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雀嘴鵯

領雀嘴鵯

領雀嘴鵯(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為鵯科雀嘴鵯屬的鳥類,俗名羊頭公、中國圓嘴布魯布魯、綠鸚嘴鵯、青冠雀。小型鳥類,體長17-21cm。嘴短而粗厚、黃色,額和頭頂前部黑色(台灣亞種為灰色)。上體暗橄欖綠色,下體橄欖黃色,尾黃綠色具暗褐色或黑褐色端斑。額基近鼻孔處有一白斑,喉黑色,前頸有一白色頸環。領雀嘴鵯是中國特有鳥類,種群數量較豐富,是山區常見鳥類之一。由於該鳥羽色艷麗,可供籠養觀賞,應控制獵取。

基本信息

形態描述

領雀嘴鵯領雀嘴鵯

體大(23厘米)的偏綠色鵯。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鳳頭雀嘴鵯但冠羽較短,頭及喉偏黑,頸背灰色。特徵為喉白,嘴基周圍近白,臉頰具白色細紋,尾綠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淺黃;腳-偏粉色。額、頭頂黑色(台灣亞種灰色),額基近鼻孔處和下嘴基部各有一小束白羽,頰和耳羽黑色具白色細紋。頭兩側略雜以灰白色,後頭和頸部逐漸轉為深灰色。背、肩、腰和尾上復羽橄欖綠色,尾上復羽稍淺淡,尾橄欖黃色具寬闊的暗褐至黑褐色端斑。翅上復羽與背相似,外表呈褐綠色或暗橄欖黃色,飛羽暗褐色,外翈橄欖黃綠色。頦、喉黑色,其後圍以半環狀白環,延伸至頸的兩側到耳後,胸和兩脅橄欖綠色,腹和尾下復羽鮮黃色。有的在下胸兩側和腹側有不明顯的縱紋。 虹膜灰褐或紅褐色,嘴粗短,上嘴略向下彎曲,灰黃色或肉黃色,腳淡灰褐或褐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也見於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尤其是溪邊溝谷灌叢、稀樹草坡、林緣疏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次生林、櫟林等不同地區是最喜歡選擇的生境,有時也出現在庭院、果園和村舍附近的叢林與灌叢中。

生活習性

食性:食性較雜。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其中尤以野果占優勢,主要種類有草莓、黃莓、馬桑、胡頹子、花揪、莢蒾、野葡萄、櫻桃、長春藤果實、五加科果實、雞屎藤果實、薔薇果實、麻子、禾本科種子、豆科種子及嫩葉等。動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龜子、步行蟲等鞘翅目和其他昆蟲。

習性:常成群活動,有時也見單獨或成對活動的,鳴聲婉轉悅耳,其聲為‘pa-de,pa-de’。

分布範圍

分布圖分布圖

世界分布:見於中國和越南北部。

中國分布: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和台灣,北至甘肅東南部、河南和陝西南部,西至四川、雲南、貴州,東至沿海省區。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溪邊或路邊小樹側枝梢處,也有報告營巢於灌叢上,距地高1-3m,巢用細乾枝、細藤條、草莖、草穗等構成,內墊細草莖、草葉、細樹根、草穗、棕絲等。巢呈碗狀,大小為外徑9-15cm,內徑6-8cm,高5-7cm,深3-4cm。每窩產卵3-4枚,卵淺棕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被有大小不一的紅褐色和淡紫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25-26mm×18-19mm。

亞種

領雀嘴鵯領雀嘴鵯

領雀嘴鵯台灣亞種(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 cinereicapillus),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領雀嘴鵯指名亞種(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 semitorques)。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河南、安徽、湖南、貴州、廣西、長江以南的華南大陸、江西、廣東、西抵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州北嶺。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

領雀嘴鵯領雀嘴鵯

領雀嘴鵯是我國特有鳥類,種群數量較豐富,是山區常見鳥類之一。由於該鳥羽色艷麗,可供籠養觀賞,應控制獵取。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叫聲

悅耳笛聲。急促響亮的哨音jideshishei,jideshishei,shishe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