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記》

《始平公造像記》

《始平公造像記》楷書刻石,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北朝北魏,朱義章所刻。

基本信息

簡介

《始平公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

北朝北魏,朱義章,《始平公造像記》楷書刻石,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造訖。楷書,10行,行20字,有方界格。額正書陽文"始平公像一區"二行六字。在河南洛陽市南部郊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此記署為孟達撰文,朱義章正書。龍門造像名品之一。然撰文者及書家身世皆不詳,可能是當時的工匠。其文字作為書法藝術則在著名的“龍門二十品”中尤為第一珍品。

歷史

《始平公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

乾隆年間為錢塘黃易(1744-1801)黃小松訪得後,始顯於世。造像,即雕塑佛像。造像立碑始於北魏,訖於唐中葉,所造者以釋迦彌陀、彌勒、觀音、勢至為多。其初不過刻石,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佛龕,其後或施以金塗彩繪。造像者自稱佛弟子、正信佛弟子、清信女、優婆塞等。出資造像者稱像主,副像主等。此造像實高75厘米,寬39厘米。龍門造像題記,一般都不刻書手姓名,僅此碑和《孫秋生題記》刻有書手之名,誠為可貴。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稱他們是"工絕一時,精能各擅"的書家,並進一步指出此碑書手朱義章比孫秋生更高一籌,評曰“雄重莫如朱義章”。“遍臨諸品,終於《始平公》,極意疎盪。骨格成,體形定,得其勢雄力厚,一生無靡弱之病。”“北碑《楊大眼》、《始平公》、《鄭長猷》、《魏靈藏》,氣象揮霍,體裁凝重,似《受禪碑》。”“太和之後,諸家角出,方重則有《始平公》。”北魏時期崇尚佛教,鑿窟造像祈福之風盛行,而《始平公造像記》即是當時所造石像的一篇題記,內容充滿了迷信宗教色彩,但其文字卻為書法藝術的珍品,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以陽剛之美流傳於世。國家圖書館藏最佳整幅拓本,系第三行"邀逢"之"邀"字,僅末筆稍損,其餘筆畫完好;第五行"始平公"之"公"字,橫畫猶存;第六行"匪烏"之"烏"字完好之乾隆嘉慶時拓本。高90厘米,寬40厘米,捲軸裝。其本為胡鼻山舊藏,有其在清鹹豐九年(1859)題記,文曰:"字型大小如星散天,體勢顧盼如魚戲水。"其餘尚有題跋十一則,如錢叔蓋鹹豐八年(1858)題記曰:"此龍門石刻中冠於當世者也。石刻中文之陽文,古來只此矣。層崖高峻,極難椎拓,自劉燕庭拓後無復有問津者。仲水於琉璃廠得四本,殆劉氏物,此貽鼻山。戊午七月叔蓋記。"此外,拓本上還鈐有"黃節讀碑"、"胡鼻山藏真印"、"錢松叔蓋印信宜長壽"、"竹節硯齋金石文字"等印章。《始平公造像記》通篇為陽文鐫刻,為歷代石刻所罕見,而未署撰人、書人,在魏碑中也是少有的。

風格

《始平公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

此碑是北魏書法藝術全盛時期年代較早的作品,全碑文字端嚴飄逸,將森嚴方朴的北朝書風,寫得婉暢流動,如楊守敬《平碑記》云:"始平公以寬博勝。"特別是在筆法上破隸而出,大膽創新,變柔為剛,變藏為露,實為北碑石刻中之異彩。《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康有為稱龍門石刻“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規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龍門石刻中的代表作。此碑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作者簡介

《始平公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

北朝北魏 朱義章 北魏書法家。工真書,作風方峻雄遒,開張而不強悍,凝重而不板滯。書有碑刻《始平公造像》,中洛陽龍門石窟中,是著名的“龍門二十品”之一,為世所重。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