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無書寫者姓名,碑陽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陰刻立碑官吏名計十列。額正書“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評價其書“正法虬已開歐虞之門戶”,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歷史
《張猛龍清頌碑》立於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現在山東曲阜孔廟中,有額有陰,碑文記頌魏魯郡太守張猛龍興辦學校功績,碑陰為題名,古人評價其書“正法虬已開歐虞之門戶”,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楷書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後期佳作之一。碑文書法用筆方圓並用,結字長方,筆畫雖屬橫平豎直,但不乏變化,自然合度,妍麗多姿。碑文中的“冬溫夏清”四字被認為是鑑別有關張猛龍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據。據說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後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點或留下某種印記,使後人之拓永遠不能與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說偽造作假了,可見古人用心之良苦。藝術價值
《張猛龍碑》為北魏刻石精品,書法以方筆為主,兼施圓筆,結字中宮緊收,四面開張呈放射狀。線條變化多端似無規律可尋,書寫“從心所欲”但絕“不逾矩”。歷代名家對此碑可謂推崇備至,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將《張猛龍碑》列為“精品上”,並稱“《張猛龍》如周公制禮,事事皆美善”,“為正體變態之崇”,“結構精絕,變化無端”。楊守敬《學書邇言》說“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則說“風力危峭,奄有鍾梁勝景,而終幅不染一分筆,與北碑他刻縱意抒寫者不同。”自然磨泐形成的斑駁石花,更給《張猛龍碑》增加了幾許含蓄高深和神秘莫測。清代至今學習此碑而受益者眾,如趙之謙、弘一等是,足證康氏推崇之不虛。
碑文中的“冬溫夏清”四字被認為是鑑別有關張猛龍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據。據說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後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點或留下某種印記,使後人之拓永遠不能與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說偽造作假了,可見古人用心之良苦。舊拓本第十行“冬溫夏清”等字未泐。重刻本刻工拙劣,較易分辨。商務印書館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