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瓜之年

破瓜之年

破瓜之年 ( pò guā zhī nián )解 釋 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出 處 唐·范慮《雲溪友議·韋皋》:“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好。”示 例 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用 法 作賓語;指女子16歲

基本信息

解釋

因當瓜果成熟的時候能夠自然破裂,所以以此形容女子。

古人之所以把十六歲的女子稱為“破瓜女”,並不是從切瓜的動作而是採取更形象的拆字方法來定義的。很多古籍對這一精典辭彙作了較為細緻的解釋,並對淫化和誤解其義的解釋給予了堅決的糾正。瞿灝的《通俗編》云:“瓜字破之為二八,言其二八十六歲耳。”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古樂府:‘碧玉破瓜時。’或解以為月事初來,如瓜破則見紅潮者,非也。蓋將瓜縱橫破之,成二‘八’字,作十六歲解也。段成式有詩云:‘猶憐最小分瓜日。’李群玉詩:‘碧玉初分瓜字年。’此其證矣。”翟灝撰《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由此看,古人是採取象形拆字的方法,將瓜一破為二,看似二八字,言其義為十六歲,並無任何破身、非處之意。 這一觀點在古人一些詩句或文章中得到了認證。陸游有《無題》詩云:“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如今憔悴蓬窗里,飛上青天妒落花。”《花間集》和凝《河滿子二首》:“正是破瓜年幾,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其中的破瓜二字均指十六歲,亦無後人臆想的特別含義。南北朝時代的醫學家褚澄寫有一本書叫《褚氏遺書》,其中闡明反對娶破瓜女的原因時記載:世人慾子而娶破瓜女(十六歲,或指未成年少女),則將逞其淫佚之志,未嘗以求嗣為念也。他認為娶“破瓜女”為妻,也就是娶未成年的少女是難以成胎孕的重要原因,因此他是反對早婚早育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後來醫學界的充分肯定。他在文中所指的“破瓜女”,亦指未成年少女。

誤解

“破瓜”一詞為何被曲解?也許很多人是看到現實生活中刀落水出的破瓜場面,憑空臆想而出來的。那么,究竟是什麼時候被誤用的呢?從史料記載看,至少在明代就有視“破瓜”為破身的民間俗語。明代馮夢龍在他的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就有:“那杜十娘自十三歲破瓜”之說,其中就暗含破身之義,因為按照古人的說法,“破瓜”是指十六歲而非馮所指的十三歲。顯然到了清代時這種俗語更加普遍,因為有很多清代文人站出來對這一誤用進行了有力的糾正。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清代文獻在解讀“破瓜”一詞時指出,此辭彙並非少女芳齡的專有稱謂,有時也指老年的男人。清人褚人獲《堅瓠集》:“破瓜者,謂二八也。蓋以瓜剖四界,其形如兩八字。呂洞賓《贈張泊詩》云:功成當在破瓜年。蓋二八,八八六十四也,洎以六十四卒。”此處把破瓜的兩個八相乘,謂六十四歲。如果一些男人對破瓜一詞還淫三邪四,看了這個解釋後,又作何感想呢?因為只要是活到六十四歲的男人,都是“破瓜男”。按照誤用的說法,到了六十四歲的男人還破身,豈不笑掉老牙。

出處

唐·范慮《雲溪友議·韋皋》:“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好。”

日語對破瓜解釋

破瓜之年破瓜之年

日語對“破瓜”解釋是:〈書〉(女性の)16歳.__“瓜”の字は二つの“八”からなることから.□~年紀/年のころは16.2〈俗〉処女でなくなる.__“破身shen”の誤用。3〈書〉(男性の)64歳.__八に八を掛けた數。□成功當在~年/成功するのは64歳のときであろう。從半懂不懂的日語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對“破瓜”的解釋有三:一是十六歲的女性,二是誤用的破身女性,三是六十四歲的老男人。這和中國的使用和誤用是完全一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