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市

陸豐市

陸豐,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東南部碣石灣畔,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陸地總面積1687.7平方公里,人口167.08萬,管轄20個鎮。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陸豐市 陸豐市

陸豐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位於東經115°25′-116°13′,北緯22°45′-23°09′。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全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陸地面積的31.89%。海岸線長116.5km,海域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海岸曲折,港灣眾多。

沿海有甲子湖東金廂5個港口,17個島嶼,230個海礁。1995年1月陸豐撤縣設市,實行市轄鎮(場、區)的行政管理體制。市委、市政府駐東海鎮。現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及銅鑼湖農場、大安農場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總人口155.4萬人。陸豐水文條件優越,全境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溫暖,雨量充沛,日照充分,無霜期長,海洋性季風明顯等特點。

境內地勢平坦,最高山脈不上千米。地勢自北向南傾斜,依次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海台地)3個地貌類型區。其中北部以山地為主,間有小盆地,中部與南部沿海多為丘陵、台地、平原與低洼地。境內有河流X條,總長458km,徑流總量23.58億立方米。螺河、烏坎兩大水系從北向南注入南海。主要河流有螺河、烏坎河、鰲江、龍潭河。其中,螺河河長102km,發源於陸河縣與紫金縣交界的三神凸山,為陸豐第一大河、母親河,集雨面積達1356平方公里。流域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級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主要水庫有龍潭、巷口、五里牌、秣投圍、三溪水、牛角隆水庫等。其中,龍潭水庫為國家大型蓄水工程之—,集雨面積156.03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量1.0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29萬公頃。  陸豐資源豐富。土地資源類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灘涂等;礦產有6大類15種,其中尤以高嶺土、石英砂、鋯英礦、鈦鐵、硫鐵礦、花崗岩石、錫等蘊藏量最為豐富。高嶺土蘊藏量1億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萬、博美、城東、金廂等鎮;石英砂總蘊藏量為1億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東海、金廂、碣石、湖東等地。生物資源總類繁多,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芋頭、紅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種,常見的有喬木、灌木。水產類有海產漁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海、淡水養殖品種有的魚、甲魚、海馬、馬鮫、鯧魚、對蝦、蟹、牡蠣、扇貝、貽貝、海參、角螺、海膽、鰻魚等。

陸豐山川秀麗,古蹟眾多,文物薈萃,有蜚聲海內外的宗教旅遊勝地碣石玄武山、“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金廂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佛教古剎清雲山定光寺、岬角風光甲東麒麟山,被譽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僅碣石玄武山每年接待中外旅客超過150萬人次。全市有以港口為依託、具有優越條件的東海、碣石、甲子三大中心城鎮,有東海、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等投資載體,有建築面積39萬多平方米的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全市有50多萬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及一批在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創業圖強的鄉資,他們是熱愛、關心、支持家鄉建設的重要力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陸豐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廣東省汕尾市東南部碣石灣畔,位於東經115°25′-116°13′,北緯22°45′-23°09′。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全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陸地面積的31.89%。海岸線長116.5km,海域面積1.26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陸豐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最高點位於陂洋鎮西北角的峨眉嶂,海拔980.3米,最低點位於中部東海鎮上海仔村南面,海拔0.1米,最低最高垂直高度980.2米。市內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海台地)3個地貌類型區。
北部山地山高坡陡,重巒疊嶂,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均在150米以上,坡度大於15度的土地有國營汕尾市羅經嶂林場及市畜牧果林場等;
中部為丘陵區,區內山體渾圓,緩坡相連,絕對高度在15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100米以下,坡度小於15度的土地,屬丘陵的有大安、陂洋鎮和國營汕尾市紅嶺林場等;
南部為平原區,地面平坦,絕對高度在50米以下,坡度小於5度的土地,屬平原的有東海、城東、上英、甲子、甲東、甲西鎮及東海岸林場等。
土地資源的特點:
一是類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灘涂等,有利全面發展農業經濟。
二是潛力大,原土地生產力較低,潛力未充分發揮;土壤適應性廣,發展旱地作物條件好;多種指數不高,擴大冬種生產有潛力。
三是台地廣布,宜於發展水果生產。
陸豐市的地層主要屬新華夏和東西構造運動所形成。地質年代最早是三疊系,繼而侏羅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是由花崗岩、砂頁岩及第四系沖積沙卵石層組成。土壤類型比較複雜,主要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磚紅性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河流沖積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石質土10個土類,15個亞類,42個土屬,70個土種。境內最高山脈不上千米,主要山脈分布於市的北部和中部,環繞市境北、東、西三面展開。山脈走向除南部西山為東西走向外,其餘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全市較大的山脈有4條,其中主峰高度在800米以上、山脈長度在14公里以上的為峨眉嶂山脈,從普寧市與陸河縣交界線延至市境內,位於陂洋鎮西北角,主峰峨眉嶂,海拔980.3米,山脈全長59公里,山脈長度在14公里以下的有3條,分別是烏面嶺山脈、獅子嶂山脈和西山山脈其中烏面嶺山脈位於西南鎮西南角,主峰烏面嶺,海拔738.4米,山脈全長15公里,走向為南北向;獅子嶂山脈,位於八萬鎮西北部,主峰三丫石,海拔693.6米,山脈全長9公里,走向為西北——東南向;西山山脈位於金廂鎮東北部,主峰西山,海拔445.8米,山脈全長13.7公里,走向為西北——東南向。

河流港口

陸豐市境內有河流22條,總長458公里,徑流總量23.58億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庫山塘235宗,總庫容量38186萬立方米。主要河流有:螺河、烏坎河、鰲江、龍潭河。
螺河是縱貫市內南北的第一大河,發源於西北部陸河縣南萬鎮和紫金縣邊界附近的三神凸山,河長102公里,“有陸豐的母親河”之美稱,集雨面積1356平方公里,流域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級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和潭西水;
烏坎河為陸豐第二大河,發源於八萬鎮的羅經嶂,全長48公里,集雨面積506平方公里,一級支流長山河(長31公里);
鰲江是陸豐與惠來縣的界河,發源於境內銅鑼湖農場十八尖山北麓,經鰲江水閘匯入甲子港,河長31公里,流域面積273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為140平方公里;
龍潭河又名桂坑水,是龍江的幹流河段,發源於普寧市南水凹,流經陂洋鎮深渡村後進入陸豐市境,境內幹流河段長15公里,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陸豐水量充足,地表水年產量38.96億立方米(包括客水3.61億立方米),每1/15公頃耕地平均擁有水量7346立方米;地下水4.9億立方米。
陸豐海岸曲折,港口眾多。主要港灣有碣石灣、甲子港、湖東港、碣石港、烏坎港、金廂港、咽港、淺澳港、烏泥港。其中碣石灣位於北緯22°39′至22°52′、東經115°34′至115°49′之間,面積34.5平方公里,為廣東省較大的海灣;甲子港位於甲子角西北處,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十大漁港之一;湖東港位於湖東鎮之東,50噸船可以進出;碣石港位於碣石灣東北部,為國家級漁港;烏坎港位於碣石灣頂部,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港口納潮面積18.2平方公里,入港平均漲潮量750萬立方米。 主要島嶼有甲子島嶼、疊石島、東白礁島嶼、大礁母島、宮仔島、赤礁東島、大士島、羊仔島、北士島、漁翁島、眼礁島、東桔礁島、西桔礁島、刺礁島、頭乾島、白礁島、黑大礁島,還有230個暗礁。

自然地理

土地資源

陸地總面積1681km2,其中耕地3.5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宜林地7.9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7.4%;草地1.67萬公頃,約占總面積的10%;水域(不含海域)3.6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6%。其中魚塘8223公頃,此外還有山塘水庫3000多公頃,灘涂1000公頃。土地資源的特點:一是類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灘涂等,有利全面發展農業經濟。二是潛力大,原土地生產力較低,潛力未充分發揮;土壤適應性廣,發展旱地作物條件好;複種指數為215%左右,擴大冬種生產有潛力。三是台地廣布,宜發展水果生產。

礦產資源

陸豐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6大類15種,以高嶺土、 石英砂、錫、鋯、鈦鐵、硫鐵礦等蘊藏量最為豐富。高嶺土蘊藏量1億噸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萬、博美、城東、金廂等鎮,其中大安鎮分布面積達59km2,蘊藏量4000多萬t。石英砂總蘊藏量為1億m3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東海、金廂、碣石、湖東等地,其中星都經濟試驗區的白沙埔,面積400多公頃,地面至地下2.5m深處純屬石英砂,蘊藏量達1000多萬m3。高嶺土和石英砂品位均高,很有開採利用價值。
生物資源:總類繁多,有農作物、林木、牧草、畜禽和水產等6大類。農作物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如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番薯、花生、甘蔗等。林木種類很多,常見的喬木、灌木有16科教35種。牧草覆蓋面廣、適口性好、採食率高,主要有鴨嘴草、鷓鴣草、芒草、蜈蚣草等。青飼料有水浮蓮、假水仙、藻、水竹菜等。近年還從澳大利亞引進格拉姆、有勾超長草、黑麥草、象草,從國內引進 糖蜜草等優良牧草。畜禽以牛、雞、鴨、鵝為主,還有免子、鴿子等。水產類有海產漁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海、淡水養殖品種有鮑魚、甲魚、海馬、鯧魚、對蝦仁、蟹、牡蠣、 扇貝貽貝殼海參 海膽鰻魚等。均屬珍稀高值產品。

海港和旅遊資源

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平均23.3km海岸線有1個港口,其密度比世界經濟大國 日本(平均25km海岸線有1個海港)還要密。烏坎港位於碣石灣頂部,歷史悠久。該港距市中心城區東海鎮僅9km,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清朝初期為粵海關下設的七大總口之一。目前建有千t級碼頭2座,還有可建3000-5000t級碼頭泊位100多處,已於1997年3月3日正式對外通航;甲子港是一個瀉湖港,航道水深3-4m,是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10大漁港之一;碣石港海域面積達5500km2,海洋漁類資源豐富,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就設有衛建城,為國家級漁港,有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多處。現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5000t級碣石港成品油專用碼頭已經投入使用。
陸豐海岸多沙灘,奇岩怪石,岬角與海灣錯落分布,陽光、海水、沙灘、福廟頗具特色,有“東方的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之稱。全市旅遊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伴以景色旖旎的風光旅遊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工藝產品為主的購物旅遊資源,五者優勢互補,得天獨厚。主要旅遊景點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碣石玄武山一金廂灘濱海旅遊區、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園” 田尾山、千年古剎河西清雲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樓、甲東 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行政區劃

陸豐市 陸豐市
1992年12月,橋沖、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個鄉建制改為鎮建制。1994經省政府批准改原湖陂農場為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副處級),並析陸豐之華僑農場置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縣級)。

1995年從博美鎮壓析出軍湖、內湖等6個管區置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碣北鎮併入碣石鎮,同時成立碣石經濟技術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從城東鎮析出後坎、浮州等8個管區置河東鎮。

截至1998年止,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管理區,39個居民管理區,1106自然村。

1999年,陸豐市轄20個鎮,45個居委會、298個村委會:東海鎮、甲子鎮、碣石鎮、湖東鎮、大安鎮、博美鎮、內湖鎮、南塘鎮、陂洋鎮、八萬鎮、金廂鎮、潭西鎮、甲東鎮、河西鎮、城東鎮、上英鎮、橋沖鎮、甲西鎮、西南鎮、河東鎮。

2000年,陸豐市轄20個鎮。總人口1164767人,各鎮人口: 東海鎮 142429、 甲子鎮 94211 、碣石鎮 184767、 湖東鎮 56917 、大安鎮 39442 、博美鎮 46813、 內湖鎮 19800 、南塘鎮 84836 、陂洋鎮 29947 、八萬鎮 17431、 金廂鎮 32810 、潭西鎮 48029 、甲東鎮 58607 、河西鎮 27132、 城東鎮 59110、 河東鎮 24277、 上英鎮 18563、 橋沖鎮 39338、 甲西鎮 80232、 西南鎮 23458 、銅鑼湖農場虛擬鎮 15256 、星都經濟試驗區虛擬鄉 7422 、華僑管理區虛擬鄉 1394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2年,陸豐市轄20個鎮(東海、大安、城東、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河西、橋沖、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街道、城東街道、河西街道)、17個鎮(甲子鎮 、大安鎮、八萬鎮、陂洋鎮、博美鎮、南塘鎮、甲東鎮、湖東鎮、碣石鎮、金廂鎮、潭西鎮、橋沖鎮、甲西鎮、上英鎮、西南鎮、內湖鎮、河東鎮),總計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經濟

第一產業

陸豐市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芋頭、紅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種,常見的有喬木、灌木。
2013年陸豐市農業增加值108.26億元,增長3.9%;糧食總產量41.72萬噸。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糧食、無公害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等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全市擁有各級農業龍頭企業6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0家;新增省級菜籃子基地16個,培育基地9個。投入4.4億元完成中央和省級民生水利項目125宗,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1萬畝。及時啟動政策性水稻保險工作,全年賠付受災農戶900萬元。全國500強企業浙江海亮集團落戶海豐縣發展有機農業。鮜門、小漠標準化漁港加快建設。

第二產業

2013年,陸豐市電子信息、電力能源、工藝品製造、紡織服裝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156.8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9%。

第三產業

2013年,陸豐市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47.81億元,占GDP的36.9%;旅遊總收入82.04億元,增長13.2%;紅海灣濱海旅遊產業園區完成總體規劃,項目工程加快推進;銀行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85.32億元,增長14.8%,各項貸款餘額228.54億元,增長19.8%,存貸比提高2個百分點。

歷史沿革

陸豐市 陸豐市
在秦朝以前,陸豐屬南越(廣東、廣西)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在嶺南設郡縣,陸豐屬南海郡博羅縣。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趙佗立南越,陸豐仍屬博羅縣地。

東晉成帝鹹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界置東官郡,並析博羅縣東置海豐縣,陸豐屬海豐縣。南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改東官郡為東莞郡,陸豐屬東莞郡海豐縣。南陳後主禎明二年(588年)復東莞郡為東官郡,陸豐屬東官郡海豐縣。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改東官郡為循州,陸豐屬循州海豐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改循州為龍川郡,陸豐屬龍川郡海豐縣。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復龍川郡為循州,析海豐縣東置安陸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安陸縣撤銷,復併入海豐縣,陸豐屬循州海豐縣。唐中宗嗣聖元年(684年),改循州為雷鄉郡,陸豐屬雷鄉郡海豐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雷鄉郡為海豐郡,陸豐屬海豐郡海豐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海豐郡為循州,陸豐屬循州海豐縣。五代南漢大寶元年(958年),改循州為禎州,陸豐屬禎州海豐縣。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改禎州為惠州,陸豐隸屬惠州海豐縣。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把惠州改為博羅郡,郡治仍在惠州,陸豐屬博羅郡海豐縣。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復博羅郡為惠州,陸豐屬惠州海豐縣。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惠州升為路,陸豐隸屬惠州路海豐縣。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改府,陸豐屬惠州府海豐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3都建置陸豐縣,屬惠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潮循道。民國14年(1925年),屬東江行政區。民國25年(1936年),屬廣東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屬東江行政督察區。1953年1月,東江行政督察區撤銷,陸豐改屬粵東專區。1956年2月,改屬惠陽專區。1958年12月,改屬汕頭專區。1983年9月,陸豐劃歸惠陽地區。

1988年1月,劃惠陽地區海豐、陸豐兩縣設定地級市汕尾市,陸豐隸屬汕尾市。

1995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設市,以原陸豐縣的行政區域為市的行政區域,下轄20個鎮,2個國營農場、1個經濟試驗區,284個農村管理區和38個居民管理區,1106個村民委員會。屬縣級市,廣東省委託汕尾市代管,市委、市政府駐東海鎮。

文化

語言

福佬話
陸豐大部分地區使用汕尾福佬話。
汕尾人稱自己的方言為“hōk-ló-uě”,在聲、韻、調上,要比國語複雜。有17個聲母,74個韻母,8個聲調(公平腔和東海腔則是7個聲調)。
這樣的語言自稱,與福建閩南、台灣等地是一致的。在台灣,根據諧音人們創造了“河洛話”的說法,大陸福建省的閩南語民眾,大部分也認同了這個寫法。
閩台片是閩語系的根源語,通稱閩南語,閩台兩地都接受;俗稱河洛話。
潮汕話
潮汕話分布於陸豐三甲地區,分別是陸豐的甲子鎮、甲西鎮、甲東鎮,文化上與潮汕文化相同,每家每戶都盛行著潮汕工夫茶。
軍話
軍話是一種含有官話成份但深受粵語、閩南話影響的混合型方言,有陸豐市西南鎮青塘村、大安鎮坎石潭村和海豐縣平東鎮龍吟塘村三個方言島,使用人口約1萬。

戲劇舞蹈

正字戲又稱正音戲,也有南下大戲之稱,以中州音韻官話(正音)唱念,系南戲遺響,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歷來被國內外戲劇界的專家、學者譽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正字戲有正音曲(雜以弋陽、餘姚、青陽、四平的一種腔調)、崑腔、亂彈和雜調,是一個多聲腔古老珍稀劇種。2006年,正字戲被國務院公布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市皮影劇團是廣東省惟一的專業皮影劇團。陸豐皮影戲一直在民間生存、發展,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2006年,陸豐皮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字戲,歷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些時候)從閩南流入粵東,到了海陸豐,與當地方言、民間藝術結合,遂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海陸豐白字戲。音樂唱腔基本為曲牌聯套體,輔以民歌小調。因唱曲多用“啊咿噯”襯詞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噯”。後來吸納竹馬、錢鼓、漁歌和潮劇音樂等民間藝術,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白字戲原有老白字(閩南地方戲)、潮州白字(今稱潮劇)和南下白字(海陸豐白字)三白之分,現為海陸豐白字的專稱。
海陸豐舞獅有多種,其來源不一,其中青塘村青面白額的“蓋仔獅”(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最長,被尊為老大/獅王。
五色獅
碣石於明朝初期設衛,建有碣石衛淺澳炮台,是明清時期中國的海防軍事重鎮,期駐軍由朝廷在全國各地統調。相傳在明洪武年間碣石衛城舞“五色獅燈舞”就已有之,並逐漸成為碣石鎮最富有地方特色、民眾喜聞樂見、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傳統娛樂節目之一。威武雄壯的“五色獅燈舞”既融洽了外地舞獅特點,又獨具地方特色,形成了突出當地民俗的傳統舞蹈。“五色獅燈舞”的製作方法是用竹片紮成骨架,裱上薄棉紙或娟布,獅身高2.8米、長3.2米、寬1.2米,內空,有安插火燭的裝置,分獅頭和獅尾,獅腰用軟繩連線,可以前後活動,獅頭和獅尾各裝竹桿一支。五隻獅分別塗上青、藍、紅、黃、深藍五種顏色,故稱“五色獅燈舞”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英歌舞
甲子英歌舞即英雄之歌舞,而英雄則指梁山泊一零八好漢,在智劫生辰綱中,喬裝打扮,混入大名府,表現有正義、有機智,不怕艱難,英勇奮進的精神,呈現梁山泊好漢的英雄氣概。英歌舞是陸豐市甲子鎮民間傳統節目,歷史悠久,據傳清代光緒年間,甲子地區人民為慶祝一次盛大的廟會,從福建活動形式引進入門,開啟英歌,由於英歌舞具有古老裝扮;武姿雄偉,氣勢動人,受到民眾賞識和
喜愛,故此,年年活動,代代承傳,百賞不厭,流傳至今三百餘年,成為獨格英歌舞。2011年,甲子英歌舞入選國務院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滾地金龍
南溪村“滾地金龍”表演時,由二人鑽入“龍身被套”,一人舞龍頭,一人舞龍尾。整個表演過程分為“開場見禮”、“打圍巡洞”、“游潭戲水”、“抻筋洗鱗”、“伏蟄聞雷”、“迎雷起舞”、“駕雲飛騰”、“收場還禮”八個舞段,表演中模仿的龍旋舞飛騰、戲水嬉耍、沉思奮醒、柔靜盤曲、勇猛奮進等動作。伴奏用威武雄壯、嘹亮開闊的海陸豐正字戲的“牌子大鑼鼓”,大嗩吶按不同的表演情節吹奏不同的曲調,有【宮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頭】等曲牌。表情豐富、套路眾多、舞段精彩、技藝兼善是這個舞蹈的基本特點。陸豐滾地金龍主要在大安鎮南溪村、安雲村,西南鎮青塘村、頂潭村、安塘村、安博村、磁西(九鄉)王厝村,城東鎮上神山村,潭西鎮深溝村,汕尾市區香洲街道和順村(鹽酸角)等村流傳。2006年,陸豐滾地金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仙騎八獸
大安“八獸舞”源於唐武德五年安陸縣奠基慶典,時人以“八獸”出賀。
由於“八獸”造型逼真,氣勢非凡,被視為吉祥之物。之後,大凡大型慶典,必出“八獸”。大唐遺風,綿延千餘年,流傳至今。道教始於東漢,興盛於唐代,並延續於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視為漢人的宗教而受到壓制。“八仙”屬道教人物,唐朝已有“八仙”傳說,但並沒有“八仙騎八獸”的出現,至宋時“八仙”才定形。“八獸”是指麒麟、獅、象、綿羊、青牛、老虎、鹿、馬八隻動物,是傳說中“八仙”的座騎,由六男二女八位兒童扮成八位仙人騎在八獸上進行表演,故也稱“八仙八騎”、“八仙騎八獸”。依據各仙座騎及表演時的出場順序分列如下:一是漢鍾離騎麒麟、二是呂洞賓騎雄獅、三是韓湘子騎綿羊、四是曹國舅騎青牛、五是李鐵拐騎猛虎、六是張果老騎駿馬、七是何仙姑騎福鹿、八是藍彩和騎大象。
飄色
博美飄色俗稱博美美景,據考證是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是從蘇州傳入,由當時的博美經商名人林廣神,字尚智,太學士,於蘇州經營紅糖批發生意時,適逢當地節日,舉辦文藝巡遊活動,有感於飄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的化裝,儀態優美的特點,深受感動;隨之拜請當地藝人為師,購回八套飄色道具,並聘請名藝人到博美傳授指導創辦飄色藝術、化裝技巧等。從此博美飄色每逢春節、元宵、三月二十三等傳統節日都舉辦飄色表演,至今代代相傳,並有所改進創新和發展。博美飄色的表演特點:可分為頂樁和下樁二部份,每架飄色高450厘米—500厘米,都以一個長250厘米,寬120厘米,高80厘米的景床為小舞台,台面站立的人物造型稱為“屏”,也稱下樁,凌空而起歷史英雄人物造型稱為“飄”,也稱頂樁。兩者由一條精心特製鍛造各種不同規格和形狀各異的鋼條為景梗,連成一個有機整體來表現飄色的特點,突出歷史英雄人物的愛國主義氣概。博美飄色現有隻辦五架,過去每架飄色需要八人抬著進行巡遊,現經改裝利用板車輪只需四人推進就可以外出巡遊。飄色必須嚴格挑選8—18歲男女兒童為扮演者,每架飄色需3—5人。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錢鼓舞
錢鼓舞,又稱《踏錢鼓》,是一種歷史悠久,藝術獨特的民間歌舞。由二個角色或四個角色演唱,今人多編作群舞。演員為童伎,男女配對;身著彩衣,綠男紅女。頭戴哪叱帽,手持舞具錢鼓,載歌載舞。原始形態,多穿插有人物、情節。今天流傳下來的故事,有《陳三磨鏡》、《郭華賣胭脂》、《裴航遇雲英》等。這些故事的本身或緣於《唐人傳奇》,或源於《宋元話本》,形態古老。演出時,有幫腔,亦有伴奏。幫腔襯詞用“囉哩嗹”,是一種古老的梵曲。伴奏樂曲有《柳青娘》、《雙清》、《錢鼓尾(串)》等。《柳青娘》是一支古老的“牌子曲”。《錢鼓串》很獨特,其音樂語言可謂僅見。舞蹈動作有二套,一套屬《錢鼓》的舞蹈動作:如擊鼓、搖鼓、打鼓、抖鼓、拋鼓、接鼓等;一套屬串演故事的戲曲動作:如騎馬、勒馬、望樓、磨鏡、照鏡、穿針、引線、繡花等。兩套動作,揉合一起,天衣無縫,是民間歌舞,說唱音樂向戲曲藝術過渡的絕妙範例。
麒麟獅舞
陸豐麒麟舞是陸豐民間一種融武術、舞蹈、音樂為一體的傳統體育活動之一。與歷史上民眾反抗強暴、異族入侵有關,後衍變成盛會節日共慶瑞祥的文娛活動。主要在春節期間和喜慶節會上表演。被列入陸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海舞龍
東海舞龍是陸豐民間傳統文藝節目之一,表演時以正字戲、吹打樂伴奏,龍身長56米,代表了56個民族,隨著雄壯的鼓樂,巨龍翩翩起舞,游龍戲珠,場面非常壯觀。
湖東獅舞
湖東舞獅歷史悠久,意蘊深邃。它以弘揚傳統文化,驅邪扶正為內容,有喜慶歡樂之象徵。是湖東民眾歷來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項目。被列入陸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東舞獅,俗稱舞虎獅。是湖東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傳統舞蹈。清朝年間從何處流入無以考究。但歷史以來,一直被當地民眾視為能驅邪惡、制凶煞的一項民俗活動。故每逢傳統節日、新建築物落成、橋樑通車等慶典活動都要請“虎獅班”來舞一舞。人們希望能借“虎獅”衝去晦氣。湖東舞獅一般在每年的舊曆十二月廿四日“神上天”那天和十二月三十日大年夜出演。春節期間,最受人們歡迎,不論男女老少,一聽到“虎獅班”鑼鼓聲便要爭先圍觀。“虎獅”一到即燃放鞭炮迎接,以求“虎獅”衝去舊年晦氣帶來新年平安。
上英獨角麒麟
上英獨角麒麟舞是陸豐民間歲時習俗的一項驅邪引福的舞蹈活動。是一種以中國傳統武術中南拳為主要動作的動物舞蹈。它不僅清晰反映上英民俗文化的演變,還動態地揭示了上英民間傳統舞蹈的發展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是地方特色較濃厚的民間傳統動物舞蹈之一。被列入陸豐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潭西金獅舞
潭西金獅舞歷史悠久,意蘊深邃。它的舞蹈動作、造型、舞韻、器樂伴奏等不僅能反映潭西民俗文化演變軌跡,更能動態揭示漢族民間傳統舞蹈的發展歷程。被列入陸豐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潭西金獅舞俗稱“打虎獅”或“演虎獅”。是傳統的民間舞蹈。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它對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歷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舞蹈動作、造型、舞韻、器樂伴奏等體現了藝人們高超技藝,蘊涵著一定的科學基因,對研究中國民間舞蹈和廣東音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對研究中華武術——“南拳”也是極其重要的材料。

音樂

吹打樂
南塘慶興班為代表的《南塘吹打樂》是廣東省音樂之一,它以大小嗩吶“吹歌”為主,再輔於鑼、鼓、鈸等打擊樂組成吹打樂,有時輔於弦樂演奏,穿插有頭、手、腿頂著瓷碗進行高難度單吹或單人雙吹等表演形式。2006年7月代表廣東省隊到河北省北戴河參加全國第七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暨全國吹歌展演獲得“特別優秀獎”和“吹歌大王”榮譽稱號。
紫竹觀道教音樂
陸豐河西紫竹觀道教音樂源遠流長。遠在晉代道教盧循等起義失敗,部分餘眾分散到海陸豐,散居於沿海港門及島嶼,史稱“盧亭”。從那時起,海陸豐就有了道教、道徒及其道觀、道樂等。紫竹觀源於宋代甲子門的玉清宮,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遷於陸豐縣東海窖菜園仔稱“覺生堂”,原址保存至今。清乾隆期間,又再遷於今陸豐市河西鎮湖口大峰山,改“覺生堂”為“紫竹觀”,俗稱“湖口庵”。紫竹觀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60多平方米,整體建成前中後三殿,前殿供奉“王靈官”;中殿“玉皇大帝”,左右有呂純陽邱長春等道教祖師;後殿:天官、地官、水官及南辰北斗星君等。屬全真教龍門派之法脈。紫竹觀道教音樂分為兩部分:一為道徒早晚課讀的儀禮配樂;一為神誕法事的法樂。其吟唱音樂全照經文,歷代相傳,一字無改,唱聲曲折,故俗諺稱“聰明戲仔,魯笨師公”。謂其故守傳統,不知變化。然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值得稱許。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旱龍船

湖東旱龍船,又稱“山龍船”。是靠海的湖東人民每年端午節見慣了水上龍船競渡,模仿水上賽龍船划行動作,在陸地上象徵性地劃龍船。相傳始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由鎮內民眾始創。自清代以來,多在節日和慶典活動進行。長20米,30至46人表演,演員分成兩排,站立於船中。表演時,用腰帶繫著船體,以步代舟,帶動龍船前進。在船內鑼鼓聲和指揮者的指揮下,執橈者有節奏的口呼號子作起落整齊的劃橈動作,集體操作划行,掌龍頭和舵尾者也做相應的配合動作,觀之恰似船行水上,場面熱烈,構成一幅力爭上遊,賽龍奪錦的動人畫圖,絲毫不遜在港池內溪上龍舟競渡的情景。特別是,當橈手們隨著嘹亮的哨音唱起優美的漁歌時,更造成了一個迷人的境界,漁歌有對唱、合唱。富有地方特色的旱龍船是本地民眾喜愛的文藝活動表演項目之一。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

陸豐市形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基礎,高中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相配套的教育體系。
中學:龍山中學(汕尾市直屬高級中學)、甲子中學、碣石中學、林啟恩紀念中學、博美中學、佛庇學校等。
市教師進修學校、廣播電視大學、技工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

名勝古蹟

媽祖 媽祖
汕尾陸豐海岸多沙灘,奇岩怪石,岬角與海灣錯落分布,陽光、海水、沙灘、福廟頗具特色,有“東方的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之稱。全市旅遊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伴以風光旅遊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工藝產品為主的購物旅遊資源,五者優勢互補,得天獨厚。主要旅遊景點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碣石 玄武山一金廂 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園”田尾山、 千年古剎河西清雲山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樓、甲東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陸豐福山媽祖

始建於清朝雍正九年的陸豐市城東鎮福山天后宮,是陸豐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福山媽祖石雕像位於天后宮的福山上面,整個雕像高達24.99米,雕像將由366塊雕刻的石頭堆壘而成,重達2000多噸。通過規劃後的福山天后宮,面積有68.93萬平方米,將建成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中心的主題公園,也將成為陸豐一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遊風景區。

碣石玄武山

“玄武山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佛道兩教合一的宗教場所也是粵東地區一處歷史悠久,馳名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名勝古蹟,元山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玄武山有元山寺、福星壘塔、古戲台、三台保障、太平石、麒麟石、起龍巖、龍門石、四美亭等多處勝跡,是粵東地區一處歷史悠久的景仰中心。

清雲山

清雲山位於陸豐市河西鎮西北,定光寺建於清雲山下。定光寺原稱清雲寺,,初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該寺是東江地區聞名的佛教古剎。主題建築大雄寶殿氣勢宏偉,占地700平方米。
清雲山境內還有“獅山”、“象山”、“嚴公洞”、“火口山”等傳奇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

金廂觀音嶺海濱旅遊區

觀音嶺位於碣石鎮北與金廂交界之處,因嶺上有觀音禪淙堂(水月宮)而得名。嶺下海灘長達8km,海中距岸lOOm處水深才1,5m,距岸200m水深2m。沙白、水清、浪小,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游泳海灘。嶺前奇山眾多,有周恩來、葉挺同志當年搶渡香港下海處的龍石,汕尾市境內最大的摩嶺刻“鎮海石”,明欽差大臣成大猷、鄭岳山刻“鎮海石”,“揚威止水”於鎮海石上。該處以“神、海、沙 、石”兼備而聞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粵東旅遊黃金海岸”於石上。

文化名人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傑出的農民領袖彭湃;

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首領、粵系軍閥,中國致公黨創始人陳炯明;

原中國致公黨主席、著名民主人士陳其尤及其繼任者政治活動家黃鼎臣;

廣州黃花崗七十二士之一陳潮;

明朝宰相諫議名卿葉高標;

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飲譽世界樂壇大師、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

中國戰地文學的開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家丘東平;

中國書畫學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世界書畫家協會加拿大總會副會長,國際孔子文化研究院藝術顧問羅傳殷;

著名的一代醫學名賢,地下黨員柯麟;

當代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仕祿;

中國民俗學之父鍾敬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實戈;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黃旭華;

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鄭少俊;

國家體操隊名將黃曼丹;

中國民謠樂隊“五條人”,樂隊成員阿茂和仁科;

網際網路專家、電子商務專家肖偉林;

香港東華三院前總理陳強;

陳茂孝(1943-2006 ),正字戲著名樂師、作曲家,陸豐東海油車人,師從前輩著名樂師方梅,曾任陸豐正字戲劇團副團長、陸豐皮影戲劇團副團長。他繼承了正字戲的傳統藝術精華,對正字戲唱腔音樂有深入研究。作曲的代表作有《金山戰鼓》、《三女搶板》等;

溫源寧(1899年-1984年)1946年起任國民政府駐希臘大使;

向華強(1948-)大安人,香港電影出品人、監製、演員、中國星集團主席,香港黑幫組織“新義安”的龍頭家族成員。

政治

2014年陸豐市領導班子名單: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佳
市委副書記、市長:邱晉雄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勝坤
陸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少航、何自強、陳俊鵬、顏冬青、陳俊雷、黃聲群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