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麻雀

樹麻雀

[樹]麻雀別名麻雀、家雀、老家賊等,是一種在世界廣泛分布的雀形目鳥類。雄鳥從額至後頸純肝褐色;上體砂棕褐色,具黑色條紋;翅上有兩道顯著的近白色橫斑紋;頦和喉黑;雌鳥似雄體,但色彩較淡或暗,額和頰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帶黃色。

[樹]麻雀棲息環境很廣,但一般總是多棲息在居民點或其附近的田野。找食時很機警。一般均為地方性留鳥,在當地繁殖。巢由雌雄鳥共營,然後產卵,雛鳥的食物主要是昆蟲。每年繁殖的次數,南北方因氣候的不同呈現差異。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樹]麻雀 攝影/Mr xiachun[樹]麻雀 攝影/Mr xiachun

世界分布很廣泛,從澳大利亞向北沿海至歐洲東部鄂霍次克海地區,向西遍及整個歐洲。亞洲從日本,朝鮮經中國向西,通過南亞,西南亞,一直到大西洋沿海岸諸國及其附近島嶼均有分布。遍及中國各省區。

別名

麻雀、霍雀、瓦雀、嘉賓(本草)、硫雀(辭典)、家雀、老家賊(北名)、只只(南名)。

形態特徵

樹麻雀樹麻雀
雄鳥從額至後頸純肝褐色;上體砂棕褐色,具黑色條紋;翅上有兩道顯著的近白色橫斑紋;頦和喉黑;雌鳥似雄體,但色彩較淡或暗,額和頰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帶黃色。
成鳥:從額至後頸張肝褐色;上體砂褐色,背部具黑色縱紋,並綴以棕褐色;尾暗褐色,羽緣較淺淡;翅小覆羽栗色,中覆羽的基部呈灰黑色,具白色沾黃的羽端,大覆羽大都黑褐色,外翈具棕褐色邊緣,外側初級飛羽的緣紋,除第一枚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內側次級飛羽的羽緣較闊,棕色亦較濃著;眼的下緣、眼的下緣、眼先、頦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頰、耳羽和頸側概白,耳羽後各具一黑色塊斑;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色,兩脅轉為淡黃褐色,尾下覆羽與之相同,但色更淡,各羽具寬的較深色的軸紋,腋羽色同脅部。
[樹]麻雀 攝影/雙黃連[樹]麻雀 攝影/雙黃連

幼鳥(7~10月間):羽色較成鳥蒼淡。頭頂中部砂褐,兩側和頸肝褐色較濃;背部黑紋比成鳥少;翅上的橫斑不顯;眼先、頦和喉暗灰或灰黑;頰與喉側均灰白,耳羽後部的黑斑比成鳥淺淡;胸灰沾棕;腹污白;兩脅和尾下覆羽渲染灰棕色。

虹膜暗紅褐色;嘴一般為黑色,但冬季有的呈角褐;下嘴呈黃色,特別是基部;腳和趾等均污黃褐色。

能比較信服地使人承認的只有6個亞種。

生活環境

麻雀棲息環境很廣,但一般總是多棲息在居民點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覓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動的範圍大都在2~3km之內,晚上匿藏於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內以及村旁的樹林中。

生活習性

[樹]麻雀鳴聲極噪雜,略似“zek-zek-chi,chi,zek,zek,”平時總是三五隻或更多的群集,嘰嘰喳喳叫得不休,特別是集大群時,百米以內均可聽到。
[樹]麻雀的兩翅與其身體相比較,相當短小,故不能遠飛,往往僅在短距離間活動。飛行時速度每秒種不超過8~10m,高度一般在10~20m,而且飛行不能持續到4分鐘。
[樹]麻雀找食時很機警,如地上撒有糧食,它總是先向四周巡視後,覺得安全,或見有幾隻在取食時,更多的鳥才敢飛去,而任何一個突然的聲響,都會毫不例外地全被驚飛。雖一年四季均為集群活動,但有不同,春季繁殖期間,雌雄主要成對活動,共同營巢、孵卵、餵養幼鳥,幼鳥長大習飛離巢,先隨老鳥一起活動,而後老鳥進行第二次繁殖,幼鳥才自相結群活動。秋後,所有成鳥與當年的幼鳥合群,其數量可達數百以至上千隻在田野或倉庫等地探食穀物。冬季,仍結群覓食,不過群集變小,活動範圍也由散布在田野的情況,漸縮到房院周圍,至春初漸分散為更小的群,並開始自相配對。在西北地區,由於季節氣候變化劇烈,秋末冬初尚可見到垂直遷移現象。像青海湟水河谷的樹麻雀,寒冬到來時,逐漸從海拔較高的上海拔較高的上游地區遷移到較暖的下游地區去過冬。

生長繁殖

麻雀一般均為地方性留鳥,在當地繁殖。

[樹]麻雀育雛 攝影/joulus[樹]麻雀育雛 攝影/joulus

麻雀在北方每年從3~4月起開始繁殖。巢由雌雄鳥共營,約5~6天造就,然後開始產卵,產卵均在清晨5.00~9.00之間;每天產一卵,有時也有間隔一天的。產卵期親鳥不入巢過夜。每窩卵數一般4~6枚。卵色變化很大,有的為淡褐色,有的呈白色沾藍,都雜以不規則的灰藍、黃褐和紫褐色粗斑,於卵的鈍端尤為濃密;卵呈橢圓形;重2.0~2.1g 。孵化期為10~12天,也有記載是12~14天的。雛鳥留巢期為10~15天。孵出時間多在早晨8時左右,剛出殼的雛鳥周身光禿無羽,皮膚紅帶黃色,眼未睜開、這是體重僅1.4g左右,輕於卵重;4~5天開始睜眼。雛鳥的食物主要是昆蟲。
麻雀每年繁殖的次數,南北方因氣候的不同呈現差別,最少1~2次,最多4次。

觀賞鳥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