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潞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東北角,總面積615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其地理位置扼上黨門戶,挾太行雄風,聯齊秦為指臂,跨燕趙為腰肢,是晉冀魯豫的通衢要衝。基本概況
潞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位於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之間,海拔高度616~1316米。西北與襄垣縣以山為界,東北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東南與平順縣谷嶺交錯。潞城全境輪廓呈不規則四邊形狀,東西長31.5公里,南北寬19.5公里,面積615平方公里。西南與長治市郊區垣川接壤.西南至長治市20公里,西北距省城太原240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623公里。
境內平原、丘陵、山區分別占總面積的15.6%、62.8%和21.6%。東部多為山區,中部多為平川,西部多為丘陵。最高點大禹垴海拔1316.1米,最低點辛安河谷海拔616米。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種有煤、石灰岩、石膏、白雲石、鋁土礦、鐵礦、水泥粘土等10多種,尤以白雲石、石膏、石灰岩、煤炭著稱。白雲石儲量約2.2億噸,占到山西省已探明儲量的90%;石膏儲量約4億噸,礦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石灰岩分布面積達310平方公里,儲量約5億噸;煤炭分布面積22.2平方公里,原煤儲量約2.4億噸。
境內河流均屬海河流域。可分為常流河和季節性河兩類;濁漳南源與濁漳河成為常流河,其它為季節河。濁漳河南源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鹿谷山),由南向北,流經長子、長治、長治市郊區安居村,自本市史回鄉曲里村入境,經宋村、東白兔、韓村、洪嶺、店上、河湃至石窟鄉曹家溝村出境,入襄垣縣至甘林村與濁漳河西源匯合。境內長17.5公里,流域面積262.7平方公里。包括城關、崇道、史回、王里堡、店上、石窟6個鄉鎮全部和東邑、合室、申莊3個鄉的部分。濁漳河古稱潞水、潞川。因其水流湍急,並夾帶黃土泥沙,故名。濁漳河分南、西、北三源。南遠發源於長子發鳩山,長133.5公里;西源發源於沁縣漳源村西北華山與伏牛山,長81.4公里;北源發源於榆社縣0柳樹溝,長129.8公里。南源與西源在襄垣縣甘林村匯合,向東流至合河口村附近與北源匯合後,稱濁漳河,是潞城、黎城和平順縣的天然分界線。自本市石樑鄉南馬村入境,流經石樑、上村、常村、續村、西流鄉潞河、古城、西流、南流,至下黃鄉辛安村出境。境內長20公里,流域面積為352.24平方公里。境內還有大南河、百里灘河、漫流河等十多條主要支流。
潞城屬暖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均氣溫9.5℃。年均降雨量503.7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434.9小時,年無霜期176天。發展高效立體農業條件優越。
行政區劃
潞城市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潞華街道、成家川街道、店上鎮、微子鎮、辛安泉鎮、翟店鎮、合室鄉、黃牛蹄鄉、史迥鄉。歷史沿革
潞城是長治地區唯一的縣級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集居,播下了文明禮儀的火種。商殷時代就有“微子國”、“潞子國”之稱,秦置潞縣,屬上黨郡,北魏時代為刈陵縣地,隋開皇十六年開始稱潞城縣,唐天佑二年改為潞子縣,五代復稱潞城縣。
古史記載,早在黃帝時期就有炎帝的後裔參盧受封於今潞城市一帶,建立了潞國,他的子孫遂以“路”為氏。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附近長治市百穀山神農廟、長子縣神農泉、熨斗台炎帝廟、高平市炎帝陵等眾多炎帝文化遺蹟的歷史淵源。
到商代武丁以後,商王朝與西北部的鬼方、土方、昌方等邦國的戰爭時有發生,這些邦國都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其中鬼方的一支叫西落鬼戎就活動在今潞城市一帶。《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後漢書·西羌傳》也印證了這一史實:“及子委歷,遂伐西落鬼戎。”陳夢家等先秦史專家認為“落”即“潞”,並指出:“武丁卜辭中所見的多方與諸國,尤其是與商王國敵對的方國,多在晉南,即漢代的河東郡,一部分在上黨郡。”“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後稱為‘北戎’、‘北蠻’、‘赤狄’的;有些則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會已進步到了高一級的形式。如隗姓的隗、潞———鬼方、狄。”
到春秋時期,隨著人們對狄人的認識,把狄人分稱為赤狄、白狄、長狄等部族。其中赤狄又以其所處的地名分為潞氏、甲氏、留吁、鐸辰、薔咎如等族群。據考證,赤狄人最鮮明的特色是崇尚紅色,身著紅衣,故名赤狄,這顯然是受到華夏文化的影響,華亦赤也。從晉獻公到晉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間,赤狄與晉國的衝突、交往從未間斷。晉成公為了和赤狄中最強大的潞子國(即潞氏)表示睦鄰誠意,曾把自己的女兒伯姬嫁給其國君潞子嬰,通過和親換得暫時安寧。公元前594年,潞子國權臣酆舒逼迫國君絕晉之好,並誣伯姬以罪,殺害了她,又裝作不小心打傷潞子嬰的眼睛,潞君力不能制,只好求救於晉國。晉景公聽說自己的親姐姐被殺,怒不可遏,便欲立即發兵討伐潞子國,眾大夫一齊勸諫道:“不行,酆舒有三大優勢,不如等他退位以後再作打算。”這時只有大夫伯宗支持景公出兵,他從晉國長遠利益考慮闡明道理,羅列了狄人酆舒的五大罪狀作為征伐理由:不祭祀祖先,一也;嗜酒群飲,二也;強占黎侯國土,三也;殺我伯姬,四也;傷潞君的眼睛,五也。這年六月,晉景公派大將荀林父興師問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樑村)大敗潞軍,隨之殺酆舒,滅潞國。第二年,晉又派大將士會伐滅甲氏、留吁、鐸辰。公元前588年,最後擊潰赤狄餘部,才徹底清除了赤狄侵擾,將上黨地區統歸晉國疆域。到現在潞城市的古城村還有春秋潞子國都城遺址,續村有潞子嬰墓,石樑村有曲梁之戰古戰場,潞祠山有潞子嬰祠等潞氏文化遺存。
戰國時期,潞子國故地稱為“潞”或“露”,為韓國上黨十七邑之一。當時,潞、露二字可通假,當前仍有存世的韓國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西漢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縣,屬上黨郡。西晉時期,潞縣一度為上黨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縣為刈陵縣,縣治在今黎城縣古縣村,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從刈陵縣劃出南部區域置潞城縣,縣治設在今潞城市區。“潞城”縣名始此。
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權臣朱溫為避其父朱誠名諱,改潞城縣為“潞子縣”,同時還有翼城縣改“澮川縣”,晉城縣改“丹川縣”,黎城縣改“黎亭縣”等等。五代唐時才都恢復了原名,潞子縣也復名為潞城縣。1954年4月,潞城縣與長治縣合併為潞安縣,縣人民政府駐長治。1958年11月,撤銷潞安縣,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長治市和黎城縣。1962年3月,恢復潞城縣。1994年4月26日,撤縣設潞城市。
自然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共83種,其中:獸類(珍惜獸類、毛皮用獸類、益獸類、鼠害獸類)15種,鳥類(肉用鳥類、常見鳥類、益鳥類)23種,爬行類(蛇、壁虎)2種,兩棲類(黑青蛙、林蛙、綠青蛙、蛤蟆)4種,水生類(憋、黃鱔、小魚、泥鰍、蝦、貝殼、螺等)7種,蟲類(藥用蟲類、益蟲類、害蟲類)32種。
全市水資源總量為6.78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河川徑流量為5.84億立方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0.94億立方米,河川徑經量為0.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711億立方米,重複水量為0.541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少有的富水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約3652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倍和6倍。其中聞名三晉的辛安泉是華北第二大泉,泉口標高海拔600-640米,泉群年平均流量為11.9立方米/秒,水質優良,屬高鍶低鈉型不含二氧化碳的純天然礦泉水。
境內礦藏資源比較豐富。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炭、石灰岩、熔劑白雲石、石膏、耐火粘土、水泥粘土、磚瓦粘土、陶瓷粘土、硫磺礦、冰州石。金屬礦石有鐵礦石、銅礦等。其中,白雲石礦藏面積約20平方公里,儲量約2.2億噸;石膏礦藏面積約10平方公里,儲量為2327.5萬噸;礦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石灰岩分布面積約310平方公里,儲量約5億噸,其中。水泥石灰岩儲量1.7億噸,溶劑石灰岩儲量為0.7億噸,電石石灰岩儲量為1.5億噸。
全市國土面積615平方公里,約合92.2萬畝,其中耕地約52.1萬畝,園地約1.1萬畝,林地約5.5萬畝。
城市建設
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
覆地的變化,形成了“天藍、地綠、城美”的文明整潔的城市風貌。城市面積由3平方公里發展成現在的近8平方公里,相繼貫通了中華大街、南華大街、西華路、學府東街、高速公路和王曲電廠連線線,總長度達19.7公里,形成了“四橫四縱”的城市道路交通框架;新建了世紀廣場、府前廣場、越人公園、街心公園、商貿廣場、城市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公益設施,建成了潞城大酒店、老幹部活動中心及國稅、地稅大樓、人行、農行辦公樓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高;拓寬延伸了城市西北、西南排洪渠,城市防洪能力達到50年一遇的標準;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開展了大規模的綠化活動,高標準綠化了迎賓大道,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遊園綠地24處,城市綠地率2004年達33.3%,人均公共綠地由無增加到8.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5.3%。2004年,順利通過了省級園林城市的評審。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關係廣大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項目,全市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通水泥(油)路、通程控電話、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的“五通”目標。社會經濟
潞城市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邯長鐵路橫貫東西,太焦路直穿南北,207、309兩條國道與長榆線、甘林線兩條省道從境內通過,長治機場坐落在我市南郊,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形成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全市鄉村全部開通光纜工程,通訊設施屬全國一流。
潞城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全市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地下資源有石灰岩、石膏礦、白雲岩、水泥粘土、鐵礦石、鋁土礦等10多種。
潞城廠礦聚集,產品優質。年產90萬噸複合肥的亞洲最大複合肥生產基地——天脊煤化集團,年產75萬噸高標號水泥的晉牌集團等國、省、地市企業在我市安家落戶。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亞洲最大火力發電廠——王曲電廠和年產10萬噸的長治電解鋁廠即將在潞城動工興建。一個以煤焦、化工、建材、冶金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新興城市正在崛起。
潞城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廣闊。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鞏固,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經過放小搞活的改革措施,市直工業充滿活力。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名列全省八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趨完善。財政收入1999年達到1.25億元。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高,整體跨入全省小康縣(市)行列。當前,全市人民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壯企強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三大戰略和建設縣級強市、寬裕型小康市、三晉一流文明市的宏偉目標而努力拚搏。
旅遊觀光
在長達3000年的文明史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合室黃龍洞遺址留下舊石器時代先人的足跡;潞河嬰兒墓群的出
土文物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習俗風範;辛安原起寺及其青龍寶塔凝聚著唐宋時期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南流湧泉、濁漳飛虹和盧山疊翠、微子清風等新老八景凸現出域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神頭之戰遺址、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等革命文物,載錄著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境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共56科25屬212種。其中天然木本植物26科25屬48鍾,草本植物30科150餘種,苔蘚與菌類植物共14種。喬木樹種主要有油松、白皮松、側柏、山楊、小葉楊、旱柳、河柳、椴樹、樺樹、山杏、山桃、杜犁等。灌木種類約有30餘種。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類30餘種,豆科類15種,菊科類12種,百合科類7種,唇形科類5種,其他科類20種。苔蘚與菌類主要有苔蘚、松蘑菇、木耳、馬皮泡、地衣等。境內藥用植物較豐富。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
太原市 | 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
大同市 | 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
陽泉市 | 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
長治市 | 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
晉城市 | 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
朔州市 | 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
晉中市 | 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
運城市 | 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
忻州市 | 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
臨汾市 | 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
呂梁市 | 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