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原起寺](/img/e/ba7/nBnauM3XyIDMwkTM1YDMwMDNxUTM4QjN0IjMzQTNwAzMxAzL2A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寺院周圍有磚砌花欄圍牆,院內佛殿三間琉璃脊屋九蓋,飛檐斗拱,雅致古樸,十分壯觀。殿前有正方形香亭一座,亭下有八角青石經幢一座,前刻陀羅尼經及建幢建寺的“銘記”。幢座八面雕刻的使女樂人個個風姿動人。
殿西矗立著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建造的大聖寶塔(俗稱青龍寶塔) 巍峨凌雲。塔身八角七級,高17米,層層飛檐斗拱,節節精雕細刻,形狀各異。塔頂八角安裝8個鐵人,個個威風凜凜,閃閃發光。每個塔角各掛一個鐵鈴,風映鈴響,叮鈴不止。
歷史沿革
原起寺於2001年0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起寺始建於唐天寶六年(747),後經歷代維修擴建,成為唐宋混合結構,原起寺占地僅有1200平方米,規模雖小,但安排得參差有致,主次分明,既有古代建築的雄偉氣魄,又有天下名寺的幽雅意境。立於橫跨漳河的辛安雙孔石橋,仰觀寺院,只見青石黃土起崖,崖上起台,台上建寺,寺內舉塔,塔高參天,松柏隱掩,塔寺沉迷於煙靄之中。
景觀特色
![原起寺](/img/f/541/nBnauM3X4gTNxkjN3YDMwMDNxUTM4QjN0IjMzQTNwAzMxAzL2A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傳說
潞州志提起原起寺的來歷,前人留下了美麗動人又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傳說故事。明朝弘治年間《潞州志》載:鳳凰山一名“天冢崗”。相傳神農時常有鳳凰棲息於此。傳說,遙遠的古時候,天宮一位仙女不慎觸犯了天規,玉帝一怒之下,將仙女降下凡界。那時候這裡荒山遍野,人煙稀少。仙女來到人間,找不到棲身之地,饑渴難忍,走到此地忽見漳水清澈見底,便欲吸飲解渴。正吸飲之際,天空忽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雨交加,仙女當即化作一隻鳳凰,呈展翅之狀臥於此。這隻鳳凰有頭、有眼、有脖項、有翅、有尾、有身軀,十分逼真奇特,後人便起名此地為鳳
凰山。並說此山水、風脈主貴,日後必出皇后、皇妃。星移斗轉,幾經改朝換代,歷至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西之前,收了一個妃子武媚,寵愛有加。太宗殿前有兩個大臣,一個叫袁天罡,一個叫李淳風。兩人學識淵博,通古達今。一日,太宗上朝無事,便問袁、李二位愛卿,你們通曉天文地理,測測大唐江山日後會歸何人之手?二人沉思良久說,我主聖駕,將來大唐李氏江山,必失武姓之手。唐王太宗一聽急了,說要把天下姓武的一併殺盡。二人忙說,我主萬歲,不是的,你的江山實際要失於宮中武媚之手。唐王疑惑,難作主意,後出於萬般無奈,勉強把武媚逐出宮去,入庵為尼。而太子李治早於武媚亂了宮。太宗駕崩後,李治登基不久就把武媚接入宮中,由妃轉後,李歿後,傳太子李顯,因武后干擾朝政,李顯執政不到一年,又傳李旦,李旦被武后篡權。到載初元年(公元690)武后正式篡權登基,改國號周。歷二十餘載,武歿後,李顯又復唐國號。到李治曾孫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日夜思慮,生怕再把大唐江山陷入類似武姓之人手裡,便將精通天文、地理的文人隱士召集起來,分赴各地查訪名山貴地,修寺鎮脈,以防後患。查到武氏生地山西,李隆基委任別駕到潞州府潞城縣地界,發現了漳河畔的這座鳳凰山,認為此山不僅山勢奇特如鳳凰展翅,地脈主貴,確認日後必出貴人,不是皇后,便是皇妃。查訪者回奏皇上,李隆基毫不猶豫,傳旨修寺,並於天寶六年竣工。
青龍塔唐衰宋興。宋朝元祐改元之前,有一位皇家著名陰陽地理學家,出遊各地名勝,從河南遊到山西潞澤地方,聽說鳳凰山有寺系唐修建,便慕名專程到此。在觀賞中偶然發現佛殿西側有一深穴,穴通漳底,深不可測,並有陰氣冒出,瀰漫寺院,遠看有霞光萬道,令人目眩。認為此穴為鳳凰咽喉,氣脈通順,脈通風飛。唐雖建寺,並無鎮住主脈,此脈不鎮,必有後患。回京後便向天子進諫,申明利害,宋王趙煦下旨劃撥皇銀,決定建塔。於是青龍寶塔於元祐二年建成,寶塔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實為一奇觀。
原起寺除前述“仙女化鳳”、“閻王索命”、“穴通漳底”的傳說外,還有“鳳眼測雨”、“夜襲原起寺”、“聖人造塔”、“鐵人託夢”等自然、人文、風物景觀和傳說故事。周圍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大雲院、天台庵以及安靈寺、龍祥觀、禹王廟等古蹟,可真是個名勝薈萃、奇觀遍布、山清水秀、引人入勝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