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鷯哥通體黑色,頭和頸具紫黑色金屬光澤。眼先和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頂中央羽毛硬密而捲曲,雄性成鳥嘴鬚髮達;額至頭頂輝黑色,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後有兩片桔黃色肉垂;眼下後方部分裸露;上體的後頸、肩和兩翅內側復羽均為輝紫銅色;下背、腰及尾上復羽呈金屬綠色;飛羽黑色,第2~7枚初級飛羽內翈橫貫白斑,飛翔時更為明顯;尾羽黑色,沾輝綠色。頦、喉至前頸紫黑色;前胸銅綠色;腹部藍紫銅色,腹中央和尾下復羽羽端具狹窄白色羽緣。雌鳥體色與雄鳥相似。幼鳥上體褐黑色;頭後肉垂缺如;頭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鳥顯著。兩脅和腹部具狹窄白色羽緣。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
虹膜暗褐,外圈白色;嘴峰桔紅色;跗蹠檸檬黃色;肉垂及裸露臉部黃或深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165~258g,♀168~233g;體長♂255~304mm,♀234~295mm;嘴峰♂23~24mm,♀23~28mm;翅♂155~173mm,♀153~172mm;尾♂64~92mm,♀65~86mm;跗蹠♂30~39mm,♀31~38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鷯哥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尤以林緣疏林地區較常見,也見於耕地、曠野和村寨附近的小塊樹林中。
生物特徵
鷯哥體長約28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0毫米,尾80毫米,足30毫米。嘴角呈橙色,頭上有兩片鮮黃色的肉垂,全身羽毛烏黑閃亮。
在形態和羽色上雌雄鳥極相似。眼暗褐色,嘴基橙紅,末端鮮黃,腳、趾鮮黃色。
初級飛羽中部貫以斜行白斑,其餘體羽黑色,有強烈紫色(頭頂、上背和胸)、藍綠色(下背、腰和尾上復羽)或深藍色(其餘體表)的光澤。故此種鳥雖體黑而不醜。 後頭兩側各有一鮮黃色肉質垂片,與眼下和眼後的三角形大塊鮮黃裸露的皮相連。據說肉垂小者聰慧靈敏,易學人語;肉垂大者接受能力差,反應慢。
分布情況
分布於印度至中國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及海南島,東南亞,巴拉望島。亞種小鷯哥為留鳥或夏留鳥,見於我國西藏東南部,南方及海南島等熱帶低地。
生活習性
鷯哥常聚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則多集成10~20隻的大群。社會性行為極強,若其群中的一隻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多變,而且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簡單的人類語言。
主要以蝗蟲、蚱蜢、白蟻等昆蟲為食,也吃無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嗜吃野果。果樹上的果實成熟期間,尤其是無花果或類似多果肉的果實成熟季節,常和其他嗜吃果實的鳥類大群光臨。也兼吃昆蟲,如蚱蜢、白蟻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不丹,汶萊,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區域滅絕:孟加拉國。
引進:香港,澳門,波多黎各。
生長繁殖
鷯哥的繁殖期為每年的4~6月。營巢於喬木上和懸崖上,常成對或2~3對在同一樹上或鄰近樹上繁殖。巢位多選擇在死樹或腐朽樹木上的天然樹洞中,常常利用舊巢,也能用嘴將小的洞口擴大和清理出洞內的木質。巢內有時墊有枯草葉、羽毛和蛇皮,有時無任何內墊物。每窩產卵2~3枚。多為3枚。卵藍綠色,有時被有深栗色或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3~38mm×24~26mm,平均36.5mm×25.5mm。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鷯哥安達曼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andamanensis |
2. | 鷯哥印尼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batuensis |
3. | 鷯哥華南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intermedia |
4. | 鷯哥巴拉望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palawanensis |
5. | 鷯哥印度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peninsularis |
6. | 鷯哥指名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religiosa |
7. | 鷯哥小巽他群島亞種 | Gracula religiosa venerata |
種群現狀
鷯哥是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觀賞鳥類,也是中國著名的籠養鳥。由於過度捕捉和環境條件惡化,致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在曾有分布記載的廣西南部,已未見有任何報導,或許已在廣西境內絕跡。在雲南也很少見,僅海南島還有一定種群數量,但亦不豐富,故應注意保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生育繁殖
野生鷯哥的繁殖期為2~5月,一年可繁殖1~2次,一年能繁殖1~4窩。早春開始築巢於樹洞中,內墊雜草、細枝、羽毛等。每巢產卵3~4枚,卵呈橢圓形,卵殼呈鮮亮的藍綠色,有淡紫色和紅褐色斑點。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擔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
天津和北京動物園等單位經過試驗,於1980年成功的人工繁育了鷯哥。人工繁育要注意選擇親鳥,不但身體要健康,還要羽色艷美,鳴聲動聽。雄鳥發情時活潑好動,鳴聲比平時既高又多;而雌鳥發情時翅膀下垂抖動,並發出響聲,然後鳴叫著追逐雄鳥。當其情投意合後,就在箱底交配。鷯哥在人工條件下每巢產卵2~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數日一枚的,蛋齊後才開始孵化,這期間雌雄鳥都比較安靜,活動量減少。雌鳥除吃食和排泄外,晝夜孵蛋。雄鳥有明顯護巢現象,如有人靠近便用嘴啄,15~18天雛鳥出殼。
幼鳥出殼後,雌雄親鳥都參加育雛,不過初期以雌鳥為主,半月後以雄鳥為主。雛食以麵包蟲和其他昆蟲為主,適量補充鈣質。雛鳥26日齡時就能出窩和回巢,30日齡後就可獨立生活。
飼養
選鳥原則
1.選擇健康體壯的鳥
體壯的鷯哥羽毛平整有紋,毛色黑亮並帶有金屬光澤;雙眼要黑亮有神,身軀較大,站立姿態優美,雙腳抓棲槓有力;食慾旺盛,喜歡鳴唱和經常梳理羽毛,所排除的糞便呈條狀。如果羽毛不整,缺少黑色金屬光澤,眼睛半開半閉,暗淡無光,或尾部帶有潮濕糞便,不愛鳴叫,常站立不動,食慾不旺的鳥一般是體弱、非健康的鳥,應慎重購買。
2.選擇易訓的幼鳥
選擇頭窩幼鳥。在幼鳥中,頭窩的幼鳥比較聰明。有條件的應選擇雙親均是青年鷯哥和八哥鳥後代第一窩鳥。如果在市場選購應選擇繁殖季節第一批孵出的幼鳥。因為鷯哥和八哥一年繁殖兩次。5~6月的幼鳥,大多是繁殖期第一次出的頭窩鳥。此時,氣候適宜,食物豐富,親鳥的精力亦較旺盛,因此頭窩的幼鳥體質亦比較好,較易訓教成功。
選飛羽全部長齊與快要離巢出飛的鳥為好。飛羽已全部長齊而快要出飛的幼鳥,經親鳥的飼餵已有一定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並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經人工餵養成活率較高;同時,這種幼鳥尚不具備成鳥的野性,較易馴化。
選擇膽大的幼鳥。膽大的鷯哥幼鳥,不怕人,接受馴化的能力強,易調教。有經驗的養鳥訓鳥家常在裝有多隻幼鳥的大籠中選出膽子大的幼鳥。選擇時,先輕輕將大籠震動或發出響聲,看幼鳥的反映後,再加大聲響或震動,凡發現在籠內亂飛亂撞者,多為膽子小,不宜選取;如果幼鳥眼睛睜大,挺胸昂首,準備起飛,說明其膽子大,為上品,可以選取。
3.選擇已訓養為熟鳥的上品成鳥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並非都是幼鳥,有一部分是成鳥,其中有生鳥與已訓養的熟鳥。應該選上品且已經訓養的成鳥為好。其特點是全身羽毛緊貼而不蓬鬆,尾羽不散開,短而自然下垂;尾羽腹側的端部有清晰白點,嘴淺黃帶白玉色,腿淺黃色;全身羽毛帶有黑色金屬光澤;兩翼腹側的“八字”形白斑潔白而明顯;站立時昂首挺胸,精神飽滿。缺乏養鳥經驗者應慎選生鳥。有經驗的養鳥家認為:鷯哥的優劣與其頭部肉垂有關。肉垂小的靈活好學,肉垂大的則顯得反映慢,接受能力差一些,是懶惰鳥,不宜選作訓練用鳥。
4.慎選經馴化、會說髒話的成鳥
鳥市上常有已經訓教會說幾句話的成年鷯哥出售,如喜歡,可直接從市場購買,可省出訓化的時間,直接享受鳥演技藝和說人語的樂趣,是玩賞鷯哥的捷徑。但購買前要多觀察,多聽鳥的鳴唱與談話,不要急於購買,以防買回說髒話、會罵人的鳥。
雌雄鑑別
雌雄鳥同色,從外表很難區分。一般地說,雌鳥體羽金屬光澤較淡,其頭後的肉垂較小,因其產地不同頭後肉垂大小略有不同,因此其性別需仔細觀察方能鑑別。亦可通過對泄殖腔的觀察來鑑別,泄殖腔內若有突起者為雄性,若無突起且扁平者為雌性。
還可根據體形大小和頭形綜合加以區別。頭形大而圓、體形大者為雄性;頭形小而尖,體形也小,這樣的鳥多為雌性。
聽聲音辨別雄鳥聲音粗壯多愛鳴叫,善於模仿各種鳥叫、警笛等聲音。雌鳥聲音圓潤、適合學習短語,模仿說話。
調教
調教鷯哥學唱和說話應從幼鳥開始。其生性膽怯怕驚,不宜外出遛鳥,可在加中籠養喜鵲等鳴禽,或播放鳴禽鳴唱錄音及其它欲教會其鳴唱的聲響錄音。經過訓化,鷯哥不但對人的畏懼心理可以得到改善,還能學會許多種鳥和動物的叫聲。鷯哥學說人語不用捻舌,且口齒伶俐,吐字清楚。訓練時應在每日清晨選擇安靜環境,教它學一些簡單語句,並獎勵一些其愛吃的食物。訓練要有耐心,學會了一句再教第二句。此鳥接受能力頗強,千萬別在它面前說一些無聊或罵人的話,免得被其學會有辱養鳥之文明初衷。
可養在大型竹籠中觀賞。籠內配備口小肚大的鼓形食杯。它的食性雜、食量大。主食餵以炒米拌蛋,輔以瘦肉、昆蟲和香蕉等水果。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讓它多曬太陽,室溫不能低於5℃。鷯哥活潑喜動,飼養籠要高大寬敞,宜選用大號八哥籠。飼料以蛋米為主,每日加餵2次鷯哥粉,每次的量在1小時之內吃完為宜。另外,還要適量餵給水果和昆蟲。鷯哥食量大,糞便多,故鳥籠清潔要勤,必須每日洗刷一次,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一次。鷯哥比較耐熱,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鷯哥體形大,身體健壯,嘴強而有力,活潑好動,故鳥籠要堅固,要用鷯哥專用的大竹籠或金屬籠,而且要亮底,下設托糞板。
飼養食物
鷯哥及雜食鳥類所需的營養成分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類、脂肪類、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組成。
1.碳水化合物:玉米粉、豌豆粉、胡豆粉、綠豆粉。
2.蛋白質類。動物蛋白:牛肉、鯽魚、黃鱔、蠶蛹、雞蛋、泥鰍、麵包蟲,動物內臟。植物蛋白:黃豆粉、花生粉。
3.脂肪類:花生、蘇麻、芝麻、核桃。
4.維生素類:胡蘿蔔、蘋果(等水果)、西紅柿、麩皮、米糠及維生素類藥物等;
5.常用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飼料有(補鈣):骨粉、魚骨粉、蛋殼粉、蝦、螃蟹粉、牡蠣粉和貝殼粉、電解質和禽用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幼鳥添餵飼料、加入20%的牛肉可以提升鷯哥成長速度。以玉米面萵頭晾乾打粉添加入飼料有助於消化。鷯哥喜愛水果和精飼料、但要以粗糧為主。以免幼年成年嚴重挑食。
相關報導
2010年,九峰森林動物園從越南引進8隻鷯哥,經過訓練後,其中4隻口才出眾的被放進鳥語林里。外形可愛加上伶牙俐齒,鷯哥們很快贏得遊客喜愛。2012年12月,幾名遊客在逗鷯哥玩時,一隻鷯哥竟然說髒話。為了防止鷯哥們相互學習髒話,李運地找出了罵人的鷯哥,請示園方對它單獨訓練。訓練內容包括讓它聽文明用語磁帶,聽到它說髒話時就暫停餵食以示懲罰。
“人類的行為會影響到動物”,九峰森林動物園辦公室負責人提醒,遊客的一言一行,對動物也會產生影響,園方呼籲遊客文明遊園別教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