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草書墨跡,紙本,縱38.5厘米,橫40.5厘米,9行,共85字。懷素草書,一般說是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所以有“以狂繼顛”的說法。董追《廣川書跋》云:“懷素於書法,自言得筆法三昧。觀唐人評書,謂不減張旭,素雖馳騁繩墨外,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今其書自謂真出鍾(鍾繇),草出張(張芝)。”但無論如何,他的草書總是以奔放縱逸為基本面目的。而《論書帖》則與我們常見的懷素的草書大有不同。他的《書帖》寫得“勻穩熟”,“出入規矩,絕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遺意的佳作。
釋文
為其山不高,地亦無靈;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為其書不精,亦無令名,後來足可深戒,藏真自風發。近來已四歲,近蒙薄減,今所為其顛逸,全勝往年。所顛形詭異,不知從何而來。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謝》書,問知山中事有也 。
價值
懷素《論書帖》草書墨跡,紙本,縱38.5厘米,橫40.5厘米,9行,共85字。帖前有宋徽宗趙佶金書籤題《唐僧懷素行書論書帖》,帖後有乾隆皇帝行書釋文,趙孟睢⑾鈐甑熱頌獍稀?卷中鈐有“宣和”、“政和”、“紹興”、“秋壑圖書”、“內府圖書之印”、“項子京家珍藏”、“曠奄”、“乾隆”、“嘉慶”、“宣統御鑒之寶”等鑑藏印。
懷素的草書總是以奔放狂怪之勢,而《論書帖》則與我們常見的懷素的草書大有不同。他的《書帖》寫得渾圓高雅,應規入矩,絕狂怪之形。明代收藏家項元汴謂此帖“出規入矩,絕狂怪之形,其合作處,若契二五,無一筆無來源”。元趙孟釔萊疲骸盎乘厥樗悅鍅擼瀆室獾咭藎П渫蚧詹煥胛航ǘ?…… 此卷是素師肺腑中流出,尋常所見皆不能及之也。”
《論書帖》前後800來年,流傳有緒,最早著錄於《宣和書譜》,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明項元汴、清高士奇、安歧、清內府收藏。項氏收藏時,前隔水尚有宋徽宗泥金書籤,今已佚失。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宣和書譜》、《清河書畫舫》、《江屯阝清夏錄》、《墨緣匯觀》中均有著錄。
藝術特點
1、筆短意長,神會意領。
恬靜、輕柔是懷素《論書帖》的基本情調,它提供給欣賞者的是一種怡然淡靜的愉悅感。它與跌宕奔放,縱逸豪邁的《自敘帖》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就用筆的速度來看,《自敘帖》用筆激越,神速駭人,飛速的筆鋒似乎要從剛寫出的點畫中游離出來,飛舞的線條,迅捷的速度,奔放的情緒已無法顧及單字的構型,連綿的線條將數字連成了一個一個的藝術組合,如狂風驟雨,席捲而來。而《論書帖》用筆輕盈,筆短意長,神合默契,整體看去節奏輕盈,如舞者舞步,似溪水流淌。具體看去,每個字並非以線順勢連線而成,而是有著明顯的暗示,這些中斷的線條看上去雖然不完整,讓人有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感覺,但欣賞著通過這些暗示,在一定的審美意識的引領下,很快撲捉到一種心有靈犀的神會意領,最終達到一種內在默契。筆短而意長,嫻靜而優美。如圖1“不”字,各筆畫幾乎皆使以點畫,用筆雖短,但氣脈相連,可謂墨有盡而意無窮,此字看上去如翹首盼望遊子歸的慈母,心中寓藏著“意恐遲遲歸的”深切愛意。
2、提按鮮明,輕盈活潑。
提按是表現書法線條節奏韻律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則輕,按者重。人們常說;“書法是凝固在宣紙上的音樂”此語可謂識者珍言。書法用筆的提按,如跌宕起伏的美麗樂章,欣賞者通過視覺審美,感觸這些輕重跳蕩的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般筆觸,最終以審美的心態去感受作者或喜或悲,或哀或樂的情懷,以及依此而引發欣賞者更多的藝術感受。《論書帖》用筆提按鮮明,活潑輕盈,如琴弦上跳動的音符,讓人產生一種輕鬆恬靜的愉悅之情。如圖2“顛”字,左旁用筆渾厚粗壯,沉穩圓潤,右邊則輕盈活潑,恬靜閒雅;圖3展示是字與字之間輕重相切的變化,時重時輕,或輕或重,節奏明快,輕盈灑脫,如聆聽美妙恬靜的小夜曲,閒雅、輕鬆、淡靜,別有一番情趣。
3、遊絲輕盈,心態安詳。
成語“餘音繞樑”,形容歌聲的優美動聽,韻味無窮。懷素《論書帖》當中,筆與筆、字與字之間的遊絲,猶如歌聲中的餘音,給人以暢快自然之感。如圖4“為其山不高”五字順勢而下,遊絲輕盈,細膩輕巧,在緩緩的援筆中表現出一種平靜、安詳的心態,柔和素淡,純樸閒雅。從此可以看出,此時的懷素已不再是揮動椽筆叱吒風雲的形象,更多的是以閒雅淡靜的心態。
懷素草書如果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襟袍,是難以措筆的。而其小草《論書帖》卻是另一番情調,淡雅俗靜,自然渾成,“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歐陽修語)。難怪明代項元汴評其草書說:“出規入矩,絕狂怪之形,其合作處,若契‘二王’無一筆無來源。”此語道出了懷素草書的真正奧秘。
真跡說
《論書帖》原跡都認定藏遼寧省博物館,但《北京晨報》 2003年1月11日 發表《成都商報》記者郭莊報導說,四川邛崍市收藏協會副會長劉仲能從成都地攤上購得的唐朝書法家懷素《論書帖》真跡。
據劉仲能介紹,6年前,他到賣字畫的地攤閒逛時發現了這幅字帖。當時,字帖還未裱過。字帖上“乾隆御覽之寶”和“嘉慶御覽之寶”兩枚印章首先引起他的興趣。由於是草書,他和賣家不太認識上面的字,都以為這是清朝的一個聖旨殘件。賣家開價2萬元,劉仲能砍價後以2000元買回這道“聖旨”。
去年6月,劉仲能翻閱《中國文物鑑賞辭典》,看到介紹懷素作品的文章時,突然覺得“聖旨”很像懷素的字。後來,劉發現《中國書畫鑑定基礎》一書上介紹懷素書法所配資料圖片,竟然和他手中字帖一樣。當地一些專家看過後,都認為是懷素真跡。字帖上有乾隆、嘉慶的印章說明它可能曾是皇家藏品,至於為何流落地攤則不得而知。該帖會不會是唐、宋間摹寫本呢。
據劉稱,上海一拍賣公司專家初步鑑定為真品,並願以600萬元的起拍價拍賣這幅字帖。如果劉所言無虛,這幅僅80餘字的字帖每字價格少說也將在8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