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前後赤壁賦卷》作錄蘇軾前後赤壁賦,結體奇幻多變,縱橫馳騁,可以想見作者在揮毫時那奔放激昂的情感,已達到了神融筆暢的境地。
祝允明的這幅《前後赤壁賦》為紙本,縱31.3厘米,橫1001.7厘米。祝允明以狂草書體,寫蘇軾名篇“前、後赤壁賦”,作品氣勢磅礴。祝允明用筆猶如脫韁的駿馬,縱橫馳騁,中鋒聚攢之處力透紙背;而筆端輕帶之處卻細若遊絲;側鋒取勢時若含兵器之利,結構用筆奇幻多變。整個字卷一氣呵成,寫得十分得心應手,酣暢淋漓。
小檔案
名稱:草書《前後赤壁賦卷》 紙本
作者:明代 祝允明
縱: 31.3厘米
橫: 1001.7厘米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現藏:上海博物館
誕生
一日祝允明與老友文徵明把盞賞月,酒酣之際,只見皓月當空,深邃的天宇中星辰閃爍。海邊拍打礁石的陣陣濤聲仿佛還在耳際,《赤壁賦》瑰麗文字如浪潮般洶湧澎湃,在祝允明胸中不能平復,他趁著酒興命人研墨鋪紙,揮毫落筆。
只見祝允明的筆墨一路縱橫馳騁,筆勢所向披靡,越寫越暢。寫到最後一段,他心力激盪,筆下墨跡千姿百態,變化層出不窮,寫完《前赤壁賦》之後,祝允明意猶未盡,開始書寫蘇軾另一篇《後赤壁賦》。不一會兒,洋洋灑灑的狂草氣貫長虹,展現紙上。
令人嘆絕的是祝允明通篇用“點”表字達意,在全卷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書畫相通,這篇書法也遵循了繪畫的構圖,“點”的筆劃運用,靈動跳躍,使長卷上的文字虛實相生。長卷之首,從“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之”字開始,點劃的起筆落勢,抑揚頓挫、自在灑脫,猶如這幅長卷的節拍,點化出詩賦的音律之美,揮灑出祝允明狂放不羈的個性特徵。
整幅作品用筆奇趣疊出,氣勢豪強,它以名貴的金粟山紙書寫,名紙墨寶相映生輝。
文徵明在旁看了不由驚羨不已!祝允明見老友盯著字幅目不轉睛的樣子不由哈哈大笑:“文賢弟,你我遙隔千里,難得一見,既然喜歡,這幅字就贈予你罷!”文徵明收回目光贊道:“相交數十年,閱盡祝兄墨寶無數,只是這件卻非同尋常,當為魁首!祝兄捨得贈我?”祝允明聽言一笑“不過一篇筆墨罷了,我再寫來就是。文賢弟請勿推辭。”文徵明便也不再多言,鄭重地收下了這篇橫幅。後來文徵明遊歷書院事畢,攜這幅字卷回到老家蘇州,文徵明家中原就珍藏有蘇軾親筆行楷《前赤壁賦》,於是他將這兩張《赤壁賦》一同收藏起來。
收藏
祝允明的這幅墨寶一直被文徵明慎重地珍藏,並傳與子孫,文氏家族將蘇軾、祝允明這兩篇《赤壁賦》作為傳家之寶悉心收藏,從不輕易示人。祝允明這篇狂草《赤壁賦》在文氏家族有著清晰的傳承,卷後文徵明本人、次子文嘉、曾孫文從簡、文震享均有過提跋,這篇作品為後世諸多書法家所珍愛,卷中多位名家題跋,包括與祝、文同一時代的著名詩人、學者黃省曾、清朝大書法家李端清、近代國學大師羅振玉、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日本長尾甲先生。現在這幅名作珍藏在上海博物館。
賞析
宋代大文豪蘇軾以曠達豪放的胸襟、忘懷一已得失,寓景感懷,寫前後兩篇《赤壁賦》名作。他以瑰麗的文字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抒發了人生逆境中豁達的胸懷。其文境高遠,令後人邈不可攀。這篇作品為文人墨客推崇備至,歷來為眾書法大家所青睞,以它為題材進行書法創作,而其中筆法最為狂放不羈,最能夠與該篇文字情境相應和的,當屬祝允明的這篇狂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東坡先生的文章與祝允明的書法,因作者品性的相近而相得益彰。祝允明到了晚年 “萬事遺來剩得狂” ,他的狂草與晚年的狂放性格相通,任意恣情,但又不失「剛健婀娜」的神韻,他將狂草書體推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境地,成就為一代書法大家。
作者簡介
祝允明是何許人?這個名字咋聽之下有些陌生,可要提起“祝枝山”則是婦儒皆知的人物。這祝枝山就是有諸多故事流傳民間的明朝四大才子之一,著名書法家-----祝允明。他字希哲,號枝山,出生時右手生有枝指,所以後來自號枝指生。祝允明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在民間祝允明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唐伯虎點秋香》、《王老虎搶親》等眾多戲曲藝術作品中。
祝允明是長州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他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等交往甚密,時稱“吳門四才子”。祝枝山擅長書法,以草書最為著名,他的筆法縱逸,揮灑自如,長卷巨幅,往往一氣呵成,有“奔蛇走虺,驟雨鏇風”的評語。被稱為明代“草書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