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
此書自光緒年間保留,歷經磨難傳至趙成喜祖父。趙成喜祖父精心研究此書,研製出很多中藥方子,救治了很多患者,引起中國國內很多中醫專家的重視。其祖父逝世後傳於其父,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在那個動盪的社會裡,中醫事業受到很大的影響。其父為了不讓這本祖傳的中醫經典失傳,將這本經典藏於自己的枕頭裡,日夜保留至今而後傳於趙成喜。光緒年月太醫院輯《新增脈學本草醫方全書 善成堂版》內分八種內容說明了十二經脈、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內經》《素問》的理論及藥性總議。
包括書籍
《脈學本草醫方合編》是《本草備要》與《醫方集解》的合刊本。
《本草備要》本書為清·汪昂撰於1683年,增訂於1694年。書名《本草備要》,意即所載藥物學內容既完備又扼要。全書精選常用中藥470餘種,分列8部(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獸、鱗、魚、人)。各藥內容簡要實用,用大字重點突出藥物的功效特點與主治範圍,又用小字隨文簡釋該藥取效的原理、主治疾病的特點、臨床用藥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同類藥物的作用比較等。各藥之後,還簡述藥物的產地、鑑別、炮製等相關內容。
《醫方集解》 醫方著作。三卷,六冊,清·汪昂撰。刊於康熙壬戌(1682年)。本書選錄古今醫籍中常用方劑約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藥性質分為補養、發喪、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氣、理血、祛風、祛寒、清暑、利濕、潤燥、瀉火、除痰、消導、收澀、殺蟲、明目、癰瘍、經產等21類方劑。除列述每個方劑的方名、主治及處方外,並引錄歷代名醫各家學說,闡明方義。由於選方切於實用,流傳很廣。
學術特點
1、勤求博採,兼收諸家之長。汪氏嘗博覽諸家經史及歷代醫籍,在學術思想上主張勤求博採,兼收諸家之長。汪氏對醫聖張仲景的經方極為推崇,認為“方之祖始於仲景,後人觸類擴而充之,不可計殫,然皆不能越仲景之範圍。”《醫方集解》中,特別注重對仲景經方的選錄,全書21門中,大多數門類都以仲景經方為首選,發表之劑所收18首正方中,經方就占了6首。同時,汪氏也注意對歷代醫家方劑研究的成果的吸收和利用,宋代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明代吳鶴皋的《醫方考》,都是其編輯《醫方集解》的範本。2、注重實用,尊古而不非今。《醫方集解》選方,以“諸書所共取,人世所常用”為宗旨,用藥以簡明專一、正中和平為首選,即使有一二攻堅瀉熱的“厲劑”,也必須是病情所必需者。對於藥味幽僻,採制艱難,及所治屬奇症怪病,以及未經後人實踐驗證的古方、藥味龐雜超過20味者,則概不選錄,總之以簡明實用為原則。這就保證了《醫方集解》所載之方,大多是用藥平實、療效確實,臨床上用得上、用得起的好方。汪氏尊古而不非今,對於後世醫家所創製的新方,只要理論上有一二新意,實踐上證明有效,也多方採擷,加以選錄。諸如《局方》之藿香正氣散、李東垣的益氣聰明湯、羅謙甫的秦艽鱉甲散、邵應節的七寶美髯丹等等,至今仍是廣大臨床醫生的習用方。
3、獨抒己見,按語別出心裁。汪氏認為,古今方書,至為繁多,然立法制方、藥性配伍、製劑方義,鮮有發明,不便於醫者理解其制方之原理,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因而在《醫方集解》每首醫方之下,專列集解一節,選擇諸家方論,專題加以評說。汪氏的集解,簡明扼要,切中肯綮,有助於讀者掌握制方用方的真諦。如大補陰丸方集解云:“此足少陰藥也。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補水即所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助陽光是也。加豬脊髓者,取其能通腎命,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也。”短短几句話,把大補陰丸的方義闡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除一般的正面評述之外,汪氏還以“昂按”的形式,對有關方劑中特別需要說明的問題獨抒己見。汪氏的按語,大多注重反思,別出心裁,對於讀者正確理解方義,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評述
《本草備要》 告訴人們吃哪些中藥來補益五臟,以獲致健康。若平常時多吃一些安養五臟的中藥,則可以提升免疫力,減少疲勞感冒,增進工作效率,並使情緒平穩,身心柔軟。汪氏認為古今本草有數百家之多,內容精詳者,莫如《本草綱目》:“考究淵博,指示周明”,但是它“卷帙浩繁,卒難究殫…··攜取為難,備則備矣,而未能要也。”而《明醫指掌》中的藥性歌,便於“初學之誦習,要則要矣,而未能備也。”再如《本草蒙簽》、《本草經疏》也都是當時學醫者常讀之書,但《本草蒙筌》“文拘對偶,辭太繁,而闕略尚多”。《本草經疏》的藥物“未暇詳地道,明制治,辨真贗,解處偶有傅會,常品時多芟黜。”這些都是美中不足之處。因此,從諸家本草中取適用者400餘味,對每味藥說明其性味、歸經、功用、主治。“而以土產、修治、畏惡附於後,以十劑宣、通、補、瀉冠於前。既著其功,亦明其過。使人開卷瞭然。”並附有藥圖400餘幅,編為4卷。本書既備有常用之藥,又突出這些藥的使用要點,故訂名為《本草備要》。問世之後,頗受初學者之歡迎。《醫方集解》 該書頗具實用價值,因此刊行後受廣大醫者的歡迎。費伯雄在《醫方論》中介紹:“當時之醫,每以《醫方集解》一書奉為枕秘。”公元1761年吳儀洛以《醫方考》和《醫方集解》為藍本,綜合兩書,撰《成方切用》。公元1865年費伯雄鑒於《醫方集解》的廣為流行,選取《醫方集解》355方,對各方逐一分析評論,撰《醫方論》。1904年南京名醫張秉成稟承汪氏思路,仿《醫方集解》體裁,撰著《成方便讀》。
新解
中醫方藥治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今方論著作,浩如煙海,層出不窮。陝西中醫學院教師楊文潮同志出其《醫方集解新解》示余。其註解闡釋,簡而精當,嚴謹客觀,探究論述,富有新意,且理論與臨床並重,頗具使用價值。
方解,是對方劑組意義、藥物配伍特點等的闡釋,始於金成無已,至清呈蓬勃之勢。汪昂《醫方集解》選錄“諸書所共取,人世所常用”之劑,正方300餘首,附方過之。採集歷代醫家方論名言,對每方主治之病因病機、涉及臟腑經絡、藥性配伍歸經、加減變化及服法等,無不備錄。其學術價值較高,流傳較廣,對後世影響較大。汪氏書中關於方劑歸經學說,雖具有一定臨床指導意義,但後世極少運用。
文潮同志立足中醫根本,博採古今醫學之精華,綜合現代方藥研究最新成果,對汪氏之著作進行科學整理,大膽補註訂正,闡理髮微,鉤沉其旨。尤其是書中補充之方藥現代研究及套用、學術爭鳴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對方劑理論研究亦具較高參考價值。
中國醫學古籍
中國的傳統醫學淵源流長,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而要想讓大家學習到其中的精神,最簡便的方法就只有通過閱覽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