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

山杏

山杏(學名:Prunus armeniaca),又稱杏子,是李屬李亞屬植物,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杏的學名指出:西方人對杏的認識,乃源於亞美尼亞。事實上,杏廣布於東亞及中亞。一般入藥的杏,就是杏的果仁,有生津、解毒、清熱之效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描述一

山杏山杏

喬木,高1.5~5米;樹皮暗灰色,縱裂,小枝暗紫紅色,被短柔毛或近無毛,有光澤。單葉,互生,寬卵形至近圓形,長3~6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驟尖,基部截形,近心形,邊緣有鈍淺鋸齒,兩面近無毛;葉柄長1~3厘米,被短柔毛或近無毛;托葉膜質,極微小,條狀披針形,邊緣有腺齒,被毛,早落。花單生;萼筒鍾狀,萼片5,矩圓狀橢圓形;花瓣5,粉紅色,寬倒卵形;雄蕊多數,長短不一;雌蕊1,子房密被短柔毛,柱細長。果近球形,直徑約2厘米,密被柔毛,頂端尖;果肉薄,乾燥,離核;果核扁球形,平滑,直徑約1.5厘米,具背棱和腹棱。花期5月,果期7~8月。

描述二

落葉喬木;闊卵形或圓卵形葉子,邊緣有鈍鋸齒;近葉柄頂端有二腺體;淡紅色花單生或2-3個同生;圓、長圓或扁圓形核果,果皮多為金黃色,向陽部有紅暈和斑點;暗黃色果肉,味甜多汁;核面平滑沒有斑孔,核緣厚而有溝紋。

描述三

山杏山杏

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樹皮暗灰色;小枝無毛,稀幼時疏生短柔毛,灰褐色或淡紅褐色。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長(3)5-10厘米,寬(2.5)4-7厘米,先端長漸尖至尾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葉邊有細鈍鋸齒,兩面無毛,稀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2-3.5厘米,無毛,有或無小腺體。花單生,直徑1.5-2厘米,先於葉開放;花梗長1-2毫米;花萼紫紅色;萼筒鐘形,基部微被短柔毛或無毛;萼片長圓狀橢圓形,先端尖,花後反折;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紅色;雄蕊幾與花瓣近等長;子房被短柔毛。果實扁球形,直徑1.5-2.5厘米,黃色或桔紅色,有時具紅暈,被短柔毛;果肉較薄而乾燥,成熟時開裂,味酸澀不可食,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核扁球形,易與果肉分離,兩側扁,頂端圓形,基部一側偏斜,不對稱,表面較平滑,腹面寬而銳利;種仁味苦。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長習性

適應性強,喜光,根系發達,深入地下,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點。在-30℃至-40℃的低溫下能安全越冬生長,在7-8月乾旱季節,當土壤含水率僅達3-5%時,山杏卻葉色濃綠,生長正常。在深厚的黃土或沖積土上生長良好;在低溫和鹽漬化土壤上生長不良。定植4-5年開始結果,10-15年進入盛果期,壽命較長。花期遇霜凍或陰雨易減產,產量不穩定。常生於乾燥向陽山坡上、丘陵草原或與落葉喬灌木混生,海拔700-2000米。

分布範圍

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河北山西等地。生於乾燥向陽山坡上、丘陵草原或與落葉喬灌木混生,海拔700-2000米。蒙古東部和東南部、蘇聯遠東和西伯利亞也有。

主要品種

名稱 簡介
駱駝黃杏 原產於北京地區,是極早熟的鮮食品種,其果實生長發育期僅55天。
旬陽荷包杏 陝西省泰巴山區一個早中熟品種,其果實生長發育期約65-75天。
臨潼銀杏 原產於陝西省臨潼縣,是中熟地方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期75天(從開花至果實成熟)。
唐汪川大接杏 原產於甘肅省東鄉縣唐汪川,是晚熟鮮食品種。其果實生長發育期90天。
仰韶黃杏 原產於河南澠池,系中熟地方品種。果實生長發育期70~80天。
巴斗杏 原產於安徽省淮北地區肖縣徐里。是地方古老品種,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栽培歷史。

藥用價值

入藥部分

種子入藥。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曬乾備用。中藥生用(用時置沸水中燙後,除去種皮,曬乾)或炒用,或製成霜用。
蒙藥生用。

藥材鑑別

山杏山杏

性狀 種子呈心臟形略扁,長1~1.5厘米,寬約1厘米左右,頂端漸尖,基部鈍圓,左右不對稱。種皮紅棕色或暗棕色,自基部向上端散出褐色條紋,表面有細微縱皺,尖端有不明顯的珠孔,尖端一側,有一淺色稜線狀的種臍,合點位於底端凹入部,自合點至種臍,有一顏色較深的縱線,是為種脊。種皮薄,內有乳白色肥潤的子葉兩片,富油質,接合面中間,常有空隙,胚根位於其尖端。味苦,有特殊的杏仁味。

鑑別種子橫切面:種皮的表皮為一層薄壁細胞,散有近圓形的橙黃色石細胞,其下為多層薄壁細胞,有細小維管束;外胚乳為一薄層頹廢細胞,內胚乳為一至數層方形細胞,內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子葉為多角形薄壁細胞組成,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化學成分

種子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約3%,脂肪油(杏仁油)約50%,蛋白質和各種游離胺基酸;尚含苦杏仁酶(Emulsin)及△24一膽甾醇、雌性酮(Estrone)及 α一雌二醇(α一Estradiol)。

藥理作用

山杏山杏

本品含苦杏仁甙,經消化道可被胃酸或苦杏仁酶分解,產生氫氰酸,吸收後出現中樞鎮靜及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低濃度時能減少組織耗氧量,反射性地加深呼吸,使痰易於排出。苦杏仁甙還有止咳作用。過量則產生組織窒息,首先是中樞神經損害,出現眩暈、頭痛嘔吐心悸、瞳孔散大、驚厥,以致呼吸衰竭而迅速死亡,須立即靜脈注射亞硝酸鈉,然後緩慢靜脈注射硫代硫酸鈉急救解毒,

主治

中藥治咳嗽氣喘,痰多不利,腸燥便秘
蒙藥治感冒咳嗽哮喘,“希日烏素”症,便秘,脫髮。

用量用法

中藥4.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蒙藥多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本品內服不宜過量,以免中毒。大便溏泄者慎用。

1.杏子一定不能空腹吃,因為空腹食用杏子會對胃造成極度損害。

2.杏子一天最好吃4-5個不能過多食用。俗話說“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

3.杏子不宜與生濕類食物(如肥豬肉、鴨肉等)同吃。

4.杏子具有很好的熱性和滑胎性,因此孕婦不宜食用。

豐產栽培技術

概述:

山杏為薔薇科李亞科李屬灌木。具有順應性強,抗旱、耐寒,對土壤前提綱求不嚴等優良特徵。跟著近年來山杏杏仁價值的不竭晉升,加上國家重點生態工程,人工山杏林的栽培也獲得普遍正視,栽培面積也逐年提高。經由過程選擇良種壯苗,實施集約化栽培打點法子,實現山杏優生豐登。

要點:

(一)培育良種壯苗

山杏山杏

1、母樹林的選擇及種子採集,選擇發育健壯、樹冠正常、健壯量年夜、沒有病蟲害的樹作為母樹。種子成熟時採集。

2、苗木培育。選擇地勢平展、土質較肥饒能灌能排的地塊育苗。秋季翻耙,深度為20-25厘米,翻耙後平整。可秋播也可春播。春季播種須進行種子措置。土壤結凍前,先將種子浸泡二天消毒後,種子與3倍濕沙混拌勻後下坑,坑深80--100厘米,上面蓋20--30厘米厚土。等到第二年4月初,把種子從坑內掏出背陰處堆放,用塑膠布蓋上,經常翻動,等1/3種子裂嘴後,播種。播種量為每畝50公斤擺布,播種時刻為4月中、下旬。秋季播種的,種子浸泡消毒後即可播種。增強打點,要實時灌水、中耕、除草、間苗,每畝留苗3萬株擺布。

(二)造林

選擇土層較厚,土質鬥勁好的山地陽坡或平緩沙沼地造林,宜進行喬、灌混交林。造林苗木要根系發家、芽豐滿、無病蟲害和機械危險的壯苗。從起苗、運苗到栽植,注重保濕,嚴禁失蹤水,每畝栽植111-222株。荒地造林在前一年雨季整地。整地栽植體例同常規造林。退耕還林地無須整地,栽植後澆透水。造林第一年要視旱情當令澆水,確保成活。

(三)豐登手藝

山杏山杏

1.山杏林樹下打點。為了促進樹木發展提高產量,必需除草鬆土深翻熟化土壤,深翻體例有環狀深翻、隔行深翻和擴穴等。幼樹可採用穴狀或行間中耕的形式進行鬆土,在坡度較年夜的山地可採用穴狀鬆土,每年進行2-3次;對山杏的成林,在坡度較年夜的處所,要每年刨1-3次樹盤。春、雨、秋都可進行。春季刨樹盤在杏樹發芽前;夏日刨樹盤在果實採收後;秋季刨樹盤在結凍前進行。

在坡度較年夜的丘陵山地,可配套整地工程。

修撩壕、年夜魚鱗坑和修水平溝等,周全節制坡地的水土流失蹤。

2.山杏樹體打點。山杏樹噴施植物發展調節劑和微肥,可以顯著提高座果率,增添產量。可選用稀土1000ppm、磷酸二氫鉀50ppm、防落素25ppm、硼酸0.3%等,在山杏開花期和幼果膨年夜期噴施。

施基肥。一般在土壤上凍前或初春,每株施農家肥50公斤,混入尿素0.5公斤。施肥後要澆足水。花後追施速效肥,每畝施鱗酸二銨10公斤,以提高座果率,促進幼果發展。

 山杏 山杏

3.花期防霜。4月中至5月上旬,山杏花和幼果易遭晚霜風險,造成減產或絕收,所以要提前做好防霜。一般在山坳里設放煙堆,一畝地可設2-3個,發煙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用柴草和秸桿堆放後,最外面用土壤籠蓋,留好出煙口。按照當地氣象形象預告,在降霜前焚燒散煙,形成煙幕。

4.平茬更新。山杏栽植後2-3年功效,5-6年後進入盛果期,15-20年後進入衰老期。此時,就需要平茬更新,體例是在土壤封凍後,用利斧或快鎬將山杏地上部門貼地砍去,然後埋上土堆,待翌春從頭萌芽。山杏平茬後新枝萌櫱興旺,需抹芽定株,一般每叢選留2-4條發展健壯、方位好的新枝定向培育。 .

高產措施

一、平衡能量
山杏樹最易出現流膠流水病,流膠流水的同時又造成枝條瘋長現象,造成營養流失。不少果農採用傳統的技術環剝和激素殺梢,此方法對樹傷害特大。最近促花王2號是國內唯一能使瘋狂旺長的枝梢能量轉換為果實瘋狂發育的生殖能量。

二、防病蟲害

病蟲害常造成果實爛果,枝梢生長衰弱,葉片變黃,嚴重時造成樹枯死。要想獲得高產量,防治病蟲害必須加大力度。流膠流水病是山杏樹發生最嚴重的病害,防治保護不好,樹勢難以恢復,營養供應不上造成產量下降。一旦發現流膠病,及時除去膠污,塗抹活性劑“護樹將軍”,破壞樹內果膠合成物質,抑制膠污產生,徹底根除流膠病。通過對樹體塗抹護樹將軍,可迅速形成一層保護膜,窒息性殺菌,防治多種皮層病斑。

經過果農對以上兩種措施的實踐證明,採取這種科學的管理方式,能使山杏樹勢強旺,結大果,結好果,提高果品質量。

育苗造林技術

種子容器育苗

 山杏 山杏

1、種子選擇:選擇籽粒飽滿、成熟度高、品種一致、無病蟲害、大小均勻的種子作為育苗種子

2、種子沙藏:育苗前一年12月底把採集好的山杏種核用清水浸泡2~3天,然後按種核和濕沙1:3的比例拌勻,濕沙的含水量以60%為宜,堆放在背陰避風處沙藏80~100天。

3、容器選擇:選用高12cm、直徑8cm的塑膠育苗杯。每畝約需育苗杯11萬個。

4、育苗地選擇:選擇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有灌溉條件的地塊,並將地塊整成寬1.2m,長度依育苗量而定的育苗畦。

5、配製營養土:在整好的育苗畦內下挖15cm取表土,拌入腐熟的農家肥製成營養土,每畝需農家肥4000kg。將制好的營養土裝入育苗杯內,裝土高8~9cm。

6、播種:4月上中旬,當沙藏的種核有70%開裂露芽時開始播種。每個杯內播一粒,然後在種核上覆土2~3cm,將播入種核的育苗杯垂直、緊密的排列到育苗畦內,灌一次透水。待水滲後用細土將育苗杯間的縫隙填嚴,防止透風失墒

7、肥水管理:播種後到幼苗出土要經常噴水,保持育苗杯內土壤的濕度。幼苗出土後,2~3天灌一次水。當苗木長到15cm時,可適當加大灌水量。苗木生長期追肥2~3次。前期以氮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10~15kg;6月後以磷鉀肥為主,每畝施用磷酸二氫鉀10kg,以加快苗木生長和木質化。

幼苗容器育苗

採用苗圃中達不到出圃標準、大小均勻的幼苗,定乾2~5cm,並進行修根,植入營養杯中。同時在杯底打3~5個孔,以利根系生長。

造林

山杏山杏

1、整地:荒山荒坡土層較薄,造林前一年要進行水平溝或魚鱗坑整地,積累水分。

2、起苗:容器苗經過三個多月的生長,就可起苗移栽,起苗前灌一次透水,以防止育苗杯內土坨鬆散傷及根系,也可保證苗木定植後的前期水分供應。

3、栽植:苗木定植應選擇雨後進行。首先挖深15cm的定植穴,將容器苗植入穴內,土坨面要低於地面,最後覆土踏實。

定植後苗木保留15~20cm截乾,將上部幼嫩部分剪去,以減少水分蒸發,確保苗木成活。 .

薔薇科·杏屬植物

屬(Armeniaca),薔薇科,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分布於東亞、中亞、小亞細亞和高加索。我國有了種,分布範圍大致以秦嶺和淮河為界,淮河以北的栽培漸多,尤以黃河流域各省為其分布中心,淮河以南樹栽植較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