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銘》

《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佚,1900年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於法國巴黎圖書館。《溫泉銘》書風激躍跌宕,字勢多奇拗。俞復在貼後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對其評價極高。此碑書法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有人認為太宗書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間,但從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於王獻之。

基本信息

簡介

溫泉銘溫泉銘

中國歷代皇帝中,字寫的好的不乏其人,但稱的上真正書法家的卻為數不多,如唐太宗李世民、趙佶、趙構等幾位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597—649)留下了二件書法名作,均為刻石,一是《晉祠銘》,另一件就是《溫泉銘》。《溫泉銘》由唐太宗撰文並書,刻於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8年),原石已佚。關於唐太宗學書,書史上有一個故事:“帝(唐太宗)常病戈法難精,乃作戩字空其右而命虞世南填之。以示魏徵曰‘朕學世南似盡得法?’征曰‘'惟戩字戈頗逼真’”。一語正中唐太宗之要害。

歷史

虞世南書法師智永,得二王之法,唐太宗問書於虞,自然也屬二王正脈了。唐太宗酷好右軍書,利用特權廣收右軍真跡,朝夕賞玩。又命蕭翼由山陰僧辯才處賺得《蘭亭序》真跡,死後是否殉葬在昭陵,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唐太宗沒有辜負他的優越條件,他的行書深得右軍法,雍容遒麗,筆法生動,寫此銘時,唐太宗已到晚年,故而書法圓熟流利,渾然天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以前碑刻者為篆、隸、楷書,而行書入碑,應自唐太宗始。這不僅僅是權力的原因,更是唐太宗作為君主"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體現。

我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他不僅把我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我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太宗於日理萬機之暇,酷好翰墨,尤愛王羲之之書,曾自撰《王羲之傳》,並下詔內府金帛,徵求羲之遺墨,於是物聚於所好,不數年間,各方進獻,得正書五卷,草書五十八卷,其中真偽雜陳,更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甄別,又命韓道政、馮承素等精工摹拓,王字遂風行於天下。他每得二王帖,就叫諸王子臨摹數百遍,對《蘭亭序》更是著了魔似的朝夕揣摩,甚至攜歸昭陵……。“上有所好,下必甚矣焉”。唐太宋的崇王,雖有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但由於他的喜好,使初唐書風無不納入王羲之的翼下。加上他以書取仕,使書法廣為普及,所以客觀上,他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繁榮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太宗之書初師承於隋之書家史陵,據《金石錄》謂:“陵善正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又經常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並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這反映了唐太宗的書法觀,亦是相當開放的。後鍾意於羲之,朝夕臨摹,尤篤愛右軍《蘭亭稧帖》,置之枕邊,常於半夜直把燭臨之,書遂大進。太宗善行、草及飛白,尤善臨古,殆於逼真,《山谷題跋》謂:“太宗英睿不群所學輒便過人,末年詔敕,有魏晉之風,亦是寶貴後不能不廢學爾。”傳世作品有《晉祠銘》、《溫泉銘》等。

李世民《溫泉銘》拓本 巴黎國立圖書館

《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行書僅存48行,總共354個字。此碑立於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佚,從記載上看,唐代《溫泉銘》原拓不下幾十部,尾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下缺)”墨書一行,證知確為唐初物。後來原拓失傳,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籙於甘肅莫高窟第一十六窟發現藏經洞(今編號為第一十七窟,敦煌鳴沙山千佛洞),裡頭就有三件唐拓本藏敦煌石室,其一為唐太宗行書《溫泉銘》,殘存五十行,另兩件為歐陽詢《化度寺碑》和柳公權《金剛經》,也是殘本。可惜這三件東西現在都不在國內,《溫泉銘》、《金剛經》及《化度寺》之前兩頁,早被伯希和劫往法國,今藏巴黎國立圖書館,《化度寺》的後十頁被斯坦因先於伯希和劫往英國,今藏倫敦大英博物館。

特點

《溫泉銘》書風酷似《晉祠銘》,雍容和雅,豐滿潤朗,跌宕留美,字勢多奇拗,全從二王一路來,宋代米芾的行書即源於此。近代俞復在帖後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對其評價極高。此碑書風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有人認為太宗書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間,但從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於王獻之。然而,出於帝王的威嚴,他對王獻之卻極為不恭,曾云:“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他譏諷小王之動機,後被宋米芾窺破,米芾《書史》中說得很清楚:“太宗力學右軍不能至,復學虞行書,欲上攀右軍,故大罵子敬”。唐太宗揚大王抑小王,曾影響了初唐的書壇,直至孫過庭《書譜》亦據此論。這一過錯,一方面因抑制使激厲、奔放一路的書風暫時隱匿,另一方面也使志氣平和的大王書風逐漸抹上了宮庭色彩,而漸失光輝。唐太宗習字作書,有其獨到的方法,其《論書》說:“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爾。吾之所以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蓋草書走筆疾書,最難求者正是骨力,習草書最當體會。

108幅中國古代書法名品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它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和創新,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項重要財富。其中不乏許多作品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它們是我國古代文明藝術的結晶,堪稱“國之瑰寶”。
《泰山刻石》
《雲夢睡虎秦簡》
《馬王堆帛書》
《西狹頌》
《埔閣頌》
《張遷碑》
《鮮于璜碑》
《禮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門頌》
《衡方碑》
《宣示表》
《薦季直表》
《樂毅論》
《黃庭經》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孔侍中帖》
《喪亂帖》
《十七帖》
《洛神賦十三行》
《鴨頭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敘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溫泉銘》
《晉祠銘》
《上陽台帖》
《蔡襄尺牘》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黃州寒食詩帖》
《羅池廟碑》
《赤壁賦》
《豐樂亭記碑》
《花氣熏人帖》
《黃州寒食詩卷跋》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鄭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記》
《張猛龍碑》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
《倪寬贊》
《雁塔聖教序》
《陰符經》
《伯遠帖》
《神策軍碑》
《李白憶舊遊詩卷》
《蜀素帖》
《紫金硯帖》
《多景樓詩冊》
《珊瑚帖》
《研山銘帖》
《向太后輓詞》
《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
《汲黯傳》
《洛神賦》
《福神觀記》
《蘭亭帖十三跋》
《草書尺牘》
《唐詩草書卷》
《龍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記》
《古詩四貼》
《終年帖》
《中秋帖》
《臨神仙起居帖》
《白居易琵琶行》
《草書宋詞卷》
《煙江疊嶂圖跋》
《文徵明草書七絕》
《奉天殿早朝詩》
《大行書七言詩軸》
《唐寅落花詩》
《前後赤壁賦卷》
《行書七律詩軸》
《滕王閣序》
《送友生游茅山詩》
《後赤壁賦》
《唐宋詩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東方朔畫像贊》
《多寶塔感應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論書帖》
《聖母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