毗陵縣 | 江蘇省 常州市 市區內 | 春秋時季札所居地。 | |
丹徒縣 | 江蘇省 鎮江市 境內 | ||
曲阿縣 | 江蘇省 鎮江市 丹陽市 境內 | ||
由拳縣 | 浙江省 嘉興市 境內 | ||
安縣 | |||
富春縣 | 浙江省 杭州市 富陽市 、 桐廬縣 境內 | ||
陽羨縣 | 江蘇省 無錫市 宜興市 境內 | 邑。 | |
無錫縣 | 江蘇省 無錫市 市區內 | 侯國。 | |
婁縣 | 江蘇省 蘇州市 崑山市 境內 | ||
註: 吳郡的核心區域基本處在在 吳縣 、 婁縣 ,其他縣後來有的劃入或設定成了了其他郡。 |
孫吳時期
吳郡是孫吳都城之一。
建安初,孫策平定江東後領有該郡。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領吳、海鹽、烏程、餘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錢唐、富春、陽羨、無錫、婁、永安、臨水15縣及海昌屯田都尉。
漢末吳初左右置吳郡西部都尉,管轄吳郡西部的無錫、毗陵、武進、雲陽4縣;黃武四年(225年)分富春縣置建德、桐廬、新昌、新城4縣。黃武五年(226年)富春、錢唐、建德、桐廬、新昌、臨水、新城7縣移屬移屬東安郡,黃武七年(228年)郡廢復歸。黃龍三年(231年)由拳縣改名禾興縣;廢新城縣(不知何時);吳郡西部都尉改稱毗陵典農校尉(約赤烏年間),領毗陵、武進、雲陽3縣,廢無錫縣約在同時;禾興縣改名嘉興縣(242年)。寶鼎元年(266年),烏程、陽羨、餘杭、臨水、永安5縣移屬吳興郡。
吳末領吳、嘉興、海鹽、富春、婁、錢唐、建德、桐廬、新昌、毗陵、武進、雲陽12縣及海昌屯田都尉。
附:毗陵典農校尉
約漢末吳初左右置吳郡西部都尉,以吳郡無錫縣以西4縣屬之,赤烏以前己改稱毗陵典農校尉。校尉治毗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轄毗陵、丹徒、曲阿、無錫4縣。漢末吳初時已廢無錫縣(不詳何時);嘉禾三年(234年)丹徒、曲阿2縣改名武進、雲陽。吳末時轄毗陵、武進、雲陽3縣。
郡治 | 縣名 | 今址(2013.1) | 隸屬郡國 | 備註 |
---|---|---|---|---|
吳縣 | 吳縣 | 今江蘇 蘇州市 | 吳郡(220-280) | 郡治所在 |
嘉興縣 | 今浙江 嘉興市 南 | 吳郡(220-280) | 東漢為 由拳縣 ,黃龍三年(231年)改名 禾興縣 ,赤烏五年(242年)正月改名嘉興縣,避太子 孫和 名諱。 | |
海鹽縣 | 今浙江 平湖市 | 吳郡(220-280) | ||
富春縣 | 今浙江 富陽市 | 吳郡(220-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
婁縣 | 今江蘇 崑山市 北 | 吳郡(220-280) | ||
錢唐縣 | 今浙江 杭州市 | 吳郡(220-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
建德縣 | 今浙江 建德市 東 梅城鎮 | 吳郡(225-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黃武四年(225年)分富春縣置。 | |
桐廬縣 | 今浙江 桐廬縣 東北 橫村鎮 | 吳郡(225-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黃武四年(225年)分富春縣置。 | |
新昌縣 | 今浙江 建德市 西南 | 吳郡(225-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黃武四年(225年)左右分富春縣置。 | |
海昌屯田都尉 | 今浙江 海寧市 西南 鹽官鎮 | 吳郡(220-280) | ||
新城縣 | 今浙江 富陽市 南 | 吳郡(220-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 | 黃武三年(224年)分富春縣置 ,後廢入桐溪縣。 | |
毗陵典農校尉 (毗陵縣) | 毗陵縣 | 今江蘇 常州市 | 吳郡(220-280) | |
武進縣 | 今江蘇 鎮江市 東 丹徒區 | 吳郡(220-280) | 東漢為 丹徒縣 ,嘉禾三年(234年)改名。 | |
雲陽縣 | 今江蘇 丹陽市 | 吳郡(220-280) | 東漢為 曲阿縣 ,嘉禾三年(234年)改名。 | |
無錫縣 | 今江蘇 無錫市 | 吳郡(220?-238?) | 漢末吳初廢縣。 | |
說明: 本表為吳國 天紀 四年(280)荊州各郡所轄的縣份,可參見〖孫吳行政區劃〗。 |
晉朝
晉鹹和元年(326年),司馬岳被封為吳王,吳郡改為吳國。
南北朝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罷吳國,復為吳郡。大明七年(463),改隸南徐州。次年復歸揚州。
梁太清三年(549),侯景叛亂,攻占吳縣,改吳郡為吳州。大寶元年(550)二月,復改吳州為吳郡。
陳後主禎明元年(隋開皇七年,587年),析揚州地置吳州,治吳縣,吳郡隸屬吳州。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吳郡,改吳州為蘇州。
隋唐時期
隋大業元年(605),復改蘇州為吳州。大業三年,又改吳州為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平定江南,改吳郡為蘇州。
唐貞觀元年(627),全國分為十道(道為監察區),蘇州為江南道治所。
唐天寶元年(742),蘇州又改為吳郡。為江南東道治所。
唐乾元元年(758),改吳郡為蘇州;又置浙江西道,蘇州隸浙江西道。
人口
由於吳郡地區是原先會稽郡的統治中心,人口相對較為密集。東漢時期,吳郡人口達七十萬七百八十二。
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各地人口大大減少。南北朝時期,吳郡人口共四十餘萬,是南朝人口最多的郡之一。
唐朝天寶元年(742),蘇州(吳郡)人口共六十三萬二千六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