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奠帖》

《夢奠帖》,全稱《仲尼夢奠帖》,紙本,行書,七十八字,無款,但流傳有序,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記兩方,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後經南宋賈似道,元郭天錫、喬簣成,明楊士奇、項元汴,清高士奇、清內府等遞藏。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夢奠帖》《夢奠帖》

歐陽詢夢奠帖卷縱25.5厘米×橫16.5厘米歐陽詢書。紙本。此卷是歐陽現存流傳的四件墨跡中的一種.歐書繼承王右軍傳統,又有發展,具有“險勁刻厲,森森然若武庫之戟”的特點,從其存世墨跡看尤為顯然。《夢奠帖》是遞傳有緒的珍品,墨色淺淡,結構緊密、嚴整,鋒芒勁厲。虞世南謂歐陽詢“不擇紙筆,皆得如意”。由此帖觀之,硬筆急書,轉折自如,無一筆凝滯。豐棱凜凜,清勁秀越,確是如此。王鴻緒於帖後題跋云:“暮年所書,紛披老筆,殆不可攀。”認為此是歐陽詢晚年之作,頗有道理。 歐書此帖與《卜商帖》、《張翰帖》其內容皆涉史事,故又統稱為“史事帖”。曾經南宋內府,元郭天錫,明楊士奇、項子京,清高士奇、清內府鑑藏,《清河書畫舫》等著錄。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作者

歐陽詢(557~4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土,封渤海縣男。博覽古今,書則八體盡能,尤工正、行書。初學王羲之王獻之,吸收漢隸和魏晉以來楷法,別創新意,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自成“歐體”,於後世影響深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家”。

史上著名楷書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楷書《蘭亭記》行書有《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八訣”。 傳世的名作介紹如下:

1、《九成宮醴泉銘》:楷書,是歐陽詢的代表作,學歐書多以此為範本,魏徵撰文,唐大宗貞觀六年。公元623年)立碑。書法嚴謹峭勁,不取姿嵋之態。

2、《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也稱《溫彥博碑》:楷書,書此碑文時,已80高齡。唐大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誕碑》全稱《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稱《皇甫君碑》:楷書,是歐陽詢年輕時的作品,無立碑年月,碑藏於陝西西安。

4、《化度寺塔銘》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

特點

《夢奠帖》保存南宋“紹興裝”,後有元代郭天錫、趙孟頫諸家跋,闡明此帖與當時其他歐書作品筆意一致。此帖用墨淡而不濃,且是禿筆疾書,轉折自如,上下脈絡映帶清晰,結構穩重沉實,運筆從容,氣韻流暢,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為歐陽詢晚年所書。

內容

夢奠帖夢奠帖

帖云:“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具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寂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郭天錫在跋中曰:“此本勁險刻歷,森森然如武庫之戈戟,向背轉折深得二王風氣,世之歐行第一書也。”

“夢奠”一事,語出《戴記-檀弓》: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子貢聞之,趨而入。子曰:“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蓋寢疾七日而歿。

觀帖中語頗有佛教無常、報應之意,忽想起《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中記載慧能圓寂時的情景: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於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其中“白虹屬地,林木變白”兩句,真有天地為之同悲的境界,讀來一度心旌神搖、不能自持。

澹然赴死,還有兩則典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併附錄於下:秦相李斯趙高所害,腰斬於鹹陽市,臨刑時“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記-李斯列傳》)

明末清初金聖歎因哭廟案被捕殺頭,“當棄市之日,作家書付獄卒寄妻子。獄卒疑其有謗語,呈之官。官啟緘視之,則見其上書曰:‘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憾矣!’”(《清稗類鈔-譏諷》)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