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爭座位稿》又稱《與郭僕射書》,晚於另二稿六年,即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作。
此稿書風浪漫,絕去甜俗,中鋒用筆,信手拈來,靜動有態。《爭座位稿》同王羲之的《蘭亭序》世有“雙璧”之譽,又與《祭侄季明文稿》和《祭伯父文稿》,史稱“顏氏三稿”。
《爭座位稿》得歷代藏家寶愛,儘管書史上對它的真偽存在質疑,但仍不失為學習顏真卿行書之優秀範本。
特點
《爭座位稿》以直筆為主,渾厚藏拙,質樸蒼勁,奇偉秀拔,筆勢縱橫,筆力矯健,筆鋒雄勁爽利,頓挫鬱勃。融北朝的雄渾遒逸,中唐的肥勁寬博於一爐,勁拔豪宕,姿態飛動。字字變化,方中見圓,橫豎對比強烈,力透紙背。屬生書系統,盡顯魯公敦厚耿直堅強的性格和正氣凜然的激情。通篇大小參差,充分顯示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博得了歷代書家的齊聲喝彩。
流傳版本
《爭座位稿》一帖版本流傳下來的有七種,評價最高者為關中刻本。
評價
蘇東坡雲此帖:“比公他書,尤為奇特,信平自然”。
米芾贊其“有篆籀氣”。
阮元說:“《爭座位稿》如熔爐出冶,隨地流出。元氣渾然,不復以姿媚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為行書之極。”
近人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指出:“惟唐初胎晉為息,終屬寄人籬下,未能自立,逮顏魯公出,納古法於新意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陶鑄萬象,隱括眾長,於是卓然成為唐代之書。”
關於作者
顏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他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
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