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馳名世界的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坐落於首都波哥達市聖坦拉斯公園東側,館內收藏著26000多件價值無法估量的印第安人使用過的金器,還有許多玉石製品,還珍藏著世界上最大的翡翠。黃金博物館建於1939年,1968年遷到現址,由哥倫比亞國家銀行——共和國銀行負責經營管理。哥倫比亞政府當時建立這一博物館是為了保護國家的文物,最初只有幾個農民提供的14件展品,後來在各地民眾的積極支持下,逐漸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再現了印第安人早年的文化和鬥爭的歷史。波哥大是傳說中“黃金國”的中心,黃金博物館便是哥倫比亞王冠上的一顆明珠。哥倫比亞國家銀行將西班牙殖民者劫餘的黃金首飾、工藝品等收集起來,在1939年創辦了西半球第一個黃金博物館。它的藏品數萬件,藝術價值超過黃金本身的價值。
展廳介紹
博物館共分三層:一層介紹印第安人的歷史,二層介紹印第安人淘金和鍊金的技術,三層展出收藏的部分金器工藝品。該館共收藏二萬六千多件金器,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鑲有一千四百塊綠寶石的“聖體匣” 。
博物館的頂層是金製品綜合陳列大廳——黃金大廳,這裡陳列著數以百計的黃金珍品,是最吸引觀眾的地方,大廳門口警衛森嚴,參觀者必須分批進去,每批不能超過20人。進廳時廳內一片漆黑,轉眼間燈火通明,四周玻璃櫃裡的金器和燈光互相輝映,琳琅滿目,耳邊響起悅耳的印第安音樂,在悠揚動人的音樂聲中,人們會以為自己進入了神話中的“黃金世界” 。
展品陳列
博物館主要是展出哥倫布時代以前在哥倫比亞幾個產金地點的文化風格,其中失落的城市(LaCiudadPerdida.)模型則是呈現了原始的風貌。哥倫比亞政府建立這一博物館是為了保護國家文物,最初只有14件展品,後來逐步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館內展品主要分為3類:
一是反映宗教儀式的有各種姿態的善男信女,還有祭天時盛供品的器皿,各種器皿上刻有鹿、鷹和蟾蜍等圖案,古印第安人認為蟾蜍是吉祥和智慧的化身,它象徵著五穀豐登,子孫滿堂,當時家家都供奉蟾蜍。
二是頭胸和腹部的裝飾品,上面刻有人頭像和飛禽走獸的圖紋,是求神拜天和喜慶節日時戴的。其中有耳環、鼻環、項鍊、別針、手鐲、腳鐲等。
三是日用品,有壺、杯、碗、盆、碟、魚釣、刀具、假面具、香爐、神龕等。其中金巴亞人之盆、鐵拉登特羅人臉譜、金巴亞人猿像、穆依斯卡人小船等都是無價之寶,多用金箔、金絲製作,式樣豐富多采,技術高超,具有質樸素雅的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
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大多是用微薄如紙的金箔、細如髮絲的金線製作的,每件金器上都帶有一定含義的形象和圖案。
黃金船
鎮館之寶是那艘製作精美的無價之寶-黃金船,它的背後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當年,奇布卡族首領全身塗上金粉,帶著各類黃金祭品乘坐這種“黃金船”去神聖的瓜達維達湖朝拜神靈,然後把全身的金粉和黃金祭品洗落在湖中,朝拜的印第安人也會將全身的黃金飾品紛紛投進湖裡,久而久之,整個湖中堆滿了各類黃金。這個傳說給奇布卡人帶來了滅頂之災,野蠻的西班牙殖民者不僅將奇布卡人的黃金洗劫一空,還挖開平民百姓的墳墓,盜走隨葬黃金製品,他們還將瓜達維達湖翻了個“底兒朝天”,將沉在湖底的黃金也“一網打盡”。以至於現在黃金博物館裡的各種金器都蒙上了一層陰沉的格調,仿佛在控訴幾個世紀前野蠻的西班牙強盜對印第安人瘋狂、殘忍地燒殺搶掠。黃金密室
在二層還有一個黃金密室,裡面有一萬二千多件黃金製品。進入黃金密室,漆黑一片,隨著印第安音樂響起,燈光漸漸亮起,在燈光的照射下,玻璃牆裡的各種黃金飾品放射著奇光異彩。環顧四周,琳琅滿目、金光燦燦,仿佛穿越了時空,置身於古印加黃金帝國里。看到這些金器,眼前仿佛浮現出幾個世紀前,野蠻的強盜們正在對印第安人瘋狂殺戮的一幅幅殘忍畫面。
黃金大廳
最珍貴的黃金飾物放在頂樓一間密室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博物館的“黃金大廳”。這裡陳列著數以百計的黃金珍品,大廳門口警衛森嚴。遊覽者必須分批進去,每批不得超過20人。人們剛邁進大廳時,廳內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突然間,燈火通明,只見眼前金光閃閃,如同阿里巴巴走進四十大盜的金銀珍珠的寶庫一般,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廳內四周玻璃櫃內各種黃金珍品琳琅滿目。現代的觀眾更幸運,當你一走進大廳,大廳內就響起了優美悅耳的印第安音樂,在悠揚動人的樂曲聲中,人們會疑惑自己是否進入了神話的“黃金世界”。然而,這裡的展品只是已經發掘出來的印第安人文物的很少一部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在幾百年中幾乎被西班牙等殖民者盜竊一空了。但是,就是從這些保存下來的金器,人們也可以看到哥倫比亞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藝術水平。在這裡,黃金博物館每天還放映兩場介紹開採黃金的傳奇故事影片,使遊人莫不感到這裡展出的每一種金光耀眼的黃金珍品,都浸透著哥倫比亞人民的血汗,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辛酸歷史。
建館緣由
早在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在現哥倫比亞所屬地區的土著居民中就有“黃金國”的傳說。位於波哥大附近的瓜達維塔湖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國”中心,西班牙殖民者曾將不計其數的印第安金器鑄成金錠運回歐洲。
十九世紀中葉,哥倫比亞金巴雅和卡利馬兩個印第安金器製作中心被發現。一九二三年哥倫比亞共和國銀行建立後,在全國設立金器收購站,並管理黃金交易活動。一九三九年共和國銀行建立黃金博物館,專門珍藏收購和徵集來的金器。
歷史上,哥倫比亞是盛產黃金的國家,是傳說中的黃金之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生產黃金。據統計,從16世紀初到19世紀末,哥倫比亞年產黃金平均約3500公斤,在整個西半球居第一位。從5世紀開始,印第安人就都喜歡用黃金作裝飾品,如耳環、鼻環、項鍊、手鐲、腳鐲、各種壺、杯、盤、碗、碟、假面具及香爐等,這些裝飾品或菲薄如紙,或纖細如絲,玲瓏剔透。一個人佩帶黃金首飾的多少,可以顯示他社會地位高低。
黃金除了作裝飾品外,還用於對“太陽神”作犧牲祭祀。印第安人信奉太陽神教。每逢酋長傳位加冕或祭天拜神時,渾身塗上樹脂,噴上金粉,變成“鍍金人”,乘木筏到神聖的瓜達維達湖朝拜。在湖中沐浴之後,身上的金粉就溶落到湖裡,部落的居民全身披掛著閃閃發光的金器飾物站在岸邊,紛紛將金器、寶石、翡翠等財寶投入湖中。日積月累,湖底寶石金器成堆,以至後來西方人進入南美後,許多人去湖底淘寶。
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在黃金夢的驅使下,曾進行過一場大規模的遠征,到處搜尋鍍金人,掀起了瘋狂的盜墓熱,並修建熔煉爐,把搶奪到的金器熔化鑄成金錠運回本國。印第安人將金器堅壁起來,使金器文化一部分得以保存。
黃金博物館是所有到訪Bogota的旅客必要的朝聖之地。哥倫比亞的黃金博物館會成為世界第一,其實也是托西班牙強力掠奪秘魯印加文化之福。當年西班牙人把掠奪的火力完全集中在印加文化,面對著分門別類集中處理的大塊黃金,誰還會有空去理哥倫比亞那種陪葬或是當小飾品用的黃金呢,使得這些從史前1500年前就發展成熟的黃金製品,在考古學家和盜墓者的努力之下,才一一重見天日。
歷史傳說
哥倫比亞盛產黃金已有幾千年歷史,被譽為“黃金之國”,而波哥大則是傳說中“黃金國”的中心,是有名的“黃金之都”。當地古老的奇布查部族是傳說中的“鍍金人之國”。據說,該族酋長在傳位加冕、祭天拜神時,全身塗滿金粉,然後駕獨木舟前往神聖的瓜達維達湖沐浴朝拜,族人身上披戴閃閃發光的金器和裝飾品站在湖岸觀禮,禮儀完畢,就把帶來的金銀、寶石、翡翠紛紛拋入水中向神致祭。又傳說還有頭戴金盔、身披金甲、腳綁金護腿的“金人”,被族人送到湖心,甘願自沉湖底,作神的“犧牲祭” 。奇布查人認為金能防腐和保存靈魂,往往將金器塞進死者腹內或放在棺內陪葬,因此又傳說國王死後,遺體被安置在金凳子上,並且有許多金器作陪葬。
14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在“黃金夢”的驅使下,到處尋找“鍍金人之國”,掀起了一股“盜墓熱”和“潛湖熱”,肆意掠奪印第安人的財富,不少精美的藝術品被他們熔煉成金錠運回本國。博物館裡的展品是印第安人東埋西藏,堅壁下來的倖存品。
參觀感言
走進黃金博物館大廳一眼就看到了伸著手臂、對世界各地的拜訪者表示歡迎的尼烏爾特的塑像。尼烏爾特全身金光燦燦,他是印地安人傳說中主宰金銀、舟楫和樹木之神。一樓大廳多少讓我感到震驚,剛才排隊時人擠人像下餃子,現在可是熬糊辣湯,萬頭攢動,很像國內的農貿市場。不過,我畢竟來自於中國,很快就適應了。我決定先上到三樓去,按逆順序參觀。我的這一高招很快就見效了,三樓的人稀鬆了很多。正好碰到了安德萊斯,正在帶他的小表弟參觀,他就順便做了我們的導遊。
徜徉在黃金博物館不同的展廳中,感覺是進了金壁輝煌的宮殿。各類黃金製品,金光燦燦,精巧別致,可以看出古代印第安人在黃金的冶煉、鑄造等製作方面的精湛技藝。黃金製品中有鍋、碗、瓢、盆生活用品;鐮刀、斧頭等生產工具;有金簪、項鍊、手鐲等裝飾品;還有壺、碟、香爐等宗教用品,這些製品上都刻有動物圖案,其中蟾蜍的圖案最多;另外還有形態各異、生動逼真的蟾蜍黃金製品,蟾蜍在印第安人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徵,各色製品製作工藝可以說是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