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情況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的比例超過30%。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受全球棕櫚油種植面積擴張以及成熟棕櫚油麵積提高等因素影響,2012年全球棕櫚油產量繼續增加,或創下歷史新高。
2012年年底,國內棕櫚油現貨市場回暖,主要是“兩節”需求啟動刺激終端貿易商加快採購。但與此同時,國內棕櫚油進口到港速度加快,遠超需求增加量;棕櫚油進口成本下滑,遠期預期更低。
主要產地
棕櫚油又稱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為不幹性油。油棕果原產於非洲西海岸,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各國開始大量種植,到80年代東南亞的油棕面積和產量都已超過非洲,其中馬來西亞的產量已占世界產量的50%以上,印度尼西亞也占20%左右。20世紀20年代我國曾從馬來西亞引種海南島,後來台灣、雲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均有種植,但產量不多。20世紀70年代以來,棕櫚油產量是各種植物油脂中增長最快的,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國際植物油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國由於受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生產發展緩慢,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大量進口,進口量占世界棕櫚油貿易量的15%以上。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最多可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豬油和牛油等。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係,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油棕樹最早源自西非。工業棕櫚油是紅色的,從棕櫚樹皮提取,而棕櫚仁油是白色的,從裡面的核心提取。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生產過程是複雜的。主要經過以下幾個工序:除菌、提煉、漂白、除臭。
最後,我們送去存儲之前得到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
棕櫚樹的種植始於19世紀初,那時英國工業革命創造對蠟燭製造和機械用潤滑劑對棕櫚油的需求。
剛開始棕櫚油由西非農民供應,緊接著1848年荷蘭殖民者把棕櫚油種植帶到爪哇。1910年英格蘭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爾頓和銀行家亨利美在馬來西亞創辦了森達美公司,種植棕櫚樹生產棕櫚油。
棕櫚油是世界用量領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他競爭對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櫚仁油和橄欖油。然而,2004年以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總用量首次超過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中國是全球食用油消費第一大國,每年食用油的消費總量高達2500多萬噸。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近一步引發了社會對糧油產品的關注。
與其他油種的“依賴進口模式”不同,在棕櫚油市場中國以國家糧油安全戰略為基本出發點,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而位於渤海之濱的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聚龍集團”),便是準確捕捉市場先機的佼佼者。
早在2006年底,聚龍集團便遠涉印度尼西亞,在世界最大的棕櫚油原產地建起了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棕櫚種植園。經過十數年的努力,聚龍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棕櫚油貿易領域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內企業。
截止2014年,聚龍集團在加里曼丹島上已擁有13萬公頃棕櫚種植用地,其中5萬公頃種植完畢,總產能120噸/小時的兩座配套壓榨廠投入使用,累計投資超過3.4億美元,解決當地6500人就業。2012年聚龍集團在國內棕櫚油市場銷售占比達20%,年度油脂經營總量超過100萬噸,銷售收入總額達142億元。
提取工藝
人們通過水煮、碾碎、榨取的過程,可以從棕櫚果肉中獲得毛棕櫚油(CPO)和棕櫚粕(PE);同時在碾碎的過程中,棕櫚的果子(即棕櫚仁)被分離出來,再經過碾碎和去掉外殼,剩下的果仁經過榨取得到毛棕櫚仁油(CPKO)和棕櫚仁粕(PKE)。油棕果實中含兩種不同的油脂,從果肉中獲得棕櫚油;從棕櫚種子(仁)中得到棕櫚仁油,這兩種油中前者更為重要。以上所有的這些產品,均被有效的套用於食品、化工、農業等領域。可以說棕櫚是一種很好的經濟類植物。經過上述初級階段的榨取之後,毛棕櫚油和毛棕櫚仁油被送到精煉廠精煉,經過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成為色拉級的油脂-精煉棕櫚油(RBDPO)及棕櫚油色拉油(RBDPKO)。經過精煉的棕櫚油在液態下接近於無色透明,在固態下近白色。此外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棕櫚油還可以經過進一步的分餾、處理,形成棕櫚油酸(PFAD)、棕櫚液油(簡稱OLEAN)、棕櫚硬脂(簡稱STEARINE或ST)。油棕果實里含有較多的解脂酶,所以對收穫的果實必須及時進行加工或殺酵處理,棕櫚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較多的游離脂肪酸,酸值增長很快,因此要及時精煉或分提。
棕櫚油中富含胡蘿蔔素(0.05%-0.2%),呈深橙紅色,這種色素不能通過鹼煉有效地除去,通過氧化可將油色脫至一般淺黃色。在陽光和空氣作用下,棕櫚油也會逐漸脫色。棕櫚油略帶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羅蘭香味。常溫下呈半固態,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國際市場上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棕櫚油叫做軟油,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棕櫚油叫硬油。
營養成分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作為一種飽和度較高的油脂,棕櫚油曾經被推測有可能會增加人體血清中膽固醇含量。但經過許多專家進一步的實驗論證,發現食用棕櫚油不但不會增加血清中的膽固醇,反而有降低膽固醇的趨勢,原因是大量研究數據顯示,不同的飽和脂肪酸對血脂的影響是不同的,棕櫚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膽固醇提高的物質在棕櫚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櫚油中富含的天然維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類胡蘿蔔素(500-700mg/kg)和亞油酸(10%)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益。一些研究人員曾針對不同的人種(歐洲、美洲、亞洲)分別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棕櫚油是一種完全符合人體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
特點
棕櫚油在常溫下呈半固態,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市場上常把低酸值的棕櫚油叫做軟油,高酸值的油則叫做硬油。1、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穩定性較好,不容易發生氧化變質,煙點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適。
2、可將棕櫚油進行分提,使固體脂肪與液體脂肪分開。其中固體脂可用來代替昂貴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體油脂用作涼拌或烹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經分提的棕桐油用於制皂工業。用棕櫚油生產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較強的去污能力。
3、棕櫚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500—700ppm)和維生素E(500—800ppm)。為了進一步提高棕櫚油的營養價值,研究提高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工作已在積極進行,國外在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鮮的棕櫚仁油呈乳白色或微黃色,有如固體的稠度,具有令人喜愛的核挑香味。棕櫚仁油在貯藏時容易氧化分解,氣味變得辛辣。
主要用途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像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全球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這兩個國家的棕櫚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80%以上。
58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比重:(60℃/20℃水)0.882,皂化值mgKOH/g:193,透明度:80℃澄清透明,氣味、滋味:棕櫚油固有氣味、口感良好,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水分及揮發物%:0.04,雜質%:0.043,熔點℃:57.6,游離脂肪酸(以棕櫚酸計)0.25%,酸值mgKOH/g:0.40,不皂化物%:1.0,過氧化值meq/kg:5.26,碘值(韋氏法):40gI/100g。脂肪含量%:≥99%,成分中棕櫚酸(C16:0)占67.056%,硬脂酸(C18:0)占4.905%,油酸(C18:1)占17.116%,亞油酸(C18:2)占3.942%。質量符合GB15680-2009標準要求,可廣泛面向化工行業,可作為生產肥皂、洗衣皂、水晶肥皂、生物柴油、潤滑劑、造紙助劑,工藝蠟燭,氫化油,硬脂酸,甘油等生產原料。
52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70℃/25℃水)0.875(2)硬價,gI/100g:51(3)皂化價,mgKOH/g:189(4)透明氣味、口感良好(6)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7)水分及揮發物%:.07(8)雜質%:0.09(9)熔點℃:52(10)酸價,mgKOH/g:0.40(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碘價(韋氏法):40gI/100g。
44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60℃/25℃水)0.880(2)硬價,gI/100g:53(3)皂化價,mgKOH/g:187(4)透明度:5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06(8)雜質%:0.05(9)熔點℃:44(10)酸價,mgKOH/g:0.28(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
33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50℃/25℃水)0.893(2)硬價,gI/100g:54(3)皂化價,mgKOH/g:184(4)透明度:4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味、04(8)雜質%:0.04(9)熔點℃:33(10)酸價,mgKOH/g:0.18(11)不皂化物。
24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40℃/25℃水)0.902(2)碘值gI/100g:56(3)皂化值,mgKOH/g:180(4)透明度:3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味、口感良好(6)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7)水分及揮發物%:0.03(8)雜質%:0.03(9)熔點℃:24(10)酸值mgKOH/g:0.16(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符合國家食品新標準要求,可廣泛面用於食品行業。
變身生物航煤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4年2月12日向中國石化頒發了我國首個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准書,標誌著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航煤產品獲得了商業化套用的“門票”。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此次獲得適航批准的1號生物航煤以棕櫚油和餐飲廢油為原料。
保管方式
在棕櫚油里,酸的形成是由於棕櫚果實中脂肪酶或脂肪酸過氧化氫酶兩者中任何一種水解所導致。在未破損的果實中,游離脂肪酸是很低的,但一旦細胞破損,果實脂肪酶活化,在初期游離脂肪酸會急劇上升;而後,游離脂肪酸上升減緩,直到脂肪酶活性鈍化才停止。棕櫚油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水平,實際上取決於這樣三個因素:果實的不成熟程度(過於成熟的果實卻易損傷);果穗預處理(殺酵)達到的程度;以及收穫和脂肪酶鈍化之間遲延的時間。在制油時輔以除去鐵質,這樣可以間接控制氧化作用。同時注意對促使油脂氧化的一切環境條件加以控制。輸送機、提升機定期進行清理;防止由種植地帶來的泥土和破碎物對油造成污染。切勿採用銅、黃銅、青銅的配件,防止銅和油的接觸。其原因是銅是一種強氧化劑。在不妨害取油的前提下,儘可能保持較低的溫度。同時,儘量使油少暴露在空氣中。
在貯藏期間,在工廠真空乾燥工段後面可裝冷凍機,使油在進入儲罐之前,溫度降到45-50℃。油裝進罐後,對罐內充入惰性氣體(二氧化碳、氮氣)。也可以在油中加入些抗氧化劑,鈍化微量金屬,以消除油脂貯藏過程中的氧化作用。另外,採用大容器儲油時,氧化作用亦能控制,也減少裝卸時油的飛濺。
在運輸和卸貨時的注意事項:第一,罐的塗料採用環氧樹脂,在裝油前要對罐的清潔進行檢查。第二,用惰性氣體噴布和覆蓋。第三,油的裝載不外濺。第四,船運期間油溫保持在32-40℃。裝貨前加熱油使其溫度上升,速率每24小時不超過5℃。第五,油的裝船溫度不超過55℃。第六,脫臭棕櫚油運到終點時,在那裡裝入塗有環氧樹脂的油罐中並充入氮氣。
生產貿易
全球油料市場主要被大豆、棕櫚油、葵花籽和油菜籽四種作物所主導。2005年,全球油脂生產已經達到了1.39億噸,比上一年增加了900萬噸,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全球油脂需求量約為5100萬噸,到已經增長了近2倍。在油脂中,植物油占到了整個油脂總量的82%,其餘由黃油、豬油、牛脂和魚油等構成。儘管近些年來油脂產量總體在不斷增加,但是動物油脂的產量基本上維持不變,油脂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植物油脂,在所有植物油中,棕櫚油近十年的增長最為顯著。生產情況
棕櫚油產量在近幾年出現了快速增長,產量增長的原因在於耕地面積的增加和產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櫚油產量不足1000萬噸,而在1997年以前,產量也只是小幅增長,從1000萬噸向2000萬噸小步邁進。1998年開始,全球的棕櫚油產量隨著東南亞棕櫚油產量的快速提升而實現了飛躍性增長,截至到2006年,全球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3500萬噸,相當於50年代產量的7倍。食用棕櫚油和棕櫚油工業用途的擴展推動了棕櫚油產量的迅猛提升,相對其他油類產品低廉的價格、世界及部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棕櫚油用量的高峰,從而推動了東南亞棕櫚種植業的蓬勃發展。自1995年以來,世界棕櫚油產量大幅增長,按照的增長速度,有望超過豆油產量。世界上有約20個國家在生產棕櫚油,主要生產國只有三個,他們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奈及利亞,這三個國家的總產量占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
生產國家
東南亞國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但雨水豐富,適於規模化種植油棕,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全球兩大棕櫚油生產國。過去十多年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出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這兩個東南亞國家生產的棕櫚油占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6%以上。1、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其棕櫚油產量將近世界總產的45%。馬來西亞棕櫚樹的種植面積約占全國耕地的1/3,達250萬公頃。1985年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基本上在500萬噸左右徘徊,在2005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520萬噸,產量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增長為原來的三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積大幅提高,2006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也維持在1500萬噸左右。
2、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
印度尼西亞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櫚油生產大國,2005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占全球棕櫚油總產量的41%。隨著馬來西亞適於棕櫚樹生長的農業耕地越來越少,棕櫚油產量的增長已經轉移到了印度尼西亞。在過去十多年中,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也增長為近原來的三倍。1997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比印度尼西亞的產量高出了360萬噸,但是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至2006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了馬來西亞。由於氣候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下降,而印度尼西亞棕櫚樹進入旺產期,單產提升,並進一步擴張種植園,總體上來看,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更具增長潛力。
貿易狀況
在世界油脂貿易領域,棕櫚油通常引導著大豆油,在出口市場上處於領導地位。在上個世紀60年代,棕櫚油在世界油脂貿易中並不突出,當時的主要貿易油脂為大豆油和動物油脂。到了1993年,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棕櫚油貿易量占全球油脂貿易量比重從1970年的10%增長到1977年的20%,1985年達到了30%水平。1997年,世界棕櫚油的總產量為1741萬噸,而出口量達到了1134.6萬噸。截止到2006年,棕櫚油貿易量占世界油脂貿易總量的比重超過50%。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其棕櫚油總產的90%被用來出口,馬來西亞出口的棕櫚油只有很少量屬於未經提煉的毛棕櫚油。1985年以前,馬來西亞幾乎控制著整個棕櫚油的出口市場。1986年,馬來西亞毛棕櫚油的生產量為454萬噸,占同年世界棕櫚油產量的60%,出口的棕櫚油占世界棕櫚油出口量的68%。1996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為88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53%,出口量為732.5萬噸,占世界總出口量的64%。隨著近幾年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份額的不斷增加,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占全球一半份額左右。2005年全球棕櫚油總出口量達到了2630萬噸,其中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達到1345萬噸,占49%,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為1030萬噸,占39%。
世界棕櫚油出口市場的88%份額被這兩個主產大國牢牢控制著。此外,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加坡、哥倫比亞等其它國家和地區也生產、出口一定數量的棕櫚油。
消費狀況
近些年來,動物油脂消耗量在全球油脂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從80年代末的24%下降到17%,而受到世界人口增長和人均消費增長的驅動,植物油脂的消耗卻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長。地域性的油脂消耗比例是向已開發國家傾斜的,世界上75%人口聚集在亞洲和非洲地區,但占世界人口少數的歐洲和美洲卻消耗掉40%的油脂總量。隨著經濟發展,開發中國家的油脂增長潛力要高於已開發國家。2001年,全球棕櫚油消費量為2400萬噸,自1995年以來,棕櫚油消費出現急劇增長,到了2005年,全球棕櫚油的消費量達到了3300多萬噸,5年的消費增幅達到38%。總體上,棕櫚油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歐盟也提高了棕櫚油進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應缺口。棕櫚油主要消費國有印度、歐盟25國、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這些國家占到消費總量的60%。作為一個主要的消費國,我國占全球棕櫚油消費總量的14%,印度占11%。近幾年,我國棕櫚油消費增幅最為明顯,2001年我國國內棕櫚油消費量剛剛超過200萬噸,到2005年消費量翻了一倍多,達到了436萬噸。
價格走勢
近20年來,國際棕櫚油價格波動比較大,與大豆油等植物油的價格走勢相近。馬來西亞毛棕櫚油期貨價格的最低價格出現在1986年,當時全球油籽豐產,尤其是美國大豆豐收,導致了包括豆油在內的所有植物油價格受到壓制,棕櫚油價格出現階段性低點。隨著全球出現了幾次惡劣的氣候,包括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等現象,影響了全球植物油的產量,棕櫚油出現了幾次規模較大的上漲行情,包括1988年,1994年,價格上漲基本上都是從800RM(馬幣)/噸以下上漲到1400-1600RM/噸。在1999年,由於持續遭遇災害天氣,油籽減產,植物油供應緊張,而需求卻出現了空前的增長,產量的擴張難以跟隨需求的增中國市場
中國棕櫚油現貨市場中貿易企業眾多,流通環節發達。廣州、張家港、天津是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地,並由此向周邊地區輻射。棕櫚油有食用和化工兩個方面的用途,消費企業眾多。加工流通
中國棕櫚油主要依靠進口,華北(天津周邊地區及山東)、華東(張家港、泰興、寧波等上海周邊地區)、華南(黃埔、深圳及廈門等廣州周邊地區)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加工、銷售地區,棕櫚油進口量占全國進口總量的92%,其中華北地區占24%,華東地區占34%,華南地區占34%。從進口港來看,天津港、張家港和黃埔港進口量占全國總進口量的67%,此外,青島、深圳、廈門的棕櫚油進口量也比較大,均占全國總進口量的5%左右。國內有棕櫚油加工(精煉、分提、調和)企業上千家,主要的棕櫚油加工企業如益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天津龍威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等基本分布在主要進口港的周邊地區,根據2006年的海關進出口數據,當年開展棕櫚油進口的大型油脂企業有50多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60%,開展直接進口的油脂企業通常將大部分棕櫚油精煉、分提後再進入貿易領域,小部分通過中間商進入流通領域。
國內有棕櫚油貿易企業近萬家,其中大型貿易企業直接從國外進口,進入國內後再通過大量的中小分銷商進行分銷。2006年,開展棕櫚油進口的貿易企業有80多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34%。這些貿易企業一般都沒有專門的儲存倉庫,通常租用油脂企業或倉儲企業的儲罐。
天津、上海和廣州周邊地區不但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貿易集散地,而且大型的棕櫚油加工企業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擁有足夠的棕櫚油加工、儲存能力。
1、天津周邊地區。天津周邊地區棕櫚油進口量、加工及庫存能力都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業共有約4500噸/天的加工能力、近40萬噸的罐容。該地區棕櫚油的銷售區域為京、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山東東部、山西大部分、內蒙、東北部分、甘肅、陝西。棕櫚油加工企業為獲得較低的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建在港口附近,大型船舶停靠方便,向外運輸主要通過鐵路和公路,條件便利,是國內棕櫚油的一個重要集散地。
2、上海周邊地區。上海周邊地區各主要油脂企業共有約2500噸/天的精煉能力、近60萬噸的罐容,其中加工企業的罐容約20萬噸,倉庫的罐容約40萬噸。該地區棕櫚油的銷售區域為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慶、四川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該地區棕櫚油加工企業都選擇臨港工業發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張家港、泰興、寧波等地區,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萬噸的貨輪。其中向河南和陝西的銷售主要通過鐵路,向其他省份的銷售主要依託長江水道,通過水運的方式完成,具有很好的棕櫚油集散功能。
3、廣州周邊地區。廣州周邊地區棕櫚油產能和罐容也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業共有約3000噸/天的精煉能力、40多萬噸的罐容,這些罐容基本上都分布在加工企業。該地區棕櫚油的銷售區域為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棕櫚油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廣州-東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帶,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萬噸的貨輪。其中廣東、福建等省的棕櫚油銷售以水運為主,並對湖南南部、廣西東部有一定的輻射力,向其餘地區的銷售以鐵路和公路運輸為主,棕櫚油集散功能較強。
消費情況
棕櫚油既可以用於食用消費,也可以用於工業消費,來自貿易商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棕櫚油的消費以食用為主,其中24度精煉棕櫚油為主要品種,占據的市場份額在60%以上。1、我國植物油的消費結構
如果以各油品的消費量來衡量其市場份額,以2001年為分水嶺,其前與其後植物油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01年以前,各品種植物油在消費總量中所占的份額變化並不顯著,2001年市場份額從大到小依次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棕櫚油、棉籽油、小品種油。2001年以後,豆油、棕櫚油消費份額明顯增長,而菜籽油、花生油與棉籽油的消費份額出現降低,小品種油製品消費份額在2001-2003年增速明顯加快,2003年以後增速有所減弱,但仍逐年刷新歷史紀錄。2004年棕櫚油食用消費量達到270萬噸,預計2005年我國棕櫚油的食用消費數量為290萬噸,較2004年增加20萬噸。
2、棕櫚油的工業消費
由於我國對44度以上棕櫚油並不實行配額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近幾年44度以上棕櫚油的進口,棕櫚油的工業消費量也相應出現迅速增加。2002年棕櫚油工業消費為35萬噸,2004年則達到了120萬噸,2002-2004年工業消費量平均年增長42萬噸。預計2005年我國棕櫚油的工業消費量為140萬噸,較2004年增加20萬噸。
3、棕櫚油的消費企業情況
從消費企業來看,目前國內有成規模的各類棕櫚油消費企業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型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飲、食品加工和化工領域,代表性企業有速食麵生產企業如統一食品集團、頂新集團等,化工企業如廣州寶潔有限公司、納愛斯益陽有限公司等。大部分消費企業通常不自己直接進口,主要靠中間商供貨。2006年直接進口的消費企業約有30家,進口量約占總進口量的2%。據不完全統計,總體上來看,進口棕櫚油用於商業流通的比例約為80%,直接進入終端消費、來料加工貿易、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的比例約為20%。
4、我國棕櫚油消費的季節性
由於棕櫚油的熔點比較高,因此其消費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夏季消費量比較大,冬季較小。消費的季節性直接表現為進口量的季節性,從2004-2006年的情況看,1、2月份的進口量比較小,大約在16-29萬噸左右,6-9月份進口量較大,2004年8月份、2005年6月、2006年8月分別為當年進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別達到41萬噸、50萬噸和67萬噸。
錯誤認識
棕櫚油是一類脂肪酸的混合物,熔點為40度的棕櫚油(註:指要達40度才能熔化成液體的棕櫚油),只能用於做肥皂和化妝品;熔點為24度的,可以用來炸速食麵和做糕點;熔點為12度的可以作為食用植物油。但現在市場最容易獲得的是熔點為24度的棕櫚油。通常,消費者往往認為棕櫚油與椰子油相似,也含較高的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這種誤解導致許多人認為食用棕櫚油是“不健康的”。因此給予棕櫚油一個“壞印象”。其實棕櫚油裡面的主要成分是軟脂酸(即十六烷酸),這種短鏈的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么大。
種植問題
由於國際市場上對棕櫚油需求量的增長,很多棕櫚油生產公司砍伐雨林中的植物,之後採用火燒方式清理地面並進行棕櫚樹種植,數以千計的猩猩在大火中喪生,同時由此帶來的雨林的大量消失使得猩猩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無家可歸。這進一步導致了這種瀕危動物瀕臨滅絕。從2009到2012年,印尼就有124萬公頃的雨林被毀掉,其中1/4的毀林面積直接由油棕種植和擴張導致。油棕種植肆意的商業化擴張,在沒有做任何高保護價值森林和生態敏感區評估的前提下,即進行油棕種植園的開發和建設屬於毀林行為。這些毀林行為直接導致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面積以每年25萬公頃的速度消失。蘇門答臘島是瀕危物種蘇門答臘虎和蘇門答臘紅猩猩唯一的自然棲息地。島上雨林面積的急速消失直接導致了這些瀕危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油棕種植商的毀林行為直接導致蘇門答臘島上15%的老虎棲息地遭受破壞,野外僅剩不到400隻蘇門答臘虎。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油棕種植園是紅猩猩棲息地破壞和碎片化的罪魁禍首,而棲息地破壞和碎片化嚴重威脅了紅猩猩的生存。據印尼政府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2009至2011年期間,加里曼丹遭受破壞的紅猩猩棲息地總計14萬1千公頃,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油棕種植園造成的。油棕種植行業常用的焚燒方式便是另一個導致紅猩猩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在1997到1998年間,由於焚燒耕作的方式引起的森林火災導致了加里曼丹島上紅猩猩數量減少了33%。
另外,油棕種植園的開發和建設導致森林的破碎化,切斷了野生動物們的自然廊道和過渡帶,導致動物的覓食以及繁衍等行為受到限制甚至阻礙。種植園的開發還意味著運輸公路的修建,這讓非法狩獵的罪犯能更加容易的進入到森林深處捕殺野生動物,然後將野生動物運送到黑市出售,同時也有不法分子將野生動物如紅猩猩當作寵物出售。非法的森林開發讓許多環保組織在進行環境和動物保護工作更加困難。
健康事實
下面關於棕櫚油的16個健康事實,將在棕櫚油對人類健康方面的營養特性上給予您啟發。這些事實是依據全世界眾多的研究中心和著名機構的研究成果。列出的文獻資料也是希望能幫助每一個人去進一步獲得有關棕櫚油營養特性方面更詳細、更準確的信息。CAC:棕櫚油是17種擁有CAC領導下的FAO和WHO標的植物油中的一種。
食品:棕櫚油作為食品已有超過五千年的歷史了。
飽和脂肪酸:棕櫚油是由蒸煮和壓榨的方法,從棕櫚果的果肉里製取的。因為它不含大量的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飽和脂肪酸組分的含量較低,它與棕櫚仁油和椰子油有明顯的區別。
不飽和脂肪酸:棕櫚油含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均衡,大約有44%的棕櫚酸,5%的硬脂酸(兩種均為飽和酸),40%的油酸(不飽和酸),10%的亞油酸和0.4%的α-亞麻酸(兩種都是多不飽和酸)。
膽固醇:像其它植物油一樣,棕櫚油不含膽固醇。
烹調油:如今,棕櫚油作為烹調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在全世界範圍內套用,同時也被加入到調和油里和各種食品里。
反式脂肪酸:對於大多數食品來說,棕櫚油不需要氫化,因此不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維生素A源:精煉棕櫚油含有豐富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醇,套用於食品中具有維生素E的功能活性。紅棕櫚油含有豐富類胡蘿蔔素,可以作為具有維生素A源功能來套用。
環狀聚合物:棕櫚油不需要氫化就是很好的煎炸油。它不像例如大豆油、玉米油和向日葵油這樣不飽和油脂,它不易氧化,而且能抵抗極性組分和環狀聚合物的形成。
食用油:棕櫚油像其它普通的食用油一樣是熱量的來源,也很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在歐洲、美國和亞洲,新近的許多研究證實,當用棕櫚油替代飲食習慣中的大部分其它油脂時,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沒有明顯上升。
高密度膽固醇:在上述的研究中,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是明顯增加的或不變的。在血漿中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主要風險指標,當棕櫚油作為主要膳食油脂時,該指標明顯減低。
改善膽固醇:棕櫚油已被證實,在當今的飲食推薦中成為必不可少的組分,使在飽和、不飽和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達到一個均衡的比例。當人們的飲食有這樣均衡的脂肪酸比例時,就會改善膽固醇的總體比率。
胡蘿蔔素:棕櫚油中含有的其它組分:類胡蘿蔔素、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醇具有包括抗氧化性、抗癌和降低膽固醇等對健康有益的特性。另外,棕櫚油中類胡蘿蔔素具有維生素A源的生物活性。
生成產品
棕櫚液油:棕櫚液油是通過控制溫度使棕櫚油結晶後,從中分提出來的液體部分。棕櫚液油是世界油脂貿易中的主要油脂。就拿2004年來說,馬來西亞一國就出口了610萬噸的棕櫚液油,而向日葵油世界貿易2004年總出口量為270萬噸。棕櫚液油的物理性質不同於棕櫚油。在溫暖的天氣里,它完全呈液體狀態,且甘油酯的組成範圍較窄,能和任何的植物油較好地調和。馬來西亞生產的兩種主要的級別的棕櫚液油是:標準棕櫚液油和二次分提(超級)棕櫚液油。二次分提棕櫚液油濁點較低。作為散裝而大量生產的仍是標準棕櫚液油。針對棕櫚油而言,液體油的特性是經過大量測試和認真研究,形成了馬來西亞棕櫚液油標準MS:816:1991。
棕櫚硬脂:棕櫚硬脂是在棕櫚油冷凍結晶後分提出來的固體部分。因此是棕櫚液油的副產品。雖然分提出的硬脂量較少(硬脂與液體的比例大約為25:75)。然而在國際貿易中卻占有主要的地位。2003年的國際貿易中,僅馬來西亞一國就出口了148萬噸的棕櫚硬脂。棕櫚硬脂和棕櫚油的物理特性有很大的區別。它的熔點和碘值範圍比較寬泛。但是,硬脂的特性範圍是可以縮小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供應商可以根據確定的滑動溶點和碘值指標來提供低硬度、中硬度和高硬度的棕櫚硬脂。對於起酥油、糕點用人造奶油和印度人造酥油等產品來說,棕櫚硬脂是很好的天然原料。在動物飼料和油化產品中,棕櫚硬脂也是最好的選擇。也可以部分代替牛羊脂用於肥皂中。
特性:有關棕櫚硬脂的化學和物理特性,由原馬來西亞棕櫚油研究院經過大量的測定已被確定,並形成了馬來西亞標準MS815:1991
棕櫚仁油:是從棕櫚果仁中製取的,它的組分與棕櫚油有很大的差別。它的組分和特性與椰子油非常相似。未經精煉的毛油呈微黃色的,可以簡單地通過精煉獲得亮色的棕櫚仁油,既適合套用於食品方面也適合套用於非食品方面。棕櫚仁油的脂肪酸組分熔點範圍在25.9-28.0之間,碘值為16.2-19.2。脂肪酸組成範圍是C6-C20。脂肪酸類型以月桂酸為主,大約占總組分的46%-51%。甘油三酯的組分主要的甘油三酯是C36和C38,其它低於10%。環境溫度在28℃以下,棕櫚仁油呈半固體狀態。在較低的溫度下,固體含量較高,但溫度提高到30℃時,固體含量會迅速下降。具有陡峭的固體含量曲線的油非常適合糖果業的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